首页 > 历史 > 权臣回忆录 > 第14章

第14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我的玛格丽特 基地风云 罗兰达传说 阿瓦隆魔界之暗子诞生 彩云国物语 舞红尘 蔡康永小说全集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有一天啊,宝宝

皇上没有表态,而是让议政大臣会同兵部、户部尚书,以及九卿科道等大臣再做讨论。

次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如期召开。米思翰和我为一方,索额图、图海为一方,展开了激烈辩论,最后谁也没有说服对方。正在我们唇枪舌剑之时,皇上驾到。

他带来了一份圣旨。圣旨宣布:批准吴三桂和耿精忠的辞职报告,三藩同撤。皇上的理由跟我的所想几乎一模一样:“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这是一个冒着极大政治风险的决定,是一个怀着极大勇气的决定。没有想到,皇上原来已经拿定了主意。我很庆幸,我通过自己的分析,没有站错队。不管皇上的决策是否正确,我坚信:自己站在皇上一边,没有错。于是,我更加坚决地支持皇上的决断,并在兵部发布命令,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吴三桂果然反了,耿精忠也反了,尚之信裹胁着老父亲尚可喜也反了。吴三桂甚至还穿上被他丢弃了三十年的明朝将军盔甲,跑到被他绞死的南明永历皇帝坟前大哭一场,誓师反清,真是一幕闹剧!

然而,南方的省份显然准备不足,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举兵。其后的两年,战火一下子遍布南方数省。几个月的工夫,叛军已经打到洞庭湖畔,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西,几乎全境沦陷,北方的陕西、内蒙古也出现叛乱,甚至连京城,也有人号称“朱三太子”,掀起反清复明的事端。形势万分紧急。索额图等一些大臣认为,是主张撤藩的大臣导致了目前这个局面,所以应该诛杀这些大臣。尽管我料到吴三桂会造反,但没想到叛军的势头竟然如此迅猛,八旗将士竟然如此不堪一击。索额图此言一出,我心里立即就凉了半截,看来真要为大清江山献身了。

一、坚毅果敢的少数派(3)

这个时候,年轻的皇上再次语出惊人:“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一句话,我紧绷的神经马上松弛下来了。皇上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作为臣子,唯有尽心竭力,哪敢旁骛!

吴三桂的势头很猛,但在皇上的统一部署下,我积极调动各省军队南下作战。仗打了八年,叛军越战越弱,清军越打越强。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攻占云南省城,三藩之乱最终平定。不可一世的吴三桂,在此前三年就病死于湖南衡州。耿精忠、尚之信也被处死。三位藩王,为他们的铤而走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由于我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在非常时期坚毅果敢地充当少数派,皇上对我越发垂青,康熙十四年(1675年),我升任吏部尚书。两年后进入内阁,授武英殿大学士,先后充当《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诸书总裁,累加太子太师。

三藩之乱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兵部尚书;三藩之乱后,我已经位列殿阁,成了名副其实的权臣。

二、控制内阁的意义

平定三藩之后,皇上已经年届三旬,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他希望有所作为,创造大清盛世局面。在他的统治下,远离祖国大陆六十年之久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他的统治下,屡犯边境的俄国人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在《尼布楚条约》上签字,确保了中俄东段边境的稳定;在他的统治下,喀尔喀蒙古各部纷纷归顺,准噶尔蒙古的扩张势头被遏制;在他的统治下,满汉关系开始缓和,朝廷开启的科举考试和博学鸿词科,网罗了大批汉族士大夫,朝廷纂修各类典籍的场所,也有许多汉族学者的身影;在他的统治下,朝廷终于能够拿出足够的经费来治理黄河和运河,减少水灾频率,确保漕运畅通;在他的统治下,遭受战争破坏的地区,人口逐渐增多,荒地逐渐开垦,赋税也在渐渐减轻;在他的统治下,海禁得到开放,大量的洋船抵达沿海港口,对外贸易的规模与日俱增……这些,都是康熙时期的新气象。仅仅十几年光景,大清就有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这一切,都少不了我的贡献与功劳。

转眼已经接近知天命之年。看着膝下的儿子们一天天地长大,我时常感叹自己老的太快了。然而,当我坐在太师椅上,想起自己已经成了当朝一品,又觉得这辈子确实没白活。我是一个做事干练的人,前方将士的需求,就是我的份内工作,我都会迅速而努力地办好,决不会因为物资和兵员供应跟不上而耽误了前方战事。我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尽管我出身海西女真,但对汉族文化,我并不排斥,我的汉字写得也不错,这也便利了我同汉族官员的交流。许多汉族官员也围在我周围,登门送礼、请客吃饭,一口一个“相国”,喊得我想入非非。我是一个热情待人的人,任何官员的宴请,我都会参加,任何官员的求情,我都会考虑帮忙,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该收银子的时候,我也决不会客气。

在我看来,作为大学士,收受贿赂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的岳父是顺治年间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多尔衮的亲哥哥英亲王阿济格。虽然成了高干女婿,我却并没有因为这位岳父而享受到高干待遇。岳父一生战功无数,与战功与日俱增的还有脾气。在多尔衮身后被顺治皇帝打入十八层地狱之后,岳父也难逃劫难。他被赐死,儿子们有的被削去爵位,有的被贬为庶民。在我还没有真正步入仕途的时候,英亲王乘龙快婿的身份已经给我涂上了一层心理阴影。所以,一旦我拥有了超出普通官员的权力,我就选择报复性的捞取。利欲熏心的我一直想重建家族叶赫部纳兰氏的威望,我只有加快积累的速度。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山头,结帮派,控制内阁。

这是一个骄傲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也会变得骄傲起来。随着职位的上升和权力的增大,我的工作作风也变得愈加独断。在我的周围,聚集着佛伦、余国柱等善于钻营和溜须的小人。我并不喜欢他们的为人,但为了我的前程和理想,我必须用他们,并且把他们推荐到较高的职位上去,为我办差。他们的上下其手,让我在内阁游刃有余,内阁的题本票拟,几乎都是按照我的意思来书写,即便有错,也没人敢驳正。如果皇上觉得有些票拟比较好,我一定会贪为己功;如果皇上觉得有些票拟不甚理想,我一定会推卸责任。我的这些党羽,不仅帮我办差,而且帮我造势。部院大臣,对我都很敬畏。每天朝会或者办事之后,走出皇宫大门,满汉部院大臣必然会拱立以待,必恭必敬。我的这些党羽,甚至敢于卖官鬻爵,他们提前预约,漫天要价,直到我满意为止。我最担心御史到处告状弹劾,于是我就借着官吏年度考核的时机,与那些没有骨气的御史们私下里达成君子协定:只要他们有奏章,必须先拿给我看。只要他们这样做了,考核过关就没有问题。这样,大部分御史也被纳入到我的战略体系中,即便有少数御史不识抬举,我也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干掉。就这样,我在大学士的位置上坐了十几年,钱赚了不少,控制内阁的感觉,真好!

三、一切因为外甥,一切为了外甥(1)

佛伦等人的办差并不总是很顺利,时常也会受到阻挠。我终于发现,控制内阁感觉虽好,但并不容易。原来,内阁里还有一位大佬在兴风作浪,他就是索额图,由于家里排行老三,所以他的绰号叫“索三儿”。

索三儿的父亲是三朝老臣索尼。顺治皇帝能够即位,索尼立有定策大功;康熙皇帝亲政,索尼也有建言之功。因而,康熙皇帝爱屋及乌,对索三儿也是关照有加。作为高干子弟,索三儿的升迁自然迅速,展示能力的机会也很多,很快就位列殿阁,当上了大学士。在他的身边,也围绕着一些大臣,结成小团体,希望能够控制内阁。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皇上把我提拔为武英殿大学士的深刻用意——用我这样一个没落贵族子弟,在内阁里制约索三儿这样的高干子弟。皇上大概也觉察出我是一个对权力有着强烈欲望的大臣,让我对付索三儿,大有以毒攻毒之感。

我和索三儿各自拥有一派势力,在朝政的很多问题上都有分歧。其实,那些朝政分歧都不涉及原则。最深刻的矛盾还在于皇储问题。

本朝没有明立储君的习惯。因此,在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病逝的时候,都没有留下任何遗诏。接班人是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先帝的儿子中选拔出来的,是各派政治力量妥协的结果。顺治皇帝很聪明,在弥留之际确定了康熙的皇位。而如今,康熙皇帝看到了不立皇储的严重后果——一旦皇储难产,必然造成国家分裂。他决定避开满族这种不良政治习惯,转而向汉族王朝学习,早早就确定了太子。皇二子胤礽,是皇上的嫡长子,生下他的当天晚上,生母赫舍里皇后就因为出血过多而去世。这位生下来就没娘的孩子,得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在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随着太子年龄的增长,他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仅有皇家的正统教育,还有各色乌七八糟的思想。而由于他的老师因为朝政纷争而陆续罢官,正统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少,乌七八糟的东西充斥在他的身边,让他变得越发狂悖。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