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权臣回忆录 > 第9章

第9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我的玛格丽特 基地风云 罗兰达传说 阿瓦隆魔界之暗子诞生 彩云国物语 舞红尘 蔡康永小说全集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有一天啊,宝宝

此情此景,与我为之不懈追求的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距离越来越远,我怎能不痛心疾首呢?

剃发令的颁布也招致朝野上下的反对,但多尔衮此时圣眷正隆,炙手可热,反对剃发令的人先后被废黜,逢迎剃发令的汉族降官冯铨等人居然得到重用,甚至取代了我位居内阁班首。无奈之下,我只能对多尔衮采取消极抵抗的不合作态度。而我的这种态度,招致了多尔衮的嫉恨和报复。

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多尔衮命令大学士等“宜时具条奏”。我则以“凡有闻见,即面启,无庸具本”为词加以推脱。多尔衮非常不满,加之此前我功勋卓著,可能会成为他专权跋扈的障碍,结果他就以“尔素有疾,毋过劳”为借口,把我的实权架空了。几个月后,甘肃巡抚黄图安上书申请辞官,以赡养双亲,有关部门认为黄图安是辞官以推脱责任,建议将其革职,我将此事报告给摄政王济尔哈朗,并以赡养父母是美德为理由,反对将其革职。我故意绕开倒行逆施的多尔衮,直接禀告另一摄政王的行为,激怒了多尔衮,于是他以“擅自关白”摄政王济尔哈朗为借口,将我下法司问罪。尽管最后没有身陷囹圄,但我今后只能小心翼翼,唯恐再遭打击。

三、明清鼎革时代的最高参谋长(3)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借故削去了济尔哈朗的亲王爵位,从而实现了大权独揽。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多尔衮令大学士刚林等删改《清太祖实录》,并让我参与其事。我很清楚篡改历史事关重大,不敢造次,更不敢抗旨,只好称病不出。此后几年,我从权臣滑落到朝廷的边缘,成了被遗忘的功臣。

四、我的议政生涯——风烛残年的荣誉流水账(1)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因病亡故。次年初,顺治皇帝开始亲政,彻底剥夺了多尔衮生前的一切荣誉,并废除庙享,抄没财产,诛戮党羽。曾为之删改《清太祖实录》的刚林等人皆被处死。我本应受到株连,但因并非同党,且几乎没有实际参与删改事宜,故从宽革职,很快又官复原职。接到官复原职的谕旨之时,我长出了一口气,幸好当初没有站错队,帮着篡改《清太祖实录》,成为多尔衮的私党,否则后果如何,难以预料!

顺治九年(1652年),我首次以议政大臣的身份参加朝廷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已经亲政的顺治皇帝的辅政大臣。在我的协助下,朝廷很快就把国家大政方针的重心转移到以仁德治天下的轨道上来,对南明政权采取“剿抚结合”的策略,派洪承畴等人经略湖广、云贵,东南沿海和西南边疆的抗清力量逐渐消沉。

为了支持前方的战事,大量的银子运往前线,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我就上疏建议朝廷向明太祖学习,实施军队屯垦,自给自足,解决后勤保障,给国家减轻负担。我建议朝廷要任用操守廉洁、能力出众的官员担任湖广、江西等省地方官,针对这些省份饱经战乱,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招揽农民,开荒种田。朝廷可以将减免赋税和提供耕牛、农具作为鼓励农耕的优惠条件。这些地方官的俸禄,要首先拿去投资兴农,力争次年收回成本。以后几年,靠农业增长的收益来偿付俸禄,使朝廷不加赋而官员待遇不断改善。我建议朝廷,在养兵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推广屯田,逐步实现军队后勤供应自给。在军队中严肃纪律,奖罚分明。

皇上对我的建议深以为然。屯田政策的实施,使当地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朝廷的财政负担也相对减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也有所安定。

同年十一月,我认为将那些因反对剃发令而被革职的官员们指控冯铨之流的奏折汇集起来,呈给皇上御览。顺治帝阅后说:“诸大臣弹劾得完全正确,为什么却因此罢了官呢?”我答曰:“他们为了忠君报国,才冒死弹劾佞臣,不料却被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皇上应该加倍爱惜这些秉公不阿的臣属。”顺治帝立刻命令吏部将这些人官复原职。从而平反了一批冤案。

顺治十年(1653年),我针对朝廷一直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的重满轻汉、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等弊端,与同僚一道上疏,请求皇上敕令各部院三品以上大臣,推荐自己所熟知的人才。不论满人还是汉人,不论久任官职还是新近起用,不论其官阶高低、亲疏恩怨,只要有才能,就大胆荐举。我相信,这是促使我朝用人制度由任人唯亲向任人唯贤方面的转化,而且还促使朝廷在举荐人才方面坚持满汉平等,从而给汉族士大夫提供更多的入仕机会,让他们乐于为朝廷效力。这些建议得到了皇上的首肯。顺治皇帝在位的几年间,洪承畴等汉族官员得到了提拔,汉族官员在朝廷里的数量显著增加,地位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汉人,我也不再感到孤掌难鸣了。

顺治十一年(1654年),皇上开恩,特加封我为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再进为太傅兼太子太师。由于我是先朝旧臣,功勋卓著,因此皇上对我“礼遇甚厚”,我生病的时候,皇上曾亲自调好药饵赐给我医病;皇上曾派画工到家里为我画像,并将画像珍藏于内府;他又经常赐给我很多御用衣物,很多衣物都是为我魁伟的身材量身定做的。

已经步入垂垂暮年的我,总禁不住回忆过去。六十多年的人生,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清王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最让我遗憾的,是我身为汉人,却帮助满族王朝夺取了汉人的天下,这一做法招致了很多人的议论,甚至有人认为我是汉人的叛徒、明朝的叛逆。

其实连我都曾称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孩提时代,我一直梦想能够像祖父那样入朝为官,造福一方。然而,抚顺陷落和奴隶生涯改变了我。在异族的地盘上,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效忠这个异族的王朝,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明朝让我很失望,它抛弃了我的家乡,抛弃了家乡的子民,抛弃了关外的大好河山。在清兵不断进逼的时候,它还在懵懵懂懂。在它的统治下,关内的百姓生活更凄惨,这样的王朝,存在一天,大家就倒霉一天,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清朝的势头蒸蒸日上,只要我能做出自己的努力,让它摆脱野蛮,进入文明,中原的同胞们会在清廷的关照下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的。

四、我的议政生涯——风烛残年的荣誉流水账(2)

我曾经怀着进京赶考的愿望发愤读书。然而没想到,这回赶考赶的不是科举考试,而是治理国家的考试。而我是骑着清军的战马入城的。曾经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即将在一个新的王朝实现,我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在这个新的王朝里,我的建议就意味着决策,就意味着权力,因为我是宠臣,所以我是事实上的权臣。我要用手中的权力造福百姓。

一切都将过去。我不可能去干涉后人对我的评价,但我希望在后人给我盖棺定论的时候,能把“汉奸”、“叛徒”的字眼去掉。我虽然吃的是满族的俸禄,但我的所想和所做,都是为汉族百姓的切身利益着想,总希望让他们安稳一些,舒服一些,少一点罹难,少一点困难。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家乡。当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向城外广袤的平原瞭望之时,我渴望所有的百姓幸福平安。

鳌 拜 简 历

鳌拜,男,大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曾被赐号“巴图鲁”。崇德年间历任甲喇章京、三等梅勒章京、三等昂邦章京等职务,为皇太极贴身将领。顺治年间担任议政大臣,康熙初年担任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被罢官圈禁,不久死于囚所。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苏赫卒,仍以鳌拜孙达福袭。雍正年间,朝廷赐祭葬,复一等公,予世袭,加封号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宣谕群臣,追核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并命当时为鳌拜诬害诸臣有褫夺世职者,各旗察奏,录其子孙。

一、出生入死赴关山(1)

瓜尔佳家族是女真族内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他们最初居住在松花江畔,后来迁徙到珲春河流域。这个古老部落中最煊赫的一支,是苏完河畔的苏完部。我就诞生在这个部落里。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建州女真的英雄努尔哈赤起兵的第六年,苏完部的首领——我的爷爷索尔果率部众归附了努尔哈赤。从此,我的家族成了建州女真的一部分。

在苏完部的过去,曾经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我的伯父费英东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习武,骁勇而精于骑射,十二岁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爷爷率众归附的时候,努尔哈赤见二十六岁的费英东英气逼人,十分喜爱,便带在身边,后来编入了镶黄旗下,由努尔哈赤直接指挥。费英东作战勇敢,每次战役都冲在最前面,千军万马中于敌阵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一般,为女真各部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