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权臣回忆录 > 第1章

第1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世界十大黑社会巨头 我的玛格丽特 基地风云 罗兰达传说 阿瓦隆魔界之暗子诞生 彩云国物语 舞红尘 蔡康永小说全集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 有一天啊,宝宝

本书由TXT小说电子书下载网站http://www.4020.cn提供.

声明:本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推荐使用TXTBOOK Reader 电子书阅读器V2.0阅读电子书,下载地址:http://www.4020.cn/reader/

在线小说阅读:http://www.4020.cn

作者:唐博

多尔衮简历

一、丧父殉母的少年贝勒

二、屡立战功的青年才俊(1)

二、屡立战功的青年才俊(2)

三、定策建勋的盛年统帅(1)

三、定策建勋的盛年统帅(2)

三、定策建勋的盛年统帅(3)

四、摄政天下的中年亲王(1)

四、摄政天下的中年亲王(2)

四、摄政天下的中年亲王(3)

悬案发布会:我与太后的是非真相(1)

悬案发布会:我与太后的是非真相(2)

范文程简历

一、从书生到奴隶,从奴隶到书生(1)

一、从书生到奴隶,从奴隶到书生(2)

二、皇太极时代,走上权臣之路(1)

二、皇太极时代,走上权臣之路(2)

二、皇太极时代,走上权臣之路(3)

三、明清鼎革时代的最高参谋长(1)

三、明清鼎革时代的最高参谋长(2)

三、明清鼎革时代的最高参谋长(3)

四、我的议政生涯——风烛残年的荣誉

四、我的议政生涯——风烛残年的荣誉

鳌 拜 简 历

一、出生入死赴关山(1)

一、出生入死赴关山(2)

二、临危受命佐幼主(1)

二、临危受命佐幼主(2)

二、临危受命佐幼主(3)

三、四臣并行到独尊(1)

三、四臣并行到独尊(2)

三、四臣并行到独尊(3)

四、遭遇不测终悔过(1)

四、遭遇不测终悔过(2)

明 珠 简 历

一、坚毅果敢的少数派(1)

一、坚毅果敢的少数派(2)

一、坚毅果敢的少数派(3)

二、控制内阁的意义

三、一切因为外甥,一切为了外甥(1)

三、一切因为外甥,一切为了外甥(2)

四、儿子纳兰性德(1)

四、儿子纳兰性德(2)

悬案发布会:我与索额图(1)

悬案发布会:我与索额图(2)

年羹尧简历

一、平步青云的包衣时代(1)

一、平步青云的包衣时代(2)

二、金戈铁马的西征岁月(1)

二、金戈铁马的西征岁月(2)

三、作威作福的权臣时代(1)

三、作威作福的权臣时代(2)

四、连降三级的没落岁月(1)

四、连降三级的没落岁月(2)

清代高级官员的众生相,在国内首次以“回忆录”的形式书写在广大读者面前,在诸多形式的历史叙述中,这是我们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一条新途径。

在作者笔下,清代大臣在官场上永无休止的权力争斗、清代大臣在生活中的表表里里,以及清代大臣与皇帝的磕磕碰碰,都用惟妙惟肖的语言、节奏不一的情节和亲切可人的第一人称写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想象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代大臣已经成了贪官群体的代名词。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当仔细读过这些大臣的回忆录之后,我们会从更生动、更具体的历史图景中,了解清代大臣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为,以及他们之所以如此的某些本质性的内容。他们有的贵为当朝首辅,有的贵为一省督抚,权势首屈一指,地位高不可攀,然而,在不可逆转走向衰亡的清廷官场上,他们也往往表现为做官难,做大官更难,做一个清廉又能不遭人妒忌,权大又不招皇帝猜疑的大官难上加难。在文字狱泛滥、秘密政治盛行的年代里,他们无缘书写自己的历史,无法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这一切,让我们通过“回忆录”尝试着揭开这个中的难言之隐吧。

不过,这不是小说,也不是报告文学,更不是在“戏说”历史。作者好学深思,专攻清史多年,并参加清史纂修工程课题,有一定的史学功底,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和潜力。作者坚持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写作的基础是建立在翔实文献基础上的历史素材,作者写作时广泛地汲取了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不是抽象地、孤立地描述作为历史“个体”的大臣,而是把大臣们的人生经历、个性特征、行为感受放置到清朝近三百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通过不同类型大臣的不同遭遇、不同经历和不同表现,来展现落日辉煌中的清帝国无可奈何花落去,一步步走向衰亡。当然,这不仅仅是清王朝的衰亡,更是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主义的衰亡。

从书中,读者所了解的清代大臣,是多棱的,是立体的,是鲜活的,他们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这些大臣的“回忆录”正使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复活”,并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讲述着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不断地给人们以深刻的历史启迪。

于 沛

多尔衮简历

爱新觉罗·多尔衮,男,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卒于清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后金天命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生母为大妃乌喇那喇氏。无子女,以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养子。

曾任睿亲王、皇父摄政王。王府位于北京紫禁城东华门外南池子大街(后改为普度寺,今为北京税务博物馆)。

去世之初被追封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享受无上荣耀;追封其发妻为义皇后,配享太庙。这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次一生未曾成为皇帝,身后却享受皇帝待遇的特殊例子。次年被顺治帝剥夺爵位和家产,平毁坟墓。直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方被乾隆帝平反昭雪,重新配享太庙,恢复睿亲王爵,由多尔博的后人继承王爵,世袭罔替。睿亲王也成为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墓地位于北京东直门外。

一、丧父殉母的少年贝勒

我出生在辽河畔的建州左卫苏克苏浒部赫图阿拉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父亲努尔哈赤基本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征服,并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登上了可汗的宝座。而此时我才五岁。已经开始记事的我,知道母亲是父汗的大妃乌喇纳喇氏,名阿巴亥,知道自己在父汗十六个儿子中排行十四,知道母亲除了生养了我,还生养了十二哥阿济格、十五弟多铎。当然,我更清楚,以“天命”为年号的父汗,已经开始与中原汉族建立的明王朝分庭抗礼,成为雄据东北的强大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面孔也越发清晰,偶尔对着水塘看看自己,眉宇间依稀有几分杀气,但正是这几分杀气,让我变得更英俊,更有活力。少年时候,我跟着父汗学习箭法,打猎的时候冲在前面,打仗的时候也随军观战,长了不少见识。岁月不饶人,饱受战争和磨难洗礼的父汗,在他黝黑的脸庞上,皱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日渐苍老的他,自然而然地对年轻貌美的母亲格外宠爱,对幼子格外疼爱,还在我只有十几岁的时候,父汗就让我和十二哥、十五弟一起统领全旗,成为旗主贝勒,让我们从小就开始练就领导才能,统兵打仗。后来我才知道,父汗虽然在对明战争中屡屡告捷,但无法掩饰他内心深处对于汗储问题的担忧。大哥褚英战功显赫,但他擅自更改制度,“不恤诸弟”,惹得众怒,被父汗处死;二哥代善虽然老成持重,但因生活作风不检点而无法服众。其他几个军功卓著的哥哥,总让父汗放心不下。父汗便瞩意于我,希望我能够赶紧长大,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带领后金国建立新的功业。

天命十一年(1626年),父汗率军进攻关外重镇宁远,被明军守将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败,父汗本人也受了伤。加上长期以来的鞍马劳顿和前线惨败的心理创伤,导致伤情和病情恶化。据说他临终前曾下令从盛京将母亲接来料理后事,并且打算立我为汗储。然而,这道诏书还没有拟好发出,他就去世了。

父汗的离去,犹如山陵崩塌一般,立刻让我失去了主心骨,面对野心勃勃的哥哥们,十五岁的我势单力孤。尽管母亲深受父汗宠爱,但也因此招致别人的妒忌,更重要的是,直至现在,她也没能成为真正的嫡福晋,尽管她早已是事实上的后宫之主。孤儿寡母是最容易被欺负的,因而,我们就成了哥哥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毫无还手之力。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四大贝勒,出于担心母亲会在不久的将来威胁到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考虑,抛出了一份所谓的天命汗遗诏,其中郑重其事地声称:母亲“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留遗言于诸王,俟吾终,必令殉之。”母亲听到遗诏之后十分震惊,在痛哭一场之后,不得不接受这份让她殉夫的所谓“遗诏”。母亲最放心不下的是我和多铎,她对皇太极等人提出了最后的要求:“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地下。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