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幻境点悟不化(1 / 1)
但见,
那山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
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见。
山草丛野兰馨,悬崖峭嶂。
薜萝生奇葩丽,峻岭平畴。
白云闲不度,幽鸟倦还鸣。
涧边双鹤唳,石上紫芝生。
看不尽山中之景。
三人来到悬崖峭壁之下,元朗下了麒麟,向石壁上拍了三下,就见壁上两扇门开。
这时,
就见有两个青衣螺髻女童岀迎。
元朗邀刘大鹏入内。
那洞中景致更自不凡。
只见珍楼贝阁,雾箔云窗,黄金为屋基,白玉作台阶,巍巍万道釆霞飞,灵灵千重红雾绕,千年修竹,双双彩凤为巢,万岁高松,对对青鹤向日,瑶草奇花多艳丽,紫芝白石自苍茫。
二人携手到亭上分宾主坐下。
童子献茶,以白玉为盏,黄金为盘,茶味馨香,迥异尘世,到口滑腻甘香,滋心沁齿,如饮醍醐甘露。
茶毕起身,
遂各处游玩,果然仙境非凡,心神不觉顿爽。
童子来说道:
酒已完备,请真人就坐!
元朗邀刘大鹏过东,自小廊进一重小门,就见有许多女乐来迎。
只见香风习习,仙乐泠泠,两边都是合抱大树,青葱苍翠,老干扶疏,高有千尺,树尽处一座白石高台,梯级而上。
上面一座亭子,乃沉香为梁柱,水晶为瓦亭,上摆着酒席。
二人到亭上坐下。
元朗举杯相劝,众女乐八音齐奏。
只见那酒器非金玉珍宝,刘大鹏却不识为何物,饮馔盘杯,皆非凡类。
刘大鹏看了心荡,一悟形神俱化。
少顷,
女乐停止,又见青衣女童抱着一个花鸟,走到席前向外,那鸟高叫三声。
忽见那大树上,奇花满树,如千叶莲花,其大如盘,香风氤氲。
少刻,
就见每花中立一美女,有尺余长,身衣玉彩,众女乐又吹弹起来。
那树上美女便按节而舞,疾徐迟速,毫发无遗,一折已完,众乐停止。
那鸟儿又向树叫了一声,树上的美女皆随花落,都不见了。
刘大鹏说道:
师父何处得此异种?
元朗笑道:
那里有啥子异处嘛!都是花开花谢人道之常,人世荣华,终须有尽,任你锦帐重围,金铃密护又咋子嘛?少不得都会随风花谢的,酒阑人散,漏尽钟鸣,与花无异,只要培植本根,待春再发,不可自加雕琢。
二人遂又出席闲玩。
只见东首处隐隐一座高山。
那山上有明处,霞光炫耀,有暗处,黑雾迷漫,山下银涛叠叠,白浪层层。
刘大鹏问道:
那山是个啥子山呢?咋个看上去明处少暗处多哩!
元朗说道:
那山叫做郡平山,在东海之东,乃三千造化之根,五行正运之主,远看则有万里,近之即在目前。
这山本自光明,只因世人受生以来为物欲所污,造恶作孽,把本来的灵明蔽了。
那贪嗔爱欲,秽恶所积,遂把这山的光明遮蔽了。
即一人而言,善念少恶处多,以一世而言,善人少恶人多,所以山明处少暗处多。
刘大鹏说道:
咋个那山下之水,看上去有平处,又有波浪处呢?
元朗说道:
此水名为止水,这平的,是世人俗世以来,父母妻子泣别之泪,人人不免,故此常平,那波浪处,是俗世冤家债主,怨气怨血所成,冲山激石,怒气不息,千百年果报不已,故此汹涌。
二人正讲论间,
忽见空中一只白鹤飞下,向元朗长唳一声。
元朗说道:
清冷真人讼嗾伲以萑ゼ椿兀瞎诖松僮薄
说罢,
遂携手下台,走向北一所茅亭内,十分雅洁,药炉丹灶,件件皆精。
元朗说道:
上公就在此少待,少刻我即来,然后,奉送你回去!如若你想要游览,随处皆可,只有那北头小门内不可轻进哟!
嘱毕,
遂跨鹤飞空而去。
刘大鹏四望,欣羡不已。
想道:
我在京数十年,倒不知西山还有这样个好地方哩!倒被这道士得去了,我若想与他要了来,却也难以启齿,不如明天传个旨,就说皇上要做皇庄用,想他却也就难以推托了,那时我再另建一所净室与他,又能显见我之真情矣!
想罢,
心中暗暗称妙。
独坐了一会,
还不见元朗回来,感觉甚是烦闷。
于是,
信步闲行。
两廊下,虽有几重门户,然都是处处封锁。
又走到北头,见一重小门半开半掩。
想道:
他再三叫我不要进去,想必是有啥子异处么?咱便进去看看又何妨呢?
遂轻轻推开门进了去。
只见四周亦有花木亭榭,中间一个大池,上有三间大厅,两边都是廊房,房内都满堆文卷,有开着门的,有闭着门的,里面有人写字。
刘大鹏沿着廊走下厅来,见正中摆着公座,两边架上都是堆着新造成的文册。
他便信手取下一本来看,是青纸为壳,面上红签写着:
刘大鹏杀害忠良册第十三卷!
刘大鹏看见,吃了一惊,打开细看,只见上写着某年月日杀某人,细想果然不差,吓得手颤足摇,连册子都难送上去。
正在惊怖间,
忽听见厅后有人大声喝道:
那里来的生人,敢来此扰乱仙府?
刘大鹏抬头一看,就见一个青脸獠牙的恶鬼,手执铁锤汹涌进来。
刘大鹏吓得转身一趟子就往外跑,不觉就失足跌下池中去,大叫了一声,忽然就惊醒了。
看时,
仍旧坐在自己的书房床上,吓出了一身冷汗来,战颤不已。
见桌上残灯未灭,老僧还在地上打坐,元朗亦垂头未醒,再听更鼓,已交四鼓了,心中惊疑不定,只得睡下,又昏昏睡去。
到天明起来,
见老僧与元朗都不见了,忙唤小内侍出来问。
门上说道:
两人才出去未多久!
刘大鹏随即叫小内侍飞马去赶。
一路问出彰义门来,才见二人正缓步在前。
小内侍喊道:
二位师父,刘祖爷有请!
二人根本就不理他,仍旧昂然缓步而走,始终隔有数十步远,却就是赶不上去。
将赶到芦沟桥时,小内侍喊声愈急了。
这时,
元朗回头来说道:
我们不回去了,这有个帖子,你带回去与你爷爷吧!
说罢,
便向袖中取出了个封袋来,放在桥石柱上。
小内侍赶到取起,再抬头看二人,早已不见了,只得将帖子拿回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