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两师点化返真求(1 / 1)
且说,
刘大鹏生辰,富倾山海,荣极古今,足忙了个月,都是人为他上寿,尚未复席。
直至四月中旬,才出来谢客,殿下公侯伯驸马和皇亲才到厅面谢。
大九卿也只到门上投一下,至于小九卿以下,就只不过送帖而已,其余各小衙门都是刘大好的帖代替。
谢人谢毕。
遂备酒酬客,凡文武官员能在请酒之列者,犹如登龙门一般,六部尚书外,都不能在请酒之列。
整整又吃了一月的酒。
一天清晨,
门尚未开时。
忽有个道士骑着驴到门前,以手叩门。
里面门人问道:
啥子人?
外边番子手也齐上来喝道:
你是那个地方跑来的疯道人,好大胆,敢来千岁府前敲门!
那道士哈哈大笑说道:
咱自涿州来的,就是要来见上公的!
这时,
门公也开了门出来了。
喝道:
千岁爷的府门,我告诉你,就是宰相也不敢轻敲的,像你这样的野道士也敢来放肆?还不快走,想要讨打嗦!
道士说道:
山野之人,也不知你主人这样大,敲敲门儿又咋子了嘛!难道是朝廷的禁门么?
门公骂道:
你这野道人硬是不知死活喃!我告诉你,咱爷的府门,比朝廷的禁门都还要严些哩!前天涿州泰山庙,曾有两个道人来祝寿的,已领过赏去了,你又来干啥子呢?
道士说道:
咱也不化缘,咱就是要来见你家上公的!
门公说道:
你没有长眼睛长耳朵嗦!就来放屁乱扯淡,千岁爷可是你说见就能见的吗?就是中堂尚书要见,也都还得要等上几天哩!你好大个野道人,想见就见了吗?
说着就上前去推他。
谁知这道士就如生了根的一样,莫想推得动。
门公想道:
看来这道士有点名堂,他是使了定身法儿的吗?
遂叫番子手来拿他走去,嗔了一声,便来了二三十个齐动手,谁知也莫想能近得了他身,众人忙取了棍子来打他。
结果,
反打在他们自己身上,根本莫想打在他身上。
只见那道士也不恼,只是呵呵大笑。
正喧闹时,
刘大好岀来谢客听见。
问道:
啥子人喧闹的这么凶哦?
门上人禀道:
是个野道人,从清晨就在门外闹至此刻也不肯去!
刘大好遂走岀来看时,只见那道士穿了一领百纳袍,系一条吕公绦,手摇尘尾,渔鼓轻敲,三耳麻鞋登足下,九华山子把头包,仙风生两袖,随处逍遥。
刘大好问道:
你是那个地方的道人哦?咋个敢来我府前如此喧嚷呢!
道士说道:
我是涿州泰山庙来的,要见上公的!
刘大好说道:
你是前天庆寿送疏的道士吗?想是还没有领得赏钱吧!快去叫管事的拿些银两打发他去了!
门上说道:
前天那两个道士已领去了!
刘大好说道:
既已领过赏了,又跑起来干啥子呢?
道士说道:
我是来见上公有话与他谈的!
刘大好说道:
上公连日辛苦,此刻还尚未起来哩!有啥子话你可以对我说嘛!也是一样的,就是要化缘,我也可以为你设个地方!
道士呵呵笑道:
这些事就便叫苦喊累了,此后苦得多哩!我告诉你,你也替不起他的。
刘大好大怒说道:
你这野畜生,我是在对你说好话,你倒打胡乱说的与我扯起神来了,给我扯他岀去,让他滚!
众人说道:
不行哩!这个人扯他不动啊!如若扯得动也不会等到此刻了!
刘大好说道:
那就送他到厂里去!
愿拦螅闵辖稳チ恕
众人遂又上前去拉他不动,又添上些人来也莫想摇得动,依旧喧哗。
吴二宝听见忙岀来看,盘问了半天,早惊动了刘公公,遂叫人出来问他。
小黄门上前问道:
千岁爷问你叫啥子名字?
那道士说道:
我叫元朗!
小黄门入内回话。
刘大鹏听了,慌忙出来。
那道士一见便举手说道:
上公别来无恙!
刘大鹏上前扯住手说道:
师父,我是那个地方都差派人去寻你了,咋个今天才得相见哩!
遂携手而入。
当时,
就把门上与家人们都吓呆了。
同进来到厅上,刘大鹏扯了把椅子到中间,请他上坐。
然后,
倒身下拜。
元朗忙来扯起说道:
上公请尊重!不可失了体统哩!
刘大鹏复又作揖坐下。
把阶下众掌家内侍都吓坏了,都说道:
咱祖爷为啥子会如此尊他呢?
少顷茶罢。
又邀到书房内坐下。
刘大鹏说道:
自别老师,一向思念,曾前往泰山庙进香,特访老师,说老师往青城山去了,后又差派人四路寻访不遇,今幸鹤驾降临,不胜雀跃啊!
元朗说道:
自别上公二三年后,家师过世,因见尘世茫茫,遂弃家访道,幸遇一释友相伴,这三十年来云游于海角,浪迹在天涯,今日来尘世,欲募善人家。
刘大鹏笑道:
老师好说,有咱刘大鹏在此,随吾师所欲,立地可办,何苦他求呢?
元朗说道:
非也!我所募者,关键是要有善根,有善心,有善果,还要有善缘,才可以是个善人家,如若有一念之恶,都终非善缘,即便如上公这泼天富贵,功名盖世,奈威权所逼,负屈含冤者甚众,岂不是去善愈远么?这就非我岀家人所取矣!今来一见台颜,是以全昔日与之情谊,即此告别!
说罢,
便起身要走,刘大鹏忙扯住说道:
久别老师,正好从容相叙,以报洪恩,何故便去了呢?
元朗说道:
外有释友等我!
刘大鹏说道:
何不也请来谈谈,喝杯清茶的?
元朗说道:
他是清净之人,未能肯入尘世的。
刘大鹏忙叫小内侍去请,内侍问在那里。
元朗说道:
他在平则门外,文丞相祠前打坐哩!你把这羽扇拿去请他方来。
内侍答应,持扇飞马而去。
果然,
祠前有个老僧打坐。
小内侍忙下马叫道:
老师父,咱是刘祖爷府里差来请你的,有元朗师父扇子在此!
那老僧睁眼看了,也不回言,起身背上棕团,持着籐杖就走。
内侍上马紧随入城。
只见他就如熟路一样,竟自先走。
那内侍在后飞马也赶不上。
到了府前,门上来问,老僧站在门前,也不开腔回答他。
少刻,
内侍到了,下马同他来到书房。
刘大鹏出来迎着时,一看,原来就是当年救他上山的那老山僧。
刘大鹏忙请他到上坐,然后,倒身四拜,老僧端立不动。
拜毕,
老僧将棕团放下,盘膝而坐。
吃过茶,
才开口说道:
上公好富贵好威权哩!我看,也该急流勇退了!
刘大鹏说道:
托二位老师庇荫,颇称得意,亦常思退归林下,奈朝廷事多,急难得脱。
老僧说道:
上肩容易下肩难,只恐担子日重一日,要压杀了哩!当初老僧有言,还记得否?叫你得志时,切戒杀性,你不听吾言,肆行无忌,枉害忠良,我告诉你,这恶担子有千斤之重,你要脱也难脱了。
这时,
内侍摆上斋来。
二人绝粟不食,就只吃鲜果饮酒而已。
刘大鹏说道:
前因访寻元朗老师不见,已于宝刹旁建祠以报大恩,拨田侍奉香火,老师可曾见否?
元朗笑道:
虽承上公厚爱,然皆是无益之费,贫道已久岀尘埃,安得复寻俗事?近日已于西山创一净室,颇觉幽静,云游之暇,可以聊以息肩。
刘大鹏想道:
他既爱西山,何不就代他起造庙宇报答他!
便说道:
老师既有净室,不知可肯携我一观否?
元朗说道:
游亦不难,但恐车驾浩荡打扰山陵,只可潜地一游,如夜间方可!
三人酒毕,
老僧即于棕团上入定,元朗与刘大鹏对榻。
元朗等夜静登榻,叫刘大鹏亦盘膝入定。
元朗说道:
上公可凝神默坐心空万虑,方可同游。
刘大鹏依言屏念静坐。
少顷,
不觉真魂与元朗携手出门,同出城来至人家尽处,就见路旁一个青衣童子,领着三个牲口来接。
元朗叫刘大鹏骑上去。
看时,
却是一只麒麟,一只白鹿,一只黑虎。
刘大鹏有些惧怕不敢骑。
元朗说道:
不妨!这极驯的!
说毕,
便骑上麒麟,刘大鹏骑了鹿,童子骑虎,果然极稳。
只见半云半雾,耳中惟闻风声,早上了一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