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后记 望江南(1 / 1)
犹豫了很久后记是以“忆江南”为题还是以“望江南”为题,最后还是敲定了“望”字。因为这个故事于园主人或羿官太侯都是“忆”,但于笔者,唯“望”而已。
我在苏州的拙政园里启笔这个故事。
羿官,河神,园林,这三个中心元素构成了整个故事。故事灵感起源于“羿”这个称呼,曾见有人注《楚辞》曰:“羿,善射之号也。”《淮南子·本经篇》写到:“羿缴大风于青邱之泽。”华夏历史上也流传有“羿射九日”与羿战河伯的传说。因此,一个活泼生动的猎手形象就这样浮现在我眼前了。
河神冰夷则是我悉心杜撰的最喜爱的君子形象。端方如玉,风度沉凝,是印象中最经典的江南越人男子形象。这样的人再配以楼台庭榭、江南水乡,是笔者理想中的讳莫如深而温柔儒雅的氛围。
笔者在写作过程中收到相当一部分评价,说这个故事太端着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令人没有读下去的兴趣。但这个故事本身就是笔者灵感爆发时写来自娱自乐的任性之作,笔者试图将剧情进展、线索伏笔与角色感情变化隐藏在似是而非的描述中,无论是遣词还是叙事角度,本身就都是在尝试着塑造一种深远的、重阙叠嶂的氛围,挖到深处才见真章——恰如神秘的谜团般的园主人与他的濯心园,因此有利有弊,在所难免。如有读者觉得此文佯做高深、故布疑障,尽可责怪笔者不是。但若有人有耐心读到最后一行,或是将笔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读出哪怕十分之一二,便是笔者莫大的荣幸,对此表示十二万分的感谢。
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笔者写得很痛快,也很尽兴,算是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此文毕竟是灵光一现的产物,日后也许很难再写出这样的故事了【笑。再次感谢看到这里的诸君对笔者任性的包容。江湖浩荡,有缘再会。
《羿》12 后记 望江南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