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红豆相思(1 / 1)
我把马车的帘子打起,以便通风。
柯德赶着马车,他和代善二人轮班,“姑娘,咱们这一趟要去哪儿?”
说到这个我就来气,老康信里没说,代善又一直催着赶路。我扬扬下巴,“问代善。”
“啊?”柯德惊异。
“万岁爷信里没提,全凭姑娘作主。”代善面露尴尬之色。
“那就往南方走,去大理。那里山明水秀,四季宜春,可是块宝地。”《射雕英雄传》和《还珠格格》都有讲到大理,以至于我在现代就特别向往去大理。
“姑娘去过?”初夏问。
我摇头,略遗憾,“没,听人家说的。”
“不过听姑娘这么说,一定是个好地方。”
“那可不。”又对着柯德道,“紧着些赶路,能早点到最好。”
“好嘞,大伙儿可坐稳了。”
心情倒是愉悦起来了,我看着初夏,“你笑什么?”
“姑娘前一刻还怨代善让咱们动身启程,下一刻倒让他们紧着赶路了。”一席话说得众人大笑,我竟无言以对。
进了城,吃了饭稍作休息,给了小二一些银子,让他把我们的马喂饱,再给我们准备些干粮和冰块。
“姑娘。”初夏道。
“怎么了。”我和桌上的菜奋战。
“那好像是满庭芳的沐先生。”
“哪儿那么巧又碰上,你别看错了。”柯徳道。
“那沐先生不是还到府衙给咱们当证人嘛,而且他还是满庭芳的名角儿,我不会看错的。”
我回头看了看,确实是满庭芳戏班的人,“戏班演出从不呆在一处地方,而是保持流动的方式,别大惊小怪的。”
吃了饭又继续赶路,日子总在赶路中度过,待到了大理,早已进入秋季。
春华秋实,秋天是个收获和播种的季节,一路走来,秋耕景象正浓,人们辛勤的在田间地头,留下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在秋雨洗礼中的大理,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为了不浪费银子,我们出示了旗牌,住在驿馆,收拾好后,就往外头去,初夏替我撑了伞,我们在雨中漫步,巷子里转出一位白族少女,撑着油纸伞。我想到了《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我的视线被一旁的常绿乔木所吸引,满枝丫郁郁葱葱,枝头挂满了相思豆,红绿相衬,花叶红美。绿叶,青翠欲滴;相思,色艳如血,红而发亮。
“天哪,这么多红豆!”初夏也被眼前这株相思树所震惊。
红豆树开花和结果没有一定规律,有的树要几十年才开花一次,开花后不一定结果,因此它便成了稀有珍品。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幽幽出口,此物,最相思!我思念之人,是否也在思念我,还是,沉浸于新婚燕尔?他若知晓这新婚出于我之手,又会作何感想?只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难得的红豆,姑娘何不多采一些?”初夏问。
我摘了两颗红豆,质坚如钻,色泽晶莹。两颗,代表相亲相爱。
我微微一笑,“不了,留给更多相思之人。”
我拿红豆做了手链,将玉镯玉坠褪去,带上这相思手链。
秋天是短暂的,是夏天到冬天的过度,大理的冬天没有北方的寒冷冻裂,风倒是挺大的。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映苍山雪。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谚语,大抵是说大理的四处美景——风花雪月。
下关风的风季为冬春季,夏秋稍小,眼下正值冬季,我们往下关风去了。
下关风于苍山洱海之间,入口处两山狭窄,形成槽形,终年不停歇。
此刻的下关,风吹得冷嗖嗖的,我不禁打了个寒噤,直往初夏身后躲。谁知初夏的帽子竟被风吹掉了,她忙回身要捡,我一跨步到她跟前捡了起来。
初夏戴上帽子,不解,“风吹帽,不该是掉在后头,怎么跑前头去了?”
“我看那帽子回了个旋儿,给掉跟前了。”柯徳道。
“是啊,这正是下关风的奇妙所在。”
远远能看到苍山,苍山的积雪是经夏不消,更何况眼下正值冬季,自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我们赶着马车,穿街走巷,到了洱海。
冬天的洱海,映着苍山上一层层厚厚的白雪。我们乘坐在洱海的船上,看着红嘴鸥在水面上嬉戏。
我们坐在地上,看着洱海的月和星星比别处的都大,夜晚的月亮照着洱海,月光皎洁,波光粼粼。
“好美。”初夏感叹。
“是啊,真想一辈子呆在这里。”我道,“哎,我给你们讲个关于洱海的传说吧。”
“好啊。”大家都乐意倾听。
“好,请听我道来,传说啊,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后来,公主被自己天上的爹强行带回家,在临走之前,公主将自己的宝镜永远的沉到海底,保佑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从此,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天上一个月亮白晃晃,水中一个月亮金灿灿。”
“可怜那公主不能与心爱之人在一起。”初夏道。
“初夏姑娘,这只是传说!”柯徳开口道。
“无妨,就算是传说也是美丽的,你俩可别又因着这个吵起来了。”我想起上次我点了出《杜十娘》,他俩就能因为一点意见不合而吵半天,“柯徳,这点你可得向代善好好学习。”
“可是赵大人?”一个声音闯入,字正腔圆。
我对外都声称姓赵,侧头一看,“沐先生!”连忙起身,没想到居然又碰上满庭芳的沐天凌,还有给我们拿戏折子的那个小厮。
“都道贵人多忘事,大人的记性还真好。”沐天凌道。
我一笑,“先生曾到府衙作证,我自是记得。”
“其实那对父女,是我满庭芳的人。”
我恍然大悟点点头,“这位是?”我看着另一位二十岁上下,年纪和沐天凌差不多的男子。
“这是我们满庭芳的领班,易青云。”
“易先生,久仰久仰!”我抱拳客气道。
“大人,天色已晚,该回去了。”代善道。
“那么,我们先告辞了,不打扰几位赏月了。”我道。
“慢走。”
回去的马车上,代善提醒道:“姑娘,我看这沐先生不是等闲之辈,咱们还是小心为上。”
“我看也是,咱们到哪他们也到哪,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啊。”柯徳也这么说。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翌日,正准备和初夏再出去逛逛,代善拦住我们,“大人,皇上催您回信。”
我才想起自从到了大理,我还没给康熙写信,被这里美景所吸引,都忘了正事了。定是代善给康熙汇报,康熙才回信抱怨我没给他写信。
“知道了。”只好回屋给老康回信,说说这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琢磨了半天才写好,多么想写简体字,一气呵成。
把信交给代善,出了驿馆门口居然又碰见沐天凌。
“大人要出门?”
“是啊,出去走走,沐先生这是来找我?”
“嗯。”
“如若不嫌弃,那就一起走吧。”
“大人哪里话,这是在下的荣幸。”
“沐先生言重了,请。”
于街上走着,后受邀到满庭芳演出的茶馆。
“在云音楼,还以为大人只是普通的一名看客,没成想竟是钦差大臣。”
“咱们再次相遇,即是缘分,我姓赵,单名一个翎字,沐先生唤我名字便好。”
“赵翎?”沐天凌随后微微一笑,像是明了了什么。“我们满庭芳过几日便要回京,一来回去过年,二来,临近年关,演出也是不少。不知你们何时启程,倒是可以一块。”
我无奈一笑,“我可不能说走就走。”看着一旁白族小伙子娴熟的捣腾茶艺,进而一股焦香扑鼻。
“两位尝尝。”沐天凌抬了抬手。
我看了看茶盅,只有半杯,一饮而尽,略有苦涩。
那白族小伙又重新置了茶具,这次我见他加了些桂皮之类的,第二杯倒是香甜可口。
第三杯,茶面飘着些加入的花椒等,我和初夏学着沐天凌的样子,先晃动茶盅,再趁热饮下,口中什么味道都有。
“这是大理有名的白族三道茶,寓意‘一苦,二甜,三回味’。”沐天凌道。
“此茶闻名遐迩,今日有幸多谢沐先生招待,多谢小兄弟。”我们也向那白族小伙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