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十四问(1 / 1)
半年后。
“大王还不打算见一见张仪吗?”张仪来楚已有将近半月。
怀王看了上官一眼,问到:“张仪有什么异动吗?”
“还是老样子。”
“哼,他倒是也沉得住气。”
虽然自张仪来到楚国,怀王一直没有见他,但张仪似乎毫不着急,在被安排的住处生活的悠然自得。似乎他本就属于这里。
上官顿了一下,道:“看来张公子此次前来,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势在必得,满腔诚意。”
怀王不屑道:“他有诚意?你别忘了他现在可是秦国的相国。”
上官坦然道:“不管他是秦国的相国,还是楚国的相国,只要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呵呵,上官啊,苏秦来的时候,你可不是这种态度啊。”
上官笑道:“那苏公子提出的合纵之术,听起来完美无缺,但稍作思考,便觉得此计执行起来难度相当大。但若说绝无可能成功,也是不能妄下断言。所以下官担心和防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如果大王有信心,下官必将全力支持。”
怀王笑道:“我敢保证,你一定是楚国最能说的。”
上官也笑着不置可否。
怀王继续道:“也罢,明日便去见一见张仪,这么拖着恐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你去通知下去吧。还有,”怀王停了一下,犹豫道,“把左徒找来。”
“是。”
没过一会,屈平就到了。
怀王刚一见到他,就开门见山说道:“我已经决定明天见那张仪了。”
其实怀王一直没有见张仪,一方面是因为他想多观察观察这个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屈平非常警惕这个人,一直不太支持。
屈平沉声道:“此话当真?”
“那还有假。”
屈平知道问了也是白问,怀王决定了的事情,又有谁能改变。就算说这是征求别人的意见,做决定的最终还是眼前这个人。
但有些话还是要说,有些事还是要做。
屈平道:“既然大王已经决定,正则也不再反对。只是这张仪比苏秦狡猾千倍,大王千万要小心,别着了他的道儿才是。”
“这你不必担心,我见的狡猾之人比你见过的狡猾之人的头发还多。到是你,才要小心,不要着了苏秦的道儿。”
怀王果然还是在为合纵失败的事情耿耿于怀,而合纵的献计者,正是苏秦。一旦有了怀疑的火星,说不准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怀王想必已经完全不信任甚至是痛恨苏秦这个人了吧。
屈平道:“正则知道大王还在为合纵未达效果的事情忧心,但造成这样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因为六国心不齐,合纵之计确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据可靠消息,合纵攻秦之时,魏国投降便是张仪挑拨的。”
怀王眯起眼睛,道:“可靠消息?苏秦吗?”
没等屈平回答,怀王又抢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也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苏秦和张仪都是野心家,但我也不是什么好人。我信任谁,和谁合作,取决于对方开出的条件,不是吗?”
话已至此,屈平已经无话可说,就算有应该说应该做的,他也都说尽,做尽了。说一千道一万,还不都是为了楚国?只要是为楚国好,什么他都愿意。只是,这真的对楚国好吗?
次日,楚王宫大殿。
张仪正衣着朴素,不卑不亢屹立在殿中央。
怀王寒暄道:“相国远道而来,本应即刻会见,奈何国事繁忙,实在是抽不出身子,如有怠慢,还请见谅。”
张仪的声音如同温暖的春风飘来:“大王那里的话,楚国大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光是呼吸着空气就是一种享受,就算在要我在这里住上数月,也是乐意的很呢。”
怀王笑道:“蒙相国如此赏识敝国,还请多盘桓几日才是。只是,相国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见教?”
张仪道:“在下前来,自是有好事要通知大王。”
“好事?”
“正是。”说罢有微微一笑,道:“如果大王在不见我,恐怕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怀王并不买他的账,面无表情道:“是不是好事,可是要说出来才能知道。”
张仪直视怀王的眼睛,笑道:“如果我说,秦国愿意割地六百里给楚国,大王觉得是不是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