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转变(1 / 1)
风波过后,常夏悬了多年的心,突然就放下了。
家里的气氛虽然还是跟过去一样,永远跟融洽沾不上边儿,但常夏却不再像过去那样缩手缩脚、小心翼翼了。他终于在这个家,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或者说,他终于能够正视自己在这个家的地位,接受自己局外人的身份,抛弃对夏丽云以及周荣强的幻想,从此迈向新生。
常夏一直不见起色的成绩,随着他心境的转变,同样迎来了转机。他比过去更加投入、努力,记不住的单词,就反复背,直到记住为止;解不出的题目,就反复做、反复练习,直到一看见题目就知道如何解答。更何况还有沈彦川一直在他身边,为他努力的道路扫平障碍,带领他走各种学习的捷径。
初二期末考试,也是传说中的分班考试。年级大排榜前45名的学生直接升入快班,当然了,一些成绩差了一点又想进快班的人,也可以找校长、老师“活动活动”。沈彦川毫无意外地以年级第四,班级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快班,真正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常夏,他以年级第三十九,班级第三的成绩,同样考进了快班。连一向瞧不起他的周荣强都拿这件事儿跟狐朋狗友吹嘘了几天。姥姥更是高兴得做了一桌子好菜,犒劳常夏的同时,也招待了沈彦川和石晓峰。
石晓峰中考发挥得不好不坏,稳稳当当地考上了市里唯一的重点寄宿高中——三十八中,他自己比较满意,觉得学校的名字和他的性格十分搭调,他老妈虽然略有点不满,但也算平静地接受了。对于即将彻底离开常夏和沈彦川这件事,石晓峰表示,要用最后的夏天,好好跟他们俩鬼混。因为考上的是重点高中,石晓峰的七大姑八大姨给了他不少奖金,他拿着这笔钱,豪迈地带着常夏和沈彦川下了顿“馆子”,三个人狠狠吃了一顿。而解散了一年多的“夏川枫”,也重新集结了起来,在这个最后的夏天里,他们每天一起跑步,相约打球,给常夏补课,四处疯玩,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
新学期开学,常夏和沈彦川一起进了新班级,巧的是,校领导可能是为了讨个好彩头,重新打乱分班之后,快班由原本的七班变成了一班,对于他们俩来说,班级还是一班,只是升了一级,由二年一班变成了三年一班。出乎常夏意料的是,这次他没用上台做自我介绍。相反,因为班级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之前快班的原班人马,老师只是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下从慢班考进来的十几个学生,不过,她理所当然地重点介绍了一下考了年级第四的沈彦川,让原本快班的同学向他学习。
换做别人,被这么一介绍,搞不好就会被新班级的新同学孤立了。但沈彦川却不一样,原本他就是年级里的名人,身在慢班,成绩却比快班里的人还好;运动会上,一百米、二百米短跑,他也总是名列前茅;还有他表里如一的好人品,都给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好感,连带着跟他关系好的常夏,也受到了很多善意的关注。不到一个月,常夏有生以来,头一次对一个班级有了一点归属感。
十一假期的前一天,是南平初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以往运动会自动变身隐形人的常夏,这次主动报名跑1500米和3000千米。这两个项目,向来是一众男生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老大难项目,常夏却主动扛起了重担,一时之间,不少男生都拍着常夏的肩膀说:“看不出来啊,常夏,有勇气!”,“兄弟好样的!到时候哥们给你加油!”……沈彦川则照旧报了100米和200米。
运动会当天,A市的天气格外晴朗。南平初中大喇叭里播放的各班级投稿,也翻来覆去地播报着:“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南平初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常夏特别跟周荣强和夏丽云请了一天假,这一天不去早餐摊上工,夏丽云两口子因为常夏考入快班给他们“长脸”这件事儿,最近对常夏格外宽容,他们很痛快地同意了常夏的请求。
坐在同一个班级方阵里,那种平时难得一见的班级荣誉感,会铺天盖地的笼罩住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场上正在比赛的同学,即使大家平时跟他关系特别不好,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干脆地把私人恩怨抛到脑后,扯着嗓子为参赛的人加油。常夏也出乎他自己意料地,顺利地融入了这个傻乎乎加油的团体,他甚至能在大家预测胜负的时候,插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跟大家热烈地在一起讨论赛局。
没等多久,就轮到常夏上场参加1500米比赛了。如果说3000米的参赛选手大多是凑数去的,1500米虽然也不热门,但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常夏拼尽全力,最后跑了第五名,没拿到奖,不过也给班级得了3分。常夏刚刚跑完,正在喘气的功夫,几个同班的女生已经把他团团围住了,递毛巾的,递矿泉水的,还有一个女生递给常夏一块巧克力,头一次被女生围绕的常夏,除了谢谢,什么话都说不出了。
沈彦川此时此刻正在检录处检录,他的二百米预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说起来,一班是快班,学生成绩好,体育相对来说,就远没有普通班那么厉害了。过去两年,快班的运动会成绩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这回,有了沈彦川这员猛将,大家都期望,能创造点奇迹,起码也要保一争二,整个倒数第二当当嘛。
常夏原本想回班级,看到沈彦川即将上场,顺势就在终点等着沈彦川了。发令枪响,沈彦川一马当先地冲了出来,参赛选手所过之处,跑道边儿的班级方阵都跟疯了一样摇旗呐喊。常夏就这样紧盯着沈彦川,看着对方离自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最后沈彦川果然第一个冲过终点线。
常夏刚想上前,就被周围叽叽喳喳的女生们推搡到了一边,这些女生瞬间就把刚刚还围着的常夏打入了冷宫,对待沈彦川,她们显然比对待常夏还要热情几分,沈彦川笑呵呵地接了她们递过来的水,他转头看向圈外略有点尴尬的常夏,跟他眨了眨眼。常夏也会心一笑,挠了挠头,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回了班级。
随后进行的100米预赛,沈彦川也顺利跑进了决赛。常夏彻底放了心,他开始坐下写广播稿,美其名曰“养精蓄锐”,为下午的3000米决赛做准备。
不出所料,各个班级参加3000米比赛的,都不是那些“有名”选手。在每人限报两个项目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自己的优势项目,像3000米这种费力不讨好的项目,绝大多数的参赛者都是赶鸭子上架,像常夏这样主动报名的,还真不多。
发令枪响,常夏和十几个少年一起迈开了脚步。一圈圈跑起来,常夏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把他带上跑步这条路的石晓峰,想起了跟对方特训的那些日子。不过,他想得更多的,看得也更多的,还是站在他们班第一排边上,大声为他加油的沈彦川。开始跑的时候,并不是很累,常夏还试图跟沈彦川挥手、喊话,就像他们平时一起练习跑步一样。后来,对于常夏来说,就越来越累了。正式的比赛和平时的练习果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只速度要快很多,周围的环境也大不相同。好在,对手的状况并不比常夏好多少,渐渐的,常夏的前面只剩下了两个人。他强迫自己盯着他们的背影,跟上他们的脚步,只有跑到一班所在那侧操场的时候,他才把视线挪过去,挪到场边的沈彦川身上。
跑到最后一圈的时候,常夏前面只剩一个人了。很多不是参赛选手的学生,都溜到了跑道内侧,给自己班的选手加油助威,带着自己班的选手跑。裁判对于这种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班溜过来的这个人,正是沈彦川。常夏跑到这时候,早就已经汗流浃背了,他一直盯着沈彦川的身影,看到对方从班级方阵里跑了出来,最后停在了不远处的跑道内侧,沈彦川对上常夏的眼神,对他点了点头,随后转身开始领跑。常夏的眼里、心里,瞬间只剩下了前面的那个身影。他甚至连自己什么时候超过了原本的第一名都不太知道,他只知道,跑在前面的是沈彦川,自己拼了命也要追上他。
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之后,一班一多半的人都聚集到了终点处。常夏被沈彦川牢牢抱在怀里,常夏的汗水很快就打湿了沈彦川的上衣,可他们俩都不在意。常夏的耳朵里还轰鸣着,他看到身边一张张虚幻的、兴奋的笑脸,唯一清晰的那一张,就在眼前,真好,是沈彦川。
下午压轴决出的200米和100米决赛上,沈彦川延续了常夏的奇迹。他以一个第一,一个第二的成绩,为一班狠狠地正了名——谁说学习好,体育就不好来着?谣言!
常夏虽然没能帮沈彦川领跑,但也一直守在终点处迎接沈彦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不用多说,他们俩瞬间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常夏最后得了一个不锈钢饭盒作为奖品,沈彦川比他还多了一个不锈钢盆。他们俩成了班级摆脱倒数第一的大英雄,在体育委员的起哄下,俩人被全班同学合力抛到了天上。
秋风中,两个半大少年半空中的笑脸,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