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追月(二)(1 / 1)
“小七爷。”众人抬头,便瞧见那落地罩珠帘外,隐约站着个男子,轻打起帘来,梅七瞧见座子中央众人围着的老人,那清俊的眉眼见轻动了一动,只上前几步,行礼道:“祖母,七儿给您请安了,七儿见过舅母,婶娘,诸位兄弟。”“子之。”“总算等到你小子了。”几个小子笑道。汪直只笑道:“正茂,子平,元龙,金恩,不可失礼,代化你也不管一管,由着他们闹。”那汪代化只哈哈笑,道:“大哥何说我,我记得大哥当年也是不管的。”这汪曼春见状只笑道:“才说见长进了,这三分钟不长脸的东西,又一棍子打回原形了,毛毛躁躁的成什么样子。一群长不大的小王八蛋。”汪子平听见直抱怨:“听听,这是亲姨妈!”众人又笑过一回。
几位哥儿端正回了礼,这边见过礼,方才各自落座坐下。
但听得那碧纱橱边,一个模样艳丽的妇人道:“还不快过来,看看老祖宗。”汪曼春柔声道,轻攥了攥汪老太君的手,汪老太君只叹了口气,探出手来,道:“我的儿,让老祖母来看一看。”“是。”梅七应了声,过去坐下自是不提。
“今日是个好日子,不许提忌讳的事,有什么天大的事也给我过几日再谈,今日先好好陪陪老祖宗,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期间,汪曼春给梅七使了个眼色,在廊下吩咐道,梅七只应了。
二人回了座,刚一坐下,便听见内室传来一阵笑声,“哈哈,不给,就是不给。”忽然一声清铃般的笑声从那隔帷后传来,但瞧得那珠帘轻卷,一只玉手掀起帘来,从里面跑出来一个穿着身穿杏黄衣衫的女儿,身姿绰约,美目顾盼,只手中正举着个玛瑙镇纸,就这么跑了出来,身后追着个圆脸面的女儿家,只在那隔断前停了下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香汗盈额,娇喘微微饶声道:“好姐姐,还给我罢。”
汪幼阳停下脚步,轻转美目,看着外间,目光从一众长辈,男儿面前掠过,尔后呀的一声,抬起手来遮住脸来,一时悄悄红了脸颊,道:“幼阳失仪了。”
那萧氏只笑道:“这丫头,素日里这么体贴周到,顾虑周全的人物竟也有这种失礼的时候,倒是少见。”“千八百年不过就这么一回吗。”这汪幼阳便羞着要向屋里去,只被那汪老太君笑着叫住,口中道:“乖,我的儿,过来。”这汪幼阳只道:“老祖宗,只这么做不合礼,幼阳实在是不能从命。”这汪曼春戏道:“一家子人罢了,哪里来的那么多规矩,这里老祖宗就是规矩,让你过来你就过来。”这汪幼阳只应了,走到碧纱橱边,被汪老太君拉着坐下,只摩挲着她的手道:“这么多孩子里,不瞒你们说,我最喜欢的就属这个汪丫头。”这刘氏只笑道:“这丫头哪里那样好了,承老祖宗您这般夸赞。”坐在下边的金氏笑道:“二嫂子您也别谦虚了,您这么说我们可就不依了,便说汪丫头这待人接物,模样品性,贤惠典雅,举止大方,这京中贵女中也是数的着的,拔尖的人物。”
“可不是,这前些日子听说我们要备考春闱,三妹妹给我们几个一人做了一个香包,放着香片,平日也可放个小书,最是贴心。”这汪子平只开口道。
“四哥哥。”这汪幼阳道。
汪老太君只笑着搂着她,道:“七哥儿,这是你三妹妹,可见过了?”这金氏只笑道:“娘,您忘了,这两个小的时候原是见过的。”梅七站在一旁侍奉着,只笑道:“见过三妹妹。”金陵梅氏,是出了名的书香世族,最注重规矩,小辈在长辈前,行站礼孝敬。汪幼阳行礼道:“幼阳见过七哥哥。”
这汪曼春只笑道:“这一对可算是见上了。男七哥儿,女七哥儿的。”这么一说,众人想起这前些天吃蟹时的典故,这刘氏又气又笑的只摇头,梅七云里雾里,摸不清分寸,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只看了那汪幼阳一眼,略略绝尴尬。这汪幼阳只不说话,面庞飞红,这华氏见状只笑骂道:“他嫂子快闭上你的嘴,说的什么混账话。”一行人欢声笑语的。
这内室内,这荣国府,并着梅家几位贵女坐着,这汪二小姐汪幼岚在那看了半天的门缝,尔后回来笑道:“老五你也别恼儿,瞧瞧,现世报的,臭丫头踢短板踢到自己脚上了。”梅书卉正揽着那汪幼双安慰。
那梅书真只坐在炕上,自己捧着一盘杏仁酥吃着,听见众人的议论,一旁的问道:“你笑什么呀。”那梅书真听见声音,看了看那荣国府的汪四小姐,汪幼云,一副圆脸盘,手中也拿着块杏仁酥,乃是这荣国府萧氏所生的幺女,年纪不过一十又四,也是个吃货,二人趣味相投,倒挺投缘。梅书真只愣了愣,道:“我笑了吗。”汪幼云只嚼着那杏仁酥,道:“笑了,还叹气。”梅书真也拿了块杏仁酥,道:“我是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罢,四姐姐,窗外的蝶可看见了吗,欲擒故纵周围人却看不出呢。”
荣国侯府三张大门悉数敞开着,卯时初便开始准备,那前后通信的来回数趟,到酉时初宫中派来的人方才来报,一会儿通传说上御街了,一会儿来通传说是已经过了新宋门了,酉时初方到,一家子准备迎接圣恩,领着身后一众女眷,男儿,女眷在大门内,男儿在大门外候着,便远远瞧见那骑着马的宫里的人来了,赶忙上前相迎,一番宣礼完毕,掌事太监郑鸿远,汪老太君拄着拐杖,颤巍巍的,口中道:“臣妇谢主隆恩。”“臣汪鹏海谢主隆恩。”这郑鸿远上前扶起这汪老太君,柔声道:“老太君您快起来,杂家可受不得您这般的大礼。太后娘娘让奴才给您传话,还盼您多进去陪陪说话也好,说是遥记闺中您二人最为交好,如今物是人非,心下凄切,主子心里惦念着您呢,晚上给您老点了几出戏,问您最爱看的可还是那《穆桂英挂帅》?”汪老太君哎哎应下,不由的老泪纵横,一行人忙又劝诫,这郑鸿远劝诫一番,这汪鹏海自然邀及其留下用膳,这汪鹏海只谢拒了,一行人便回宫里去了。汪老太君由着汪鹏海扶着站起,梅七侍奉着,看着车马攒动,目送归鸿远去。
与荣国侯的热闹相比,庆安侯府内却是比较冷清的,老侯爷子嗣单薄,侯府夫人红颜早逝,生前只育有一子一女,一子一女相差八岁,长女姓金,双字诗翠,幼子姓金,双字沐恩,取永沐恩泽之意,出了名的顽劣不化,朽木一只,纨绔饕餮,在京城五害中,排行行三,人称兽面沐三。以当朝景王赵为首,行二的是庆天侯二子萧修,行四的是吏部侍郎家的四子,姓周名唤安,行五的是小安王赵阳平,与当朝太子---已逝的静安皇后之子,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横行当道。老侯爷年轻时曾叱咤疆场,不可一世,中年后却宠爱姬妾,酷爱炼丹修道之术,对诸事一应漠不关心,任子弟纨绔,妾氏赵氏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且说这萧氏早逝,金诗翠和金沐恩年幼失祜,相依为命,长姐如母,金诗翠素来疼爱这个弟弟,时时照拂,勤加教导,在其嫁人之前,未曾懈怠,一十六岁时嫁与南靖侯之子其堂兄金雅逸,怎曾想红颜薄命,一朝去了,不过二十又四,虽是姐弟,形同母子,金诗翠葬礼上,年方十四岁的金沐三身穿孝服大闹南靖侯府,抓住当场偷腥的金雅逸与□□,当场对其施以宫刑,这金雅逸险些保住命根子,这也是府内讳莫如深的旧事了,听闻府中老人人言,金诗翠当时怀着孕,缺衣短水死在柴房内无人问津,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孩子也胎死腹中。金沐三睚眦必报,爱恨分明的,理应决不轻饶,只不知与这南靖侯府达成什么协定,三周后,从府外抱回一个孩子,是个女婴,对外未公布身份,取名金青,以兄妹相称,世人皆言,那是这老侯爷亦或者这世子的私生子,实情究竟如何,世人又何曾知晓呢。
送过了皇恩,一行人便这么莺莺攘攘的围着汪老太君回内宅。
朝廷逢年节总有恩赏,今岁因汪氏省亲,份例额外多些,府中执事娘子刘钱家的,领人打点着今上的赏赐,只由着身边的丫头唱票,一个个点卯般的点过去,除却府中的例行赏赐,今岁汪老太君的除却镂空雕花嵌珐琅翡翠金护甲一对,金、玉如意各一柄,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更赏了数匹珍缎,历历数来,鸟衔瑞花锦,品红妆蟒缂金丝提花纹锦,石榴红联珠对孔雀纹锦,水红纹锦,素色薄棉缎,雨过天青色蝉翼纱,雨花锦 ,月华锦,云锦,天水碧,醉仙颜,牡丹穿花的杭绸,嘉定斜纹布 ,淞江飞花布 ,淞江三梭布,喜上眉梢的妆花锦。这宫中一共赏了一十六匹锦缎,寓意六六大顺,寿比南山之意。梅七爷也得上赐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其余众兄弟姐妹表礼按前。
在这豪门大户中侍奉久了,见惯了这金枝,看倦了那玉叶,金碧辉映,金头银面,这刘钱家的见识,自然不是一般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