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季言(四)(1 / 1)
到了长安之后,我就开始以储君的方式来教导莫丫头和小离,每天的功课多得
连几个先生都觉得繁重,两个孩子却一声不吭,每天不停的学习一切。
我心疼他们,可是尘国必须有人撑起来,而这个人,不该是我。
尘国领土被一点点占领的消息一次次传来,我一次又一次握紧手里的剑。
我是个将士,我的一生应该为战斗而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苟延残喘的活着。
可是如今的我不只是一个将士,我的身上背负着尘国复兴的希望,还有阿灵的嘱托。
半个月后,敌国与邻国不合的消息传来。
两方都是有野心的虎狼,所谓合作,也只是暂时之势。
我知道,这是一个机会。
我决定去邻国,单枪匹马的劝邻国退兵。
那一晚,我和尘儿长谈一夜。
我说如果我回不来,你就代替我,尽我未尽的责任。
尘儿突然跪在我面前,磕了两三个响头,他说父亲,责任是不能让的,请活着回来。
我想答应他,我想说好。
可是我做不到。
第二天清晨,我戎装在身,独自一人离开长安。
公主尘莫亲自为我践行。
一杯战酒饮下,归期路漫长难行。
莫丫头突然将手上的一样东西递给我。
我伸手接过,细看下却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睛!
是兵符!
那个各方势力都在想尽方法争夺的兵符竟然是在一个孩子的手上!
我望向她。
她抿着唇,神色严肃却有些紧张。
努力将心中的那抹异样情绪压下,我试图去体会这个孩子的想法。
尘国皇室只剩下了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他们没有任何钱财和势力,唯一剩下的筹码,就只有这个兵符。
可是,她交给了我。
一旦我心存异心实行叛乱,他们就再无退路。
我转身上马,然后侧过头看着她,笑了。
“十日之内,我必带着大军和退兵的消息来见公主。”
这是一个为人臣子的承诺。
也是,被叫做季叔的我的承诺。
有了兵符的我就像是一只正在长大的猛虎。
掠过广阔的草原,一点点茁壮,有了尖利的虎牙,和能撕破一切的利爪。
大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京都,途中三战皆是告捷。
在我的劝说下,邻国很快就退了兵。
没有邻国的辅佐,敌国军队更是节节败退,在战败之后的第三日,敌国派人议和,答应以最快的速度归还尘国领土并离开尘国。
即将复兴尘国的喜悦让我忘记了战争根本没有仁义道德可讲。
我相信了他,带着大军返回长安接回公主皇子。
当我带着大军回到长安,正好是十日后。
莫丫头下城迎接,我将兵符递给她。
“幸不辱命。”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接过兵符。
我伸手,像是在她幼稚时一般揉搡了她的头发。
“两日之后,我们便会京都,迎回你母亲的骸骨。”
那一天晚上的月亮很圆,就像是父亲醉酒时的那个夜晚。
我靠在窗前饮酒,目光望向那件被挂在房子中央的琅邪袍,袍上的花纹流转,银色的丝线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然而怨恨也是这样,从心底里发芽,慢慢滋长。
她将孩子托付于我。将复兴尘国的希望托付于我,可是她却偏偏不愿将兵符交付与我。
她害怕没有兵符的孩子会失去依托,她害怕有了兵符的我会拥兵造反。
她始终不愿相信我。她的死,还有死前的那些温情,都不过是想用我的愧疚让她的两个孩子活下来。
她连到死,都还在利用我。
最后一杯酒饮下,我将酒杯从窗外扔下。
青铜杯砸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渐渐滚远。
在你心里,我到底是怎样的地位,那十年的感情,你又把它当作什么。
两日后,有消息来报,敌国违背承诺,重兵驻扎京都,我向公主要了兵符,整顿大军向京都进发。
在盛怒之余,心里隐隐有些快意,我甚至将家眷带在身边一同随行。
在饯行宴中,长安太守向我敬酒,我似不经意的提起一句:“尘国也快亡了吧”
一向擅长见风使舵的他立刻露出了心领神会的表情。
尘国快亡了,那么公主皇子也没什么用了。
这一句话,近乎花光了我一生的愧疚。
我离开长安后,开始了疯狂的反复战,一直打到烽火最盛的京都。
几天后,大军成功夺回京都。
十几万大军在敌军离城时高呼尘国万岁,声音震耳欲聋,沸腾了整座京都。
在战后的第一次会事中,有将士提出将皇嗣接回京都。
目光不经意的压了压,我沉声道:“敌国已派人送来议和书,待议和成功后,便回长安迎回皇嗣。”
撒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因为撒谎者是我,所以并没有多难。
是的,我骗了他,骗了尘国,骗了天下人,只是为了我的私心和不甘。
我不甘。被她用感情利用。
我不甘,被她那般算计。
我更不甘,她为了尘家,背叛我们十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