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番外:论明娄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下)(1 / 1)
下一章叫《搓衣板》……O(∩_∩)O~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堂屋内的明娄与老陈父子俱是不发一语。
半晌,翘着二郎腿的明先生摸摸下巴,手指蘸着茶水在八仙桌上写下一个数:“那一批货8件,我全要”。
老陈未加思索,便也蘸着茶水继续加码:“那一批全有铭文,可罕见的”,这年头,干点啥都得精益求精,老陈可是自学过甲骨文与金文大小篆书,自诩为村里第一文化人:“实话说了吧,这8件还是小玩意,那地方,有大墓!”
明娄心中一动,既然挖到了周武王之妻邑姜的陪葬品,地点应该就是千年来遍寻不到的西周王陵。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推测不封不树的西周王陵在宝鸡扶风和岐山两县,可就是寻不到蛛丝马迹:“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跟你也交个底儿。我呐,是替人办事的,大老板不缺钱,那件柴窑葵花洗他早盯上了,可顾家老爷子顽固不化,怎么说都不肯让出来。没成想,被刘家捷足先登,你搭档还真能耐,从顾家把真东西拿出来,又做了件高仿的放回去……”
老陈咧嘴笑了,这年头,没有钱办不成的事。
“虽说是各凭本事,可大老板生气呀,这才把葵花洗的照片公之于众,他得不到的,也不让刘家好过……”
“那这8件……”
“你搭档还是没跟你交底吧,那批货一共21件,余下13件全在我家老板手里”。
老陈面有异色,大儿子还勉强坐着,老二却腾得起身面露杀机,说了几句当地方言,极晦涩难懂。饶是明先生这等语言天才,也不过猜出几个字。
几个字,对明娄来说,足够了。
老陈摆摆手,示意儿子稍安勿躁:“别人的事我管不了,这8件朱老板要不要?”
“当然要”,明先生二话不说,“就按你说的数成交,我一分钱不砍。但有一条,你得帮我一个忙”。
“请讲”。
“那13件里有两件高仿的”。
老陈眼珠子一转:“朱老板的意思,我不懂”。
“你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行了,不妨直说,我老板气不过,要教训教训那帮人”。
“怎么个教训法?”
“那是老板的事,轮不到我操心。这笔钱全给你,够你们全家富贵一辈子的。老陈,这份礼不薄吧”。
老陈向后靠了靠,端坐着,拿腔拿调道:“这卸磨杀驴的事可多了去了,朱老板连真实姓名都不告诉我,我怎么信呐”。
明先生微微一笑,看在老陈眼里,十成十的老奸巨猾,他反倒信了几分。富贵险中求,十年来的每一次冒险都赌对了,等做完眼前这一单,他就收手,一家子搬去小儿子做生意的地方——万里之遥的非洲。
片刻,明先生招呼进郭风小弟,吩咐道:“用老陈的电话给老板打个电话,说事儿都办成了”,手指木桌上的钱数:“按这个数取钱……”
“这数不算大可也不小,取现金得跑三五家银行,否则容易引起注意”,郭小弟秒懂。
“这倒也是”,明先生转向老陈:“要不,留个账号?”
“我是个乡下人,只认钞票”。
“你这个老滑头”,明先生端起茶碗,忽想起什么,又放下:“生意谈成,还舍不得你的好茶叶?来壶瓜片,只要六安的”。
明娄与老陈两个老狐狸边喝茶边敲定交易细节,不大一会儿,跟着陈家老大去打电话的小郭进门:“先生,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您先听哪一个?”
“怎么说话呢”,明先生沉下脸色,“哪里学得这些油嘴滑舌!好消息是……”
“大老板就在宁安县城,现钱够付定金的”。
“那坏消息呢……”
“他要来亲自验货”。
噗一声,明先生一口茶悉数喷了出去,呛着了。
隔着八仙桌,老陈被喷了半脸。
两个儿子忙上前给老爹擦脸擦衣服,连明先生这等向来不伺候人的,也递过去一方手帕:“哎呦,真对不住。老哥哥莫气莫气,兄弟我也有怕的人呀”。
老陈抹一把脸上的茶渍,“能让朱老板这么害怕的人,我可得见识一二”。
“你哪里晓得,我老板京城的,红三代+富N代,甭看年纪轻轻的,狠着呐。老陈,别怪我没提醒你,这8件里边但凡有一件不真的,我可保不了你”。
小郭,默默把脸扭向一边……
自家老板这是演谍战剧演上瘾了么,演~技~好~浮~夸!
差~评~!
老陈考虑再三,把验货地点选在村东二十里地处的农家院。
宁安县长坡乡总共8个自然村,从东南到西北依次排列,“香香农家院”就扼守半数村庄,又紧邻通过县里唯一的省道,位置极佳。
下了车,明先生长长呼出一口气,饿…啊…啊…啊…
饭齁甜齁甜的,打死卖糖的了吧。
真想来碗阿成做的炸酱面,配上满桌子的菜码,老爽了。
明先生悄悄咽下口水,越想越饿。随即挺了挺胸膛,务必保持光辉伟岸之精英形象!
老陈仍旧是那身蓝布对襟褂子,大儿子跟着他,老二“陪同”朱老板的助理留在村里。
自古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一个外来的土豪,哪里是他的对手。
农家院老板吴梁出来热情相迎,“老陈,你可有日子没来照顾生意了”,这话说得可谓情真意切。老陈做什么的,他是不问的,只要能来消费,就是上帝。
寒暄了几句,老陈、陈家大儿子与明娄进院子。
“京城来的大老板在哪间?”老陈改成方言。
吴梁的笑容爬上眉梢:“你有生意要谈,自然是最好的那间。三个人,可讲究咯,很会点菜。刚吃完,这会子正在饮茶”。
老陈点点头,果然是城里来的大老板,怕是不好对付。
本地为三省交界,饮食上却是地道的徽菜。吴梁阅人无数,能从他口中听到一句“很会点菜”,想来是行家老饕。一个北方年轻人,能对徽菜这么有研究,不只有钱还要有闲,绝不是个简单角色。
一行人往里走,跨过月亮门进到第三进院子,别有洞天。地道的一处徽派民居:高墙深宅、马头翘角、黑瓦白墙。
明娄略瞧了眼,便道:“好房子,祠堂虽小,胜在雕梁画栋,清末的吧”。
吴梁见来了个懂行的,称赞道:“先生好眼力”。
二楼沿着天井四周的房门独开了一扇,明娄便抬头道:“老板,不妨出来品茶,这徽州的飞来椅可是极好的”。
老陈也立在天井中,仰头,只听屋内有人懒懒回话:“你来的晚,没机会尝到笋子,当真是山珍。等事情办完,问问是哪家的,我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