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一、朱家铺子(1 / 1)
朱芳华毕竟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生性温柔,对爹的打算也有所知,并不忤逆爹的意愿。只是她又是个很有主意的小娘子,一心想找个人物风流的青年才俊。既是打定这般主意,便并不着急,只盼得月老早日牵系红线,早日遇到如意郎君。
朱重对芳华十分爱护,将她当作亲生妹子一般看待。芳华知书达理,对这哥哥十分尊重。芳华又觉得目下汴京一带的人虽多,汴京话满城行得童,可哥哥毕竟是在临安郡里做生意,这本地话不可不学。平日热心教哥哥说临安话,偏生哥哥乡音难改,临安话有时说得腔调古怪。
“哥哥,你为甚将小孩唤作小孩儿。”芳华每次念这“儿”字,总是念得与哥哥不同。
“我自小就这么读。”
“哥哥,我来教你临安话。”
“芳华妹子,哥问你,你为甚将去年叫做去年子呢?”
“我也是自小这么读嘛。”
“哥没你聪明,临安话难学。妹子不用忧心,我看临安郡里,北方人数目倒远超临安人了,即使学不会临安话,哥做生意是不成问题的。”
芳华嘟着嘴,对哥哥这种态度十分气闷。朱重搔搔头,只是很奇怪这女儿家心事。不会读也没关系嘛,到处都是汴京口音,无论是从榨油作坊买油,还是在铺子里卖油,都不成问题。
芳华看哥哥不再答话,愈发生气,衣襟上挽着的汗巾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扭身走回院子里去了。
“芳华妹子,你的汗巾掉了。”朱重看着汗巾悠悠地落下,连忙捡拾起来,看汗巾上绣着一对鸳鸯。他去追妹子还汗巾去了。
朱掌柜看到这情形,觉得两个子女相处得十分和睦,倒没有一丝遗憾。只是一点,一年前没了浑家,自己也不打算续弦再娶。
若说娶个妾室,念头也不坚定,想到自家毕竟是个小生意人,也没有那般风花雪月的肚肠。可有时遇到个头疼脑热,还是不免觉得少了个能说话的房里人。这件事以后再说吧,眼下便是让朱重好好经营铺子。
朱重在汴京时节,就跟着爹每日卖发芽豆。汴京城丰都大邑,富丽繁华,做小生意的人非常之多。朱重在其中耳濡目染,也对做生意有了一些心得。他明白,做生意虽是赚人钱,但与那些读书人读书一样,成功的原因万变不离其宗,便是一个诚字。
这是朱重一贯的立身之本,他在汴京随爹走街串巷时,莫说是精明的主妇,即使是小孩子家要买,他也不肯欺骗多赚一个铜板,可说是童叟无欺。到了临安,立身在这油铺子里,也是如此。秤打得足足的,又不甚计较,遇到家道贫寒的、鳏寡孤独之人,可怜他们的身世,便总是额外多打几勺油。
秦重又从不胡乱花钱,除了花朝、清明、重阳等节,择一两日客人较少的日子,自己也随众游赏外,从不串花街柳巷,就连城里出名热闹的瓦子也少去光顾。
因此,朱家油铺子生意愈发得好,朱掌柜常暗自喜道,这个孩儿是找对了,天赐的好孩儿,要拜谢菩萨拜谢朱家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