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祎封嗣江王,祗封嗣吴王(1 / 1)
“大哥,陛下虽然已经恢复了父亲的吴王爵,但还没指定该由谁来继承父亲的亲王爵位,论理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可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你已经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了,而禧儿又被封为天水郡王了,等你百年之后,禧儿也要继承你的亲王爵位,正因如此,陛下才让你从其他三房中另外推荐一个嗣吴王的人选出来。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商量一下该推荐谁才最合适。”李琛道。
“妹妹说得对,我这次把大家集中到我府上来就是这个意思,大家尽管畅所欲言,都是一家人,有话好商量。”李仁笑道。
“那我就先说了,我家祚儿要继承他父亲的郡王爵位,而我家褕儿又被过继给了璠大哥且已被陛下封为嗣蜀王了,所以不能从我家挑选了。”冯君洁笑说道。
“那就只能从老三家和老四家挑了。”慕容真如海插话道。
“我家襘儿要继承我的郡王爵位,所以就在三哥家挑吧,三哥的儿子多,而且各个都身强力壮的。”李璄笑道。
“四弟说得对,可千万不能选个像李逖弟弟那样孱弱的人来继承父亲的王爵。李逖弟弟在巴州苦熬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盼到陛下恢复了他祖父的荆王爵位并让他做嗣荆王,怎料他还没高兴一个月呢就病逝了,又因为他无子而且陛下也没有指定其他的宗室子弟做新一任的嗣荆王,所以荆王就因后继无人而被削除封国了。那咱们就定祎儿吧,三弟妹同意吗?”李仁道。
“我没什么意见,不过我得回去问一下祎儿,看看他怎么说,他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我可不敢随意替他做主。”王雉笑道。
“难道他还会不愿意吗?”李琛忍不住笑问道。
“很有可能,说不定他还要把嗣吴王的爵位让给祗儿来继承呢。”王雉道。
“他们兄弟为什么能这么好呢?三嫂你究竟是怎么教育的啊?说给我们大家听听,我们也好向你取取经。”李琛羡慕道,众人也都附和着。
“你家守一不也很疼爱他那两个弟弟吗?当初他们三兄弟一起通过了昭文馆的入学考试,但因为只有两个名额,守一还不是把入馆深造的机会主动让给了他那两个宝贝弟弟吗?”王雉打趣李琛道。
“那可不一样,守一和他俩年纪相差很大,就是谦让疼宠他俩一些也很正常。可是祎儿和祗儿只相差四岁,小时候非但从没打过架,而且长大后还能这么兄友弟恭,这可真是奇了。”李琛道。
“主要是你三哥教得好。”王雉道。
“那你说说我三哥都是怎么教育他俩的?让我们也跟着学习学习。”李琛道。
“其实他俩小时候不是从没打过架,在祎儿八岁前他俩还狠狠地干过一架呢。当时他俩正在打架,不料却被碰巧路过书房的三郎给看到了,三郎及时地阻止了他俩之间的战争并且查问他俩打架的原因,问清楚后才知道原来是祗儿调皮捣蛋,在祎儿刚完成的课业册上乱涂鸦,祎儿一着急就骂了祗儿两句,祗儿随即就火了,还强词夺理地和祎儿顶嘴,祎儿见祗儿死不认错的这个样儿后不禁又急又怒,就狠狠地打了祗儿的手一下,祗儿也不甘示弱,就狠狠地抽了祎儿一巴掌以作反击,就这样祎儿被祗儿彻底激怒了,抬起一脚就将祗儿给撂倒了。祗儿还想爬起来跟祎儿对打呢,怎奈人小力微,刚爬起来就被祎儿一脚又给撂倒了,祗儿索性就坐在地上捶打祎儿的腿,祎儿就蹲下来打祗儿的手,兄弟俩正对打得起劲呢就被三郎撞见了。我问问你们,要是你们碰到这种事会怎么办?”王雉道。
“分开来就好了,最多再教训两句,小孩子哪有不打架的啊,一会就跟没事人似地又玩在一起了。”李仁道,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
“三郎根本就不是按照大哥刚刚说的那种方式来处理他们兄弟俩的矛盾,三郎的处理方式别出心裁,收效甚好,不仅让祎儿和祗儿当时就和好了,而且自此以后都没再打过架。三郎给了祎儿一把戒尺,并让祎儿拿戒尺打祗儿的手心,还说他若不喊停,祎儿就不能停。祎儿那会儿正在气头上呢,听三郎如此说便迅速地从三郎手中拿过戒尺来打祗儿,一开始还狠狠地打呢,可是打了好几十下后还不见三郎喊停,再看看祗儿的手心和眼圈都发红了,心下便不想再打下去了,但三郎不喊停,祎儿也不敢停,于是祎儿就又硬着头皮轻打了二十几下,祗儿也因为受不了疼而放声大哭起来,祎儿听到哭声就再也下不去手了,停在那儿不动了。你们猜猜后来怎么着了?”王雉道。
“三哥怎么这么狠啊?不会最后把戒尺给打断了吧?”李琛道。
“戒尺没断,三郎对祎儿说:‘我没让你停,你为什么停?我现在给你三个选择:一、你继续教训祗儿,二、我替你教训祗儿,三、你替祗儿受过。你想清楚后告诉我。’,祎儿想了一小会儿后选择了第三个,于是三郎就从祎儿的手中接过戒尺,刚要打祎儿的手心呢,站在一旁的祗儿见祎儿如此替他受过就一边哭着向三郎认错一边紧抓住三郎的胳膊不放,想让三郎别打祎儿。”王雉笑道。
“那老三后来打祎儿了吗?”李仁道。
“没打,三郎趁机对他俩说:‘家和万事兴,要想好,兄让弟,弟敬兄。今天这事错在祗儿不敬兄长,也错在祎儿对弟弟不够宽容,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他俩听了以后都惭愧地低下了头,三郎又问他俩以后该怎么做,祎儿就忙保证说以后会让着弟弟,祗儿也保证说以后会敬着哥哥,你们是不是以为这事到这儿就算完了?还没呢,三郎又问他俩如果不信守承诺的话愿意接受怎样的惩罚,他俩忙说如果不守承诺,他俩都愿受三郎的责打,三郎这才放过他俩。”王雉道。
“那他俩以后就真的没再打过架吗?”蕙儿笑问道。
“是啊,确实有点不可思议,我猜他俩刚开始可能只是怕三郎的戒尺,后来就渐渐地养成习惯了吧。”王雉笑回道。
“三哥哪儿都好,就是太过刚直不阿这一点不大好。先有周兴污蔑我家元郎和三哥共同谋反,后又有来俊臣让程思义污蔑三哥谋反,幸亏当时程思义坚决不从,这才让来俊臣的阴谋没有得逞,否则三哥还不知道会遭什么罪呢。”李琛道。
“周兴污蔑你家元郎和我家三郎共同谋反的那会儿我父亲已经不在世了,若我父亲那时还健在,他老人家一定会帮我救出三郎的,后来幸亏有你及时出手相救,这才让三郎转危为安。程思义是我父亲的至交好友,他之所以能坚决顶住来俊臣给他施加的巨大压力,一多半是因为他欣赏三郎的品行和能力,一小半恐怕就是因为我父亲了。他把来俊臣得罪之后就被武后贬到兖州龚业县去做县令了,可怜他最后还是被来俊臣给害死了。”王雉道。
“如今那帮酷吏都死绝了,总算是雨过天晴了,咱们也没什么好愁的了。依我看,咱们不如现在就把祎儿叫来,听听他对继承王爵一事会有何看法。”李琛提议道,于是王雉就派人去自己府上把李祎叫来,李祎来了之后便忙向各位长辈请安问好。
“祎儿,我们商量后一致决定由你来继承你祖父的吴王爵,特意把你叫来就是为了要告诉你这个喜讯的。”王雉笑道。
“母亲,我是父亲的长子,理应由我来继承父亲的郡王爵位,这嗣吴王的爵位您就让祗弟来承袭吧。”李祎不假思索道。
“让你祗弟继承你父亲的爵位,你继承你祖父的爵位不就行了?”李琛道。
“就是,你父亲只是个郡王,你将来继承他的王爵就只能被封为国公,这国公的爵位可没有嗣王的爵位来得高啊!”李仁笑道。
“祗弟文武双全,由他来继承祖父的爵位更合适。”李祎笑回道。
“你难道就不是文武双全吗?”李琛道,心说我倒要看看你还能说出什么来。
“姑姑,我的才干远不及祗弟,祗弟比我更能将祖父的王爵发扬光大。”李祎道。
“那我们要是执意让你当这个嗣吴王呢,你准备怎么办?”冯君洁笑问道。
“我会上奏陛下,请求陛下让祗弟来当这个嗣吴王。”李祎道。
“这事可由不得你,但如果你将你坚持让你祗弟来承袭吴王爵的真正原因告诉我们,那我们就成全你。”李琛笑道。
“《诗经·二子乘舟》有言: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说的就是公子寿和他异母兄长公子急之间兄弟情深的事情。公子寿当年都能毅然决然地代兄赴死,性命尚可不顾,更何况我如今只是让出爵位呢?这对我而言又有何难呢?”李祎道。
“既如此,那咱们就成全祎儿得了。”李仁道,众人也都纷纷同意。
“陛下,嗣吴王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是李琨的次子李祗。”李仁上奏道。
“为什么定他呢?”李显笑问道,李仁便将李祎礼让爵位的事告诉了李显。
“祎儿可真是我李家的好儿郎啊,他能如此大度友爱,这实在是太难得了。十一叔无后嗣,朕本来还在犯愁该让谁来继承十一叔的江王爵位呢,这下倒好,合适的人选主动送上门来了,朕决定赐封祗儿为嗣吴王的同时再赐封祎儿为嗣江王,你觉得朕这主意如何?”李显笑道。
“陛下英明。”李仁笑赞道。
就这样唐中宗李显封李祎为嗣江王,封李祗为嗣吴王。时间的车轮永远都不会停下它前行的脚步,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向前推移,李琛一家的生活又发生了一些变化,而李琛本人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感到既欢喜又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