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元郎入长安,初登蒋王府(1 / 1)
“公子,长安城里人来人往,真是热闹极了,比洛阳城可热闹多了!”五儿在长安的街市上边骑着马边兴奋地说道。
“你也不想想这是什么地方,这儿可是天子脚下,皇城重地,是达官显贵们聚集之所,当然热闹了。咱们初次去蒋王府拜访,一定要带点礼物给姑父、姑母还有表弟他们,那样才显得咱们不失礼数。明白了吗?”元思忠在马背上微笑着对五儿说道。
“公子,那咱们现在就去买礼物吧,我听说长安的东市和西市都很热闹,咱们去哪个好呢?”五儿笑问道。
“从姑母给我的来信上看,蒋王府在东市附近。咱们一路从洛阳出发,最后是从长安城西边的开远门进入长安的,因此咱们现在应该离西市不远了。这样好了,咱们先在西市买完礼物,然后再马不停蹄地赶去我姑母家。前几日我已修书给姑母,告诉她我今日最晚申起之前定到蒋王府去拜见她和姑父。现在咱们还有时间去西市逛逛!”元思忠笑道。
“只剩下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了,虽然逛不尽兴有点可惜,但花上大半个时辰来买礼物也足够了,反正来日方长,下次咱们还可以来逛逛。”五儿笑说道。
东市和西市是唐朝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贸易极为繁荣。东市由于靠近皇宫,周围坊里多是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宅第,所以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其经营的商品多为上等奢侈品,以满足权贵们的需要。而西市则距离皇宫较远,周围多是平民百姓的住宅,其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用品。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为“金市”。西市由于距离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开远门较近,且其周围的坊里居住着不少外商,因而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长安城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地区各国的商人,其中尤以来自中亚、波斯与大食的胡商最多。这些外商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的一些坊里,把从其祖国或别国贩来的香料、药物等卖给中国的贵族,然后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物,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商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而其中又要数酒肆最热闹了,因为有许多来自西域的胡姬为酒客歌舞侍酒,所以常有各个年龄层的成年男子光顾酒肆。唐朝中央政府对长安城市场特别是东、西两市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两市的大门,亦实行早晚随唐长安城城门、街门和坊门共同启闭的制度,并设有门吏专管。
元思忠和五儿在西市都逛到眼花缭乱了才最终选定了礼物,然后就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去蒋王府了。蒋王妃元氏见到元思忠这个娘家侄子自然是喜极而泣,自从三年前在兄嫂的葬礼上见过元思忠后,元妃已有整整三年未见过这个侄子了。如今元妃瞧着兄嫂留下的这个独苗儿,怎么瞧怎么喜欢,越瞧越觉得自家侄子长得俊:高鼻剑眉,身如玉树。
“我来晚了,快让我瞧瞧今日的贵客!”只听院中有一男子笑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元思忠听出这是蒋王的声音,忙起身相迎。虽只在父母的葬礼上与蒋王见过一面,但元思忠对蒋王那与众不同的富有磁性的声音有十分深刻的印象。只见进得房来的男子身长八尺,一头浓密的黑发被高高绾起于进贤冠中,脸如雕刻般棱角分明,俊美异常,一双剑眉下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眼睛间流露出来的光芒充满了风流多情的味道,让人不敢正视,深恐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厚薄适中的红唇此时却荡漾着令人目眩的迷人笑容。
“小侄见过姑父,姑父安好!”元思忠忙礼貌大方地向进入房中的蒋王下跪请安道。
“快起来我瞧瞧,真是个美男胚子,长得比三年前越发高挑了!怪不得你姑母时常念叨你呢,原也长得招人疼爱些!”蒋王笑嘻嘻地说道,本是略带玩笑的几句话倒弄得元思忠不好意思地脸红了起来。
“七郎,我这侄儿生得腼腆,斯文惯了,你只顾自己说笑,也不看看他都被你说得不好意思了!还有,他是我娘家侄儿,和我是一家人,不是什么贵客。你到现在才回来,必定是又去东市搬你痴爱的那些器物服玩了吧,却害得我们在这儿好等!”元妃笑对蒋王道。
“夫人说得对,侄儿不是客,是一家人。是我害夫人和侄儿好等了,这都是我的不是,还望夫人见谅!对了,夫人,你说灼儿、炜儿和炘儿怎么还没从十九叔那儿回来啊?我明明叫他们早点回来迎接咱侄儿的,一会等他们回来后我非得好好说说他们不可。”蒋王笑道。
“我也嘱咐他们早点回来的,可能他们被什么事情绊住了吧。听灼儿说韩王也在鲁王府,韩王和鲁王不愧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两人都酷爱书法,韩王工草书,且善画龙、马、虎、豹,鲁王工草、隶,咱的孩子们跟他们的这两位博学多才的皇叔祖多走动走动才好呢。”元妃笑回道。元思忠曾听父亲提起过,灼儿和炜儿皆为姑母亲生,炘儿为蒋王侧妃王氏所生,灼儿和自己同岁,炜儿只比自己小一岁,炘儿比自己小三岁,蒋王还有几个庶出的女儿,但都已嫁为人妇了。
“我听炜儿说,崔思古和李玘也在那儿,这下鲁王府可真要热闹了!”蒋王笑说道。
“可不是嘛,你那个侄女婿崔思古可是他们一众小辈里头第一风趣之人啊!”元妃笑道,想起每回崔思古来自己府上作客时那风趣幽默的谈吐就忍不住想笑,想不明白像隆山县主那样不苟言笑的人怎么会生出那么风趣幽默的儿子来。灼儿、炜儿和炘儿都愿意跟崔思古这个他们共同的堂姐夫交往,彼此好得就如亲兄弟一般。
“忠儿,咱们先用点点心,边吃边等!”元妃招呼元思忠道,话音未落,只见三个奶嬷嬷并八*九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少年而来。第一个身高七尺,浓眉大眼,玉树临风。第二个高挑身材,俊眼剑眉,顾盼神飞。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还小。其锦缎华服,三人皆是一样的打扮。元思忠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行礼过,大家归坐。丫鬟们斟上茶来,彼此又叙起了家常。
“表哥,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啊?”李灼亲切地问元思忠道。
“弟弟平时都爱读什么书呢?”元思忠反问李灼道。
“我倒没有特别讨厌读的书,不过我最喜欢读《墨子》。”李灼答道。
“弟弟为何对《墨子》这么感兴趣呢?”元思忠笑问道。
“我觉得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的主张很有道理,人人生而平等,谁也不能随意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力!”李灼一本正经地答道,元思忠没想到身为皇族的李灼能有这么一番超越其身份的见识,顿时便对眼前这个只比他小一个月的表弟刮目相看了。
“人人生而平等?大哥你觉得这可能吗?你总是说些糊涂没用的话!”不等元思忠说话李炜就插嘴道。
“现在虽然不可能,但你怎么知道以后也不可能呢?”李灼忙不甘示弱地反驳道。
“我虽也爱读《墨子》,但却不像你这样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我觉得还是孔子说得好: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不论何时,人只有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李炜针锋相对道。
“灼儿,炜儿,你俩怎么又争论个没完了?你俩的想法怎么总是南辕北辙呢?要懂得兄友弟恭,知道吗?”元妃皱眉道。
“是,母亲,我记住了。我刚才只不过跟弟弟说着玩呢,我们兄弟俩的感情好着呢。对吧,弟弟?”李灼道,说完便瞟了李炜一眼。
“对啊,我刚才只不过跟大哥说着玩呢,我和大哥好着呢,母亲不必为我们担心!”李炜忙也识相地安慰元妃道。
转眼元思忠已在蒋王府住了两个多月了,他原本只打算在姑母家住一个月,可架不住姑母再四挽留就又多住了一个多月。一日洛阳家里负责浆洗的女仆吴氏急匆匆地赶来蒋王府见元思忠并向其哭诉洛阳家中遭遇的变故,元思忠听完后犹如五雷轰顶般愣在了那儿,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