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李仁聘西席,兄弟上学堂(1 / 1)
宫廷里的夺嫡大战正硝烟弥漫剑拔弩张地上演着,而远在岭表的李仁他们却过得是一种截然相反的生活,一种怡然自得山水田园般与世无争的生活。自从来岭表后,李仁他们也逐渐适应了这边的生活环境,因为朝廷按正二品的俸禄标准供给他们花销,所以他们的生活过得也还算滋润。李仁作为兄弟中的大哥,觉得不光要照顾好弟弟们的生活起居,还要让他们受教育、明事理,所以李仁和柴珪一商量,决定在住所收拾出一间专供兄弟们学习之用的屋子并为其取名叫思贤堂,而且还购置了笔墨纸砚、书柜、桌案和经史典籍。现在万事俱备只欠西席,于是李仁决定延请一位才德兼备的西席来为他和弟弟们授课。
经过几番打听,李仁得知一个名叫冯智皓的大儒知识渊博、为人正直、且又乐善好施,因此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对冯智皓赞不绝口。这冯智皓也是贵族出身,其父冯盎是隋末唐初的地方大臣,唐初高州良德(今广东省高州市,位于茂名市北)人。隋文帝杨坚时,冯盎以战功官至汉阴(今甘肃省礼县,位于天水市西南)太守,后隋炀帝进攻辽东,迁其为左武卫大将军,隋亡,其回归岭表(今广州市)二十余州,自号总管,后归顺大唐,卒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为安抚冯盎的后代,分其府为三州,分授其子弟,其子智戣为高州刺史、其子智玳为恩州刺史、其犹子子游为潘州刺史。冯盎作为一方酋长,财产众多,妻妾成群,不算女儿外共生有三十个儿子,因此不可能各个儿子都分封到官爵,但那些没有官爵的儿子也分得了大量的田产房产和金银珠宝,日子过得也相当富足。这冯智皓不像他的其他兄弟一样醉心于官场,而是喜欢纵情于山水田园间,他琴棋书画兵法骑射无一不通,论才干,他是一众兄弟中最出类拔萃的,而且他与其妻崔氏夫妻情深,崔氏在生女儿冯君洁时因难产而险些丧命,后来虽然母女平安,但崔氏从此再无怀胎。崔氏也曾劝其夫纳妾,但冯智皓却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崔氏感动之余也就不再劝丈夫纳妾了,夫妻俩夫唱妇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过着小日子。李仁有意延请冯智皓为西席,那日备了礼物和拜帖亲自登门拜访,仆人进去向冯智皓通禀,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仆人就出来通知李仁进去。
“太宗之孙李仁拜见冯先生,先生乐善好施,美名远播,李仁早就有心拜望。不想先生竟肯屈尊迂贵,让李仁有幸一睹您的真容,李仁实在受宠若惊!”李仁向冯智皓深施一礼后笑说道。
“你就是太宗之孙李仁啊,你拜帖上是这么写的吧?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李恪李君之子呢?”冯智皓一脸微笑地看着眼前这个落魄王子道。此时的李仁虽然一身布衣,但举手投足间有礼有节,眉宇间始终有一种抹不掉的贵族气质。
“先生,家父在世时经常告诫我们兄弟要孝顺父母,不可忘祖背宗,家父对外常自称为太宗之子并引以为傲,父行子效,如今我说自己为太宗之孙又有何不可呢?”李仁笑回道。虽然早就听说过李仁帮弟弟治好蛇毒的奇事,但冯智皓没想到年方八岁的李仁,其口才竟然也如此了得,小小年纪就知道隐忍,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冯智皓刚才只是想小小地考验一下李仁在面对别人的言语刁难时会作何反应,不料李仁竟不卑不亢而且回答得无懈可击:既承认了自己是李恪之子,又巧妙地为父亲避讳,避免道出李恪被削去王爵的事实,只以太宗之孙混过而且理由还冠冕堂皇——是出于孝道。
“公子言之有理,公子请上坐!公子此次前来,不知有何贵干?”冯智皓语带赞赏地说道。李仁听罢忙道声谢且又向冯智皓深施一礼后才跪坐于席上。
“先生,李仁此次前来确实有求于先生,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先生德高望重,令人敬仰,李仁有意延请先生为我们兄弟传道授业,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李仁正色道。
“那你认为我会答应吗?”冯智皓一本正经道,想看看机智的李仁究竟有多大的诚意请他做西席。
“先生若肯答应,那真是我们兄弟的福气了。先生若不肯答应,李仁定当天天拜访先生,直到先生肯答应为止!”李仁也一本正经地回道。
“哈哈哈,你都这样说了,看来我不答应你也不行了。那好,明日我就去你家授课,授课内容由我决定,车马我会自行准备好,无需你费心。你意下如何?”冯智皓大笑着说道,他算是彻底服了眼前这个小人儿了。
“先生,一切都听从先生的安排!学生已在家中安排好了学习之所,明日恭迎先生光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望先生收下。”李仁喜出望外地说道并离席躬身双手将礼物捧到冯智皓面前。冯智皓双手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一根两尺长半尺宽一寸厚的檀木戒尺,他当即明白了李仁的用意,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你的礼物先生收下了,多谢费心!”冯智皓笑道。李仁又将兄弟几个的大致学习情况跟冯智皓说了一遍,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仁就起身告辞离开了冯府。
离开了冯府后刚回到自己家的李仁难掩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柴珪他们,除了柴珪比较期待明日冯智皓的大驾光临外,李玮他们这些弟弟则表现平淡。这也不能怪李玮他们,都正是好玩好动的年纪,又怎么会愿意安安稳稳地坐在学堂里读书呢?哪像李仁和柴珪两人有长兄如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呢?李仁和柴珪在看到弟弟们都一副无精打采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后就不得不拿出当兄长的威严来,从大堂的花瓶里将一根两尺长一指粗的藤条取出放在书房的桌案上,并告诫李玮他们不许在学堂上调皮捣蛋,谁捣蛋,就用藤条打谁的小腿。这招果然有点效果,一听说可能挨藤条,李玮他们到底眼里显现出了一丝害怕,忙不迭地保证会好好学习。但毕竟从没挨过打,所以也不知道藤条打在小腿上是个什么滋味,李玮他们很快就将李仁和柴珪的警告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明日辰时,先生就会到咱们这儿,所以我们卯时就要起床,现在吃过晚饭就都早点休息吧!”李仁说道。李仁家除了书房、大厅、厨房、各院子外还有三个闲置的空房和九个卧房,现在只有五个卧房有人住。兄弟们各自回房休息了,李仁和李璄一个房,李玮和李琨一个房,柴珪和房荛一个房,柴瑜和房荑一个房,这样安排是为了方便哥哥照顾弟弟,另外还有一间卧房是新来的女佣周氏住的。周氏是当地人,原本也有父母兄弟,一场瘟疫过后就只剩周氏一人了。周氏结过一次婚,但结婚一年不到丈夫就不幸先于她亡故了,她又没有给婆家留下个一儿半女,因此在丈夫死后她就被婆家赶出了家门,如今她娘家又没了人,无依无靠的,很是可怜,她本打算给人家做帮佣,但请得起帮佣的人家都说她命硬伤主而不愿要她。正好此时李仁他们到岭表后需要一个会缝补浆洗做饭打扫的佣人,走投无路的她就毛遂自荐,李仁他们试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她活做得不错,人也老实勤快,就决定留下她。她因此感激不尽,越发一心一意地照顾李仁他们。
“学生恭迎先生!” 看到冯智皓走下马车后,李仁带着弟弟们齐声说道并一起躬身施礼。冯智皓点头含笑并随李仁他们一起来到思贤堂的门口,从微微移开一点的门口向里望去,整个房间布置得古朴雅致,九张桌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其中一张桌案特别大而且是坐西面东,一看就是为先生准备的,另外八张桌案分两排,一排四张,都是坐东面西,一看就是为学生准备的。房间另一侧靠墙处立有三个书柜,都是八尺左右高、三尺左右宽、一尺左右厚、共分五层的大书柜,书柜上排列了各种经史典籍,每种都有九本。书柜边上还有个人字形可折叠的小梯子,一看就知道小梯子是为去拿书柜高层的书籍而准备的。从房间的布置上看,房主人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冯智皓并不走进思贤堂的门,而是用剑把门轻轻移向两边。随着门的移开,一桶水哗哗地倾盆而下,这把李仁他们都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