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第六十二回:::(1 / 1)
「人生无奈古今同,宵小奸计困蛟龙。二千弱残何所用,腹有乾坤路路通」。
朱元璋絮絮不休,终于得郭子兴口头承诺后,回營中与徐达、汤和、鄈愈商量,殷选有潜质及忠心之大将。李善长足智多谋,有谋略,当然少不了。朱元璋親自到李府找李善长,李善长欣然答允。小朱向李湘湘暗地里先打眼色,再问李湘湘说:"李兄已答应追随我出外打天下,李姑娘你心情不好,郁闷在城内,与其在此胡思乱想,不如到外散散心,看看风景,長些见识如何?女孩子比较细心,军中锁事亦虽有人打点,况且有湘湘姑娘同往,与秀英亦可有伴,谈谈女儿家之心事,湘湘姑娘尊意如何?"李湘湘也不用考虑,立刻答允,但李善长却极力反对,但经两人一唱一和,碍于朱公子的面子,李善长只好应允。李湘湘芳心暗喜之余,更加感觉她与朱公子,原来是相当有默契的。
秀英很久没有出门,也忙于收恰行装,朱元璋劝喻她说:"行李衣服不要多带,多余的首饰金钗尽量高价变买。"结果秀英把金子及银子装满了三马车。一切收恰妥当,整装待发,军中却传来消息,郭子兴只批出二千步兵给朱元璋。众将一查,又是郭天叙在搅鬼,徐达一看名单,发觉所批之二千兵卒,全是伤残及老弱。部份行路也须扶着拐长,有部份更连牙齿也全脱落,朱元璋得悉后,也不知是怒是笑,心知自然又是郭天叙在搅鬼,小鬼当家,尽做小家之事。现在自己急于离开濠州,此账日后再跟他两父子算清算楚。于今先保住忠义之名。因为他此次出外,仍须打着郭子兴和白莲教之旗帜。只要你是白莲教之教众,其它义军才不会以你为敌。
朱元璋心想:反正所许的二千士兵均是老弱残兵,不要说带着他们攻城掠地,听徐达说部份行路亦须互相参扶,带着他们肯定是曾加负累,而且还要消耗不少粮食。与其背着沉重的包袱走路,倒不如故作大方,显得自己更为清高。他找着郭子兴,故作大方的对他说:"既然五千兵马,义父不能给我,二千士卒于我也没有作用,还是把兵士留在此,保留濠州之实力,我出外闯天下也较为放心。"郭子兴奇怪的道:"你不带兵卒,又凭什么打天下,就凭你和徐达几人吗?不要说孩子话!二千兵卒也足夠你发施号令,过过元帅隠。不要怪天叙,濠州士兵不多,实在是抽不出来。""义父请不要误会,我是想我在外拓展新军,增强义军实力,总好在此抽调精名好得多,但招聘新兵虽要银両及教官,我已挑选十八位与我交好的兄弟,希望能同心合力,不致败怀义父之旗号,至于银両方面,义父看能支持多少,招兵的数目和银両是成正比例的。我全是为义父着想,只有增强自己的肌肉,别人才会尊重我们郭家。"朱元璋对自己之决定侃侃而谈,企图说服老朽的郭子兴。结果是出人意料之外,郭子兴一一照准,但只肯资助白银五百両,照数目招二千新兵,也是逸强凑合。张氏暗中送秀英六百両,秀英当然是千般感激,在朱元璋眼中,张氏比自称为男人的郭子兴更有男子气慨。
各人已准备妥当,决定明早岀城,但在晚上却再传来郭子兴军令,说因心疼义女秀英,不想他在外受风沙之苦,故留秀英在身边照顾。朱元璋在外办事必须小心仅慎,不能坏了郭帅之声名等。朱元璋挑通眼眉,心知必定是有人从中进镵,说得好听是怕秀英受苦受累,其实是以秀英作为人质,以防朱元璋有异心,不受控制。秀英闻訉,不能陪伴夫君身边,心中自然是一千个不願意,朱元璋只有柔声安慰,说自己尽快回来夫妻团聚。两人依依告别。为出城之事,一波三折。在第二天天未光,为防再有变化,朱元璋赶着三车银両,与李湘湘及十八名兄弟终于顺利出城,为历史写上翻天覆地之一页,蒙故人之所以被逐出中原,逃回大漠苦寒之地,全因郭子兴当天把关不牢,放了朱元璋出濠州之故。马秀英站立在城头,站在李湘湘经常站立的位置,望着他们鱼贯出城,挥着玉手,与众人告别。
出得城来,朱元璋眼睛及身体从未离开过三輌马车,这些银両对他创业,实在是太重要,年轻小将如蓝玉,郭芵,候胡海,邓愈等一路围绕着李湘湘身边,对他们来说,有如此美女一路同行,真是赏心乐事,要是大献殷勤,博得美人欢心,这是难得之机会,但李湘湘还是沉默寡言,对他们冷若冰霜,沿途只跟在朱元璋身后,徐达,汤和等则赶着马车。一步一步的找寻目的地。沿途经过之村庄均是十室九空,景物萧条,李善长两兄妹,对此情此景,记忆犹新,心中无限感概。战争带来人民的伤痛,心灵之祸害,真是罄竹难书。几经拔涉,他们终于找到一比较有人聚集的乡村,便先在此安顿下来。
他们众人在乡村中首先到处打听,知道村中人多是姓候,村中靠务农为生,大部份为地主当苦工,两歺也不继。他们先在破庙中落脚,李湘湘及众将把破庙清理干净后。各人围坐一旁,听朱元璋分派明天之工作。朱元璋深知古往今来,做事均是非钱不行。他先在告示上写着:濠州郭子兴招募新兵,但凡年青力壮,有志为国家,为民族之有志青年,均可报名投考。保证两歺温饱,取录者每人先发白银三両作为安家之用。决不食言。署名是朱元璋。各人合力抄了十多份。清早便到处张贴。朱元璋取来红纸,请李湘湘为他磨墨,他一挥而就,写了一双对联,叫人贴在破庙之前,众人争相一看,只见对联写着:(为国为民请投此处:::贪生怕死莫进门来。横批:(还我河山)。李湘湘拍手叫好:"一副对联便把招募新兵之目的介绍清楚,朱公子真有创意。"
徐达,汤和等也想不到招募新兵也有这门学问,他们以前也只是派人在人多的地方高声大叫:"想吃两歺的便来此登记。"小朱心想,这些贴标语,派传单均是现代社会的简单宣传手法。也不知在元朝采用,是否收到预期成效。其实以当时之黑暗时代,当兵能有两歺温饱已是非常吸引,朱元璋更许以三両银作为安家费,对当时来说,是难遇到之好事,对贫困家庭来说,就像从空中掉下馅饼一般。
第二天早上,破庙前地已濟满了人群,有志愿投军的,亦有看热闹的,人人均注视门前的对联,有不明白的,李湘湘也耐着性子解释。招兵目标清晰,两天过去,已在此招了二百多人,听说邻近村庄也有百多人闻訉赶来。他们在此停留了五天,总共招得四百多人。第六天把诚诺之安家费派发后。便领著新兵,再向其他村庄进发,新兵中有熟路的,领着他们到一些从没有人招募的村庄,收获更加丰富,他们离开濠州只有廿多天,已招募得一千七百新兵,以当时人口缺乏之朝代来计算,可谓成绩娇人。现代宣传之方法在古代也收到遇期效果。
他们在山上找得适合据点,便大兴土木,建造房舍教塲,在此训练新兵,教官当然是有经验的徐达,汤和及鄈愈。李湘湘则负责教育新兵一些急救及自救的医学理论,各人各司其职,忙得透不过气来。寨中粮食食水充足,正是六月中旬,朱元璋更吩咐将领带头下田耕种,新兵中有很多务农出身,受训之馀,在此也可大显身受。小朱是希望推广农务,日后山中能自给自足。
朱元璋与众将相量,要想向北发展,过长江,入江苏及浙江西部,必须要先攻克虎吼寨,但此寨有天险,寨主陈野之更是骁勇善战,与蒙古兵互相勾结,要想灭他,真是千难万难。李湘湘已离濠州两个月,左盼右盼,还未见有殷达豪消息,更未见其踪影,心中着急,便来询问朱元璋,小朱安慰她说:"湘湘姑娘不用紧张,殷少侠说过要回来,是必定回来的,我正好要去同州怀远找他义弟常遇春,商量借兵打虎吼寨之事,日内便会出发。妳安心在此等我消息吧!"李湘湘急道:能否带着我同去,我非常心急,希望想尽快见到他。"
朱元璋来回度步,想了又想,心里已有计较:"湘湘姑娘要与我同去,我是绝对没有问题,但令兄李善長一定不允许,再说,我与妳,孤男寡女,此去同州,路途遥远,亦有所不便。"李湘湘听后默然不语,她心想:李善长肯定不会准许。朱元璋故作猶疑的说:"妳要是真的想去,我也有计策,未知妳决心如何。"湘湘高兴的道:"是真的么?你是我们的首领,不要逗我开心。"朱元璋正色的道:"妳已经是大人,一般事自己也可拿主意,但亦须要尊重令兄的意思,这一方面是对的,其实我说的方法很简单,要是妳决心要去的话,一会妳可跟兄长说,妳不惯在深山野外生活,而且转眼秋凉,妳又未带寒衣,况且一个女儿家在军中,亦多有不便,妳要求暂回濠州居住,正好我也说要回濠州向郭帅复命,你我结伴回去,有个照应,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只要我们下了山,海阔天空,谁知道我们去那里,妳说对不对?"
李湘湘眼中闪出喜悦光茫的说:"朱公子,你真是诡计多端,想不到你這人似是老实头,但心眼真多,你出家人不能唬我,就这样决定吧!"两人便约好依计行事。李湘湘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她对此人有一种特别親切之感觉,对他好像完全没有戒心。
:::第六十二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