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帝王(1 / 1)
帝后大婚之后,先前参选的家人子各自遣送回家婚配。
另一方面,大臣纷纷上奏:请诸王之藩。原来,先帝子嗣多,新帝众多姐妹都已封王,如今皇帝大婚,按理,留滞京师的诸王也该之藩。折子却留中不发。
这一年酷暑,太后有意前往邺城避暑。诸事打点妥当,海棠往未央宫来,来时皇帝正在给树木修剪枝桠。
海棠走近了,突然喝道:“陛下小心!”
皇帝手也没抖一下,慢吞吞地问:“小心什么?”
“枝桠太盛,必然有扎手的时候?”
“哦?”皇帝回头,“那如何是好?”
“请看:陛下心慈,只修剪了每个枝桠旁逸斜出的一部分,却不想,虽然此刻修剪了,却改不了它们生长的本性,迟早,还是会威胁主干。不如现在就截断为妙。”海棠抬手指着刚刚修剪好的成品。
皇帝笑起来,问:“你当年任旁的枝桠繁茂,不闻不问,却说寡人?”
“所以,我最后将所有枝桠都修剪干净的时候,费了较大力气。”海棠,“早动手与晚动手,毕竟都是要动手的。”
“那么,亲自操刀的感觉如何?”年轻的面孔露出一丝残忍的笑容。
“有些树,能够枝干共存。而我们生长的那一棵,土壤贫瘠。除了操刀,别无选择。”海棠脸上似乎露出什么不堪回首的表情,躬了身,“陛下保重。”
不久,太后往邺城避暑,当然,这避暑演变成常住,就是后话了。
诸王之藩。
四年后,左相病逝,寻,左氏谋逆,满门抄斩。总理此案的廷尉上奏问:“听说左相有一子独居京郊,是否与左氏同罪?”朱批曰:“否!”
皇帝在未央宫独坐,收到由底下人层层传递上来的一只簪子。簪子摆在案上,通体黢黑,样式古朴,是自己年幼时喜欢的款式。虽是旧物,却一直不在身边。那一次遇见左麟时随手从发上取下,应允他:“面圣时带上此簪,必能落选。”倒不是说这根簪子有什么魔力,而是宫里的老人一看就知道这支簪子是谁的。只可惜之后自己直接安排妥当,此簪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左麟走后便一直不见它,直至今日。如今出现在此处,只能代表左麟的意愿。
左麟表示:愿求见陛下一面。
皇帝对着此簪枯坐了一下午,终于往殿外走去。
长安城西十几里处有一处别院,院里栽了一林潇湘竹,风吹来的时候只能听见龙吟阵阵,衬得周围越发静谧,端的好一处所在。
皇帝信步走入院内,果然有人在等待。此处正是左麟隐居的院子,自从左麟坚决不愿进宫,便失了左相的心,一直在此处居住,只带了服侍的人,少与人往来。
左麟着迅哥儿沏了茶,与皇帝对坐,一时都没有开口。
两人经年不见,容貌上都有些变化。昔日少女做了这么些年的至尊,脸上已经褪去稚嫩与温和,成长为深不可测的帝王。这些年的独居生涯也褪去了少年脸上的天真与骄纵 ,为青年超脱的气质增了一份坚定。
沉默太难堪,也许二人都想起了难言对错的往事。左麟先说:“陛下万安。”
皇帝回了一句:“公子常健。”
“麟之前辜负了陛下的美意,本是没有脸再见陛下的。今日不顾脸面,请了陛下来,是为了有一事麟一直想不通。还望陛下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为麟解惑。”
“哦?”皇帝如常地挑挑眉,就像自己与面前这人没有杀母之仇一样,“是什么?”
“麟幼年出身高门,父母虽有不睦,对麟却是真心疼爱;各位姐姐、姐夫一向以我为意,可谓未尝知忧,未尝知患。是以麟长到十七岁的时候,竟养成了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脾性。这些年麟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思忖,未有一日后悔,不意竟听闻噩耗!左家上下五百三十一口,无人幸免,唯麟一人,残存于世。这些天不禁反复回想,可是因为我的缘故,致使左氏悲剧,又或者我若是留下,是否就会避免?”左麟似乎悲痛欲绝,“今日有一惑,麟当初该如何做?陛下若与麟易位而处,又会如何选择?陛下无论是今时还是往日,无论是识见还是想法,皆过我,还请陛下教我!”
过去的事情,又有什么好说的?皇帝看着左麟,还是不忍,不管他信不信:“皇后诞下的帝卿刚满周岁,生得玲珑可爱。寡人不至于为了一己私情,去戗害一品大员,寒了臣子的心;况且,寡人说过,任你如何,都不与你,不与左家为难。你便是不信,左家今日的事情,也与你无干。”
左麟沉默。
“你今日既然问起,寡人也可以明白地告诉你,寡人当初除了打算以你为后,同时也为左家想好了退路。左相权势盛极,日后必有争斗。既然寡人有你,左氏有椒房之重,寡人必定会依惯例封中宫之母为候。外戚与权臣为同一人,则国动荡,舆论会逼得左相致仕。唯有如此,左氏才能保全。”爱之,则为之计久长,我为我爱的人,不可谓不周到。
左麟面色惨白。
“不过天心难测。我若是你,你应该将毕生葬送在深宫中,换得一个在君王面前为家人说情的机会。你读史书没?高祖那时美人环绕,郦将军还是将她唯一一个亲人,会弹琴的哥哥送到高祖后宫,封为美人,也不怎么得宠。后来高祖因为一件小事打算杀掉郦将军,偶尔看到郦美人,决定赦免她。这便是世间男子入宫的主要目的了。”
左麟的脸色太难看,皇帝突然想到:他这样难过。留下他家人的性命易如反掌,我若是真心喜爱他,为什么忍心让他这样难过?一时不忍再呆下去,丢下一句,“你年纪大了,何必在此处苦等?若是能遇着合适的人,就嫁了吧。”快步离去。
皇帝走的时候知道,他们今生不会再见面了,“君不见臣夫。”更何况,她的确终其一生都不愿再见到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