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圆圆风流史 > 12 秦淮八艳

12 秦淮八艳(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真爱的天平 丧尸时期的爱情 后知后觉的爱情 我一直在等你 风吹云动心亦动 K-纯洁关系 HP夜曲与晚钟 追夫手册 [空之境界]兽医 女帝万万睡

霸占了北京之后,多尔衮又得寸进尺,讨好顺治帝,命令三桂与英亲王阿济格会蒙古兵在大同,攻打榆林和延安;又命令豫亲王多铎在河南操兵练马,从西安腹背攻打李自成,来个偷袭。

李自成被这支突如袭来的清军战败,又遇上红娘子投靠的明军,来个前后夹击,只得趁乱溜走,下落不明,又伪造谣言:说自己已战死沙场。

多尔衮立下了大功,顺治帝便赏他:“十万两黄金锭、五十匹绸缎。”

“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多尔衮喜出望外。

可真正立头功的应该是三桂,他却什么也没有。三桂站出来,建议道:“皇上,臣提议现在将统治区‘划江而治’,利国利民,又增加了巩固作用,还能免发类似‘安史之乱’的事。”

“狗屁!”多尔衮也站出来,反对,“皇上,别相信这鬼东西的话。他本来就是咱们的降虏,只不过给他点脸色,让他当个官谁叫他在这油嘴滑舌的;若不好,直接踢到下房去。有什么资格给我们贵族提建议?!”

“就是就是,滚下去!”众清臣把三桂踢出了太和殿。三桂一肚子怨气。

虽然清廷坚决反对三桂的自由,但他还是去攻打了川滇,凯旋而归。顺治帝看他本事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小,便封三桂为平西王。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封号!三桂欣喜万分。他正要奏书上顺治帝,封圆圆为平西王妃。圆圆听说后,竭力劝阻,婉言相劝:“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浅,能蒙将军垂爱,已属万幸,实在不配贵为王妃,宁愿作侍妾追随将军左右!”

圆圆此举,着实令三桂费解。别的女人不惜争风吃醋,为的不就是一个名位吗?而圆圆竟然把送上门的恩惠拱手推出。

日后圆圆多次借诗词表白,自己不愿做王妃,还写了首《丑奴儿令.梅落》:

满溪绿涨春将去,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风透碧纱。

声声羌笛吹杨柳,月映官街,懒赋梅花,帘里人儿学唤茶。

词中所绘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时之情,满怀落寞消沉,便是圆圆这时的心境。经历了十几年的坎坎坷坷,惯看了人世间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恍如过眼烟云,她对一切都已看淡。何况她也明白,为了自己三桂不惜引外族入关,毁灭大顺王朝,背弃朝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这一切虽然谈不上是她的过错,可毕竟与她有关,让她自感罪孽深重,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做王妃。

三桂只好另娶张氏为妃。但三桂的心毕竟仍在圆圆身上,他特意花重金为圆圆建造了一座花园。园中栽种着不少奇花异果,稀有鸟兽栖息于此,又有一座古楼立在湖边一侧。

“圆圆,这座花园我是特意为你建造的。你起个名吧。”三桂对圆圆说。

“嗯……这座园林比较适合安于养身养性,恢复精力,就叫‘安身园’吧。”圆圆说。

“好,好个‘安神园!’那这座楼房又叫什么好呢?”三桂问。

“我到里面看过,都是些千古罕见的奇珍异宝、古董玩器,不如就叫‘万古楼’吧。”圆圆说。

从此,三桂经常陪圆圆在万古楼玩耍,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可圆圆不知道,她的一吃一喝以及整座园林所需的钱财都是三桂从百姓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

虽然日子过得很舒适安稳,可圆圆并不忘旧情,她时时刻刻都派太监去打听辟疆的事。

原来,自从圆圆离开一年后,董小宛爱上了辟疆,并向他告白。董小宛,名白,号青莲,是苏州歌姬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既然圆圆很难再回到自己的身边,辟疆无奈只好娶她。

圆圆松了一口气,心中的石头落了地,辟疆不会因她有事的。董小宛从小圆圆是好姐妹,同甘共苦,患难同当。感情深厚,对此,圆圆很放心。

同时,她也打听到了一些经历和他差不多的女子,深表同情,那太监解说道:“有个地位显赫的,叫什么顾横波。她曾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传闻‘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还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据说十七岁就绘《兰花图》扇面,十八岁与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参加扬州名士郑元勋在南京结社的‘兰社’,当世人以其画风追步马守真,是知名女画家,而姿容胜之,推为南曲第一。先有一位与她私订终身的才子由于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后来她那仕于明朝晚节不保的丈夫龚鼎孳每谓人曰‘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俨然一个红颜祸水,”

圆圆心头一紧,顾横波不是没听说过,记得她好像居于眉楼,“绮窗绣,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时人戏称“迷楼”----有人谓“迷楼”系指顾横波风流迷人,访者无不神魂颠倒,实属望文生义。“迷楼”本系隋炀帝时建于扬州的别院,因该处“曲折幽深,阁楼错落,轩帘掩映,互相连属,如仙人游”,故名“迷楼”。以“迷楼”戏称“眉楼”,始作俑者的余怀系江南才士,当时又正对横波一往情深,所言当为褒意,指“眉楼”建筑巧夺天工,布置匠心独具,观之仿同仙境。此誉一出,即不胫而走,广为延用。顾横波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时人尝以曰“眉兄”呼之,颇似柳如是之自称为“弟”。但较之柳如是的话,又多几分任性嫉俗。

说起柳如是啊,是个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幼年卖与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明崇祯四年辛未14岁时,有吴江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初为周府妇人侍婢,得周老夫人欢心,后周道登强索为妾,未及一年,因周府群妾加害,几被处死,周老夫人阻而逐出周府,卖于娼家。明崇祯五年壬申,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常着儒服男装,文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钱谦益答应以正妻之礼迎柳如是过门。明崇祯十四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缡,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传为一时佳话。明亡,柳如是劝钱谦益殉节,钱谦益推托不允,柳如是便奋身投入荷花池,身殉未遂。钱谦益降清后遭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逼索柳如是,河东君投缳自尽,得年四十又六。

“秦淮河一带,楼馆画舫林立,红粉佳人如云,是金陵的烟花柳巷之地。那名妓马湘兰算不上是个绝色美人,她纤眉细目,瘦弱如柳;却也皮肤白腻,娉娉婷婷。凭着她这只是中等的姿貌,能在步步美人的秦淮河畔崭露头角,主要得力于她清雅脱俗的气质和出类拔萃的才华。她除了能吟诗作画外,还善谈吐,与人交谈,音如莺啼,神态娇媚,依依善解人意,博古知今,每能引人入胜。就这样,她在秦淮河畔渐渐成为红人,门前宾客穿梭如织,而且多是些有身份,有教养的文雅客人。靠着客人的馈赠,马湘兰也积蓄了一些钱财,便在秦淮河边盖了一座小楼,里面花石清幽,曲径回廊,处处植满兰花,命名为‘幽兰馆’。马湘兰出则高车驷马,入则呼奴唤婢,虽为青楼女子,却有着贵妇人一般的气派。马湘兰是个仗义豁达的女性,自己挥金如土,左手来右手去,对别人也十分大方,曾周济过不少无钱应试的书生、横遭变故的商人以及附近的一些老弱贫困的人。送张迎李、老友新客,她的生活看上去多姿多彩,热闹非凡;然而,在别人心目中,她究竟是一个飘若浮萍的烟花女子,以客人的身份,多是来去匆匆,少有深交者,所以马湘兰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寂寞难言的。细雨轻寒的暮春午后,庭院寂寂,花落遍地,客人一时绝了踪影。这也算红遍秦淮河了。然而后面的奴才也不是很清楚,好像偶遇了一位落魄才子长洲秀才王稚登,那又是一段佳话了,这个王稚登与马湘兰煮酒欢谈,相携赏兰,十分惬意。一天,王稚登向湘兰求画,湘兰点头应允,当即挥手为他画了一幅她最拿手的一叶兰。这种一叶兰图,是马湘兰独创的一种画兰法,仅以一抹斜叶,托着一朵兰花,最能体现出兰花清幽空灵的气韵来。不过最后也没什么好果子,没见过这么傻的姑娘,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却象一朵幽兰,暗自饮泣,在姑苏盘桓了两个月后,马湘兰返回金陵,已是心力交瘁,油残灯将熄。不久的一个午后,已有预感的马湘兰,仔细地沐浴更衣,然后端坐在‘幽兰馆’的客厅中,悄悄地走完了她五十七岁的人生,临终前,她命仆人在她座椅四周,摆满了含幽吐芳的兰花。当死讯传到王稚登那里,他悲痛之余,挥笔写下挽诗,奴才还会背呢,是什么,噢!‘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

“有个出身于世代娼门的寇白门,纯洁如白纸。人称‘女侠’十八岁时嫁给明朝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说到好笑的,她有回从扬州某孝廉,不得意复还金陵,在年轻文人骚客中倾慕于一名韩生,并在生活上给予财物支持,在情感上排忧解难。于某日,寇氏欲拉韩生共寝,韩生数次找理由推脱,后拂袖而去。寇氏抑郁寡欢,忽闻隔壁房中传来嬉笑谩骂之声,遂起身张望,竟看到韩生正和年轻貌美的婢女调情,寇氏拿木棒捶打婢女数十下,骂韩生:‘衣冠禽兽!’。寇氏怒极,遂一病不起。其实吧,她也挺……人生际遇却极具风月场人物的代表性,不幸的婚姻、无果的恋爱、危险的性游戏等等,无不沾染了斑斑血泪。仔细想想,一个老妪在生理上如此依恋年轻男人,令人不解。据赵炎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与她的畸形人生轨迹有关系,从一个如花少女一步步沦为□□,寇白门的经历,每一阶段均可用‘畸恋’来形容。”

一个深夜,圆圆独自卧在万古楼前的一片荫地上,望着夜空中悬挂的勾月,陷入深深的情思。这时,一条深紫色的弧线在漆黑的夜空中划过。

“是流星?”圆圆站起来,双手紧握成拳,闭上眼睛,对着刚刚流星越过的方向,馨香祷祝,喃喃地说,“如果可以,我想再见冒公子一面。一面,只要一面就行了……”

那颗流星坠落到地面的时候,周围摩擦出一簇簇粉色的火花,也正在这个时候,董小宛因染疾去世。

清兵南下之后,吴伟业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著。吴伟业的儿女亲家陈之遴是由明入清的大臣,当时正置身子新朝的党争之中,试图借吴伟业的声望和文采以结主上,同时希望吴伟业也能入阁为相,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为官。但是,正因为吴伟业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所以,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如侯方域就曾致书吴伟业,提出种种异议。然而,吴伟业慑于清廷淫威,碍于老母敦促。对于当初吴三桂投清的事,他更是气愤。那时他得知消息后,火冒三丈。他愤怒地往座桌上狠狠的一拍,这一拍响声使桌子摇晃不止,茶杯跌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卞玉京连忙过来收拾残瓷,又找了个新瓷杯,沏了热茶,捧给吴伟业。

说起卞玉京,那又是一段民间佳话。明崇祯十六年,吴伟业与卞玉京相见,当时,他已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而卞玉京也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诗词书画都很好,吴伟业曾赞美她\"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两人一见,相互倾情,卞玉京更是手抚几案,脉脉相问\"亦有意乎\",其中托付终身的信息是很明显的。这一次,吴伟业的选择颇为暧昧,他回避了婚娶。时局的恶化之快出人意料。他们分别的第二年,李自成就占领了明王朝的首都,崇祯煤山自缢。一个多月后,被吴伟业定义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横扫中原。吴伟业与卞玉京在此后的多年里失去了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伟业通过老朋友钱谦益打听到了卞玉京的下落,并终于等到了那令人心跳不已的辘辘声,结果却是——卞玉京着道袍与他相见。这段恋情,影响了吴伟业一生。直到临死前还念念不忘。

吴伟业转过身,背对着卞玉京:“不喝了。”

同时抬头仰望窗外的灰蒙蒙的天空,乌云上一闪一闪的,霹雳般作响。吴伟业叹了一口气,指着天痛骂道:“吴三桂啊吴三桂,你昔日的英勇哪去了?你不光辜负了陈圆圆,还辜负了整个汉族百姓!李闯王替天行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顺全被你毁了!难道一个红颜女子比自己的国家还重要吗?当初你师父授予你武艺,为的还不是保家卫国!你还是英雄吗?!我堂堂七尺男儿,若不能保家卫国,也像你这等卑鄙无耻,定遭天打雷劈、五雷轰顶、不得好死!”

话音刚落,一个很响的霹雳在云层中轰隆作响,一道闪电击落在了吴梅村家旁的一棵柳树枝上,着了起来。树枝上的鸟儿连忙尖叫着飞走。

吴伟业气还未消,坐在书塾椅上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想通了,提起毛笔在笔砚上沾了沾墨水。卞玉京见他这样,便知是要写字了,连忙从他床底下抽出一张雪浪纸,平摊在吴伟业面前。

吴伟业悲痛地写道: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我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下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惊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浆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座客。

座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捡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停笔。

吴伟业于顺治十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在将抵京师之际,他曾经数次向当事要人上书投诗,祈求宽假放归,可是仍未获允,终于在到京次年被授为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但他并没能象陈之遴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内阁,相反,陈之遴本人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失败,被发配到东北。而吴伟业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底,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此后,十余年间,东南时兴大狱,吴伟业每每惊恐不安,深怕罹难。康熙十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日:\"诗人吴伟业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予苏州元墓山之北。

吴伟业对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传统的创作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如常用的起兴手法、连锁手法、问答手法等,使之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注重诗意,更偏重于通俗、流畅易懂、风趣的艺术风格。上所述的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吴伟业的长篇叙事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巧于剪裁、简繁得当、高度精炼,以及民间文学中各种手法娴熟运用的例子,在吴伟业数量众多的长篇叙事诗中俯拾皆是。这亦是后话,暂且不表。

三桂受多尔衮邀请参加寿宴。三桂先是一怔,多尔衮一直跟他过不去,今天居然请自己参加他的寿宴,有些担心,但又怕生出什么间隙,只好带着圆圆一同去。

“武将就好久不见啊!呦,这位想必就是陈姑娘吧?久仰大名。哈哈,请,请!” 多尔衮虚情假意的请三桂和圆圆坐下。

圆圆见周围的宾客两眼都死盯着自己,不免两腮通红,但又不好说什么,只得低下头。

多尔衮咳嗽了一下,命宫女进献茶果寿桃,招呼来客。桌子上堆满了葡萄、菱角、哈密瓜之类的水果,还有一叠叠瓷盘盛着的藕粉绿豆糕以及用桂花粉制成的仙寿桃。三桂从盘中挑了个最大的面桃,递给圆圆。

其实圆圆并没什么胃口,但三桂出于好意,只得接过,咬了一小口。

“味道怎么样?”三桂问。

圆圆皱紧眉头,说:“还算不差。”

“既然不差,那我也尝尝吧。”三桂便自己也拿了一个。

多尔衮又咳嗽了声,大声对来宾说:“各位朋友,感谢大家参加本王的寿宴。对此,本王特意挑选了几个有名的戏班子,也从一些百姓那里买了几名歌姬。各位要点什么,尽管选。”

除了圆圆低头不语,众人无不赞同。三桂见圆圆不怎么高兴,问:“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圆圆摇摇头,说:“没什么,我在想别的事。”

“那你想看什么?我好点。”三桂拍了拍圆圆的肩膀。

“随便,你自己点吧。我,没心情……”圆圆看起来怪怪的。或许她真的想念辟疆,因此闷闷不乐的。

三桂刚想开口,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就点新出的《圆圆曲》吧。”

“好嘞。”多尔衮阴险地一笑,正中心意。

《圆圆曲》?圆圆大吃一惊。猛一转头,刚才说话的人正是辟疆的好友——复社的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想辟疆,辟疆的好友到。圆圆又惊又喜。侯方域见圆圆也在,有点惊异,随即欣喜万分。

“咦,侯老弟,你怎么……”三桂打量侯方域的清服。

“我、我做了朝廷的副贡……我去葆贞庵找香君……告诉她,我对她的朝夕思念……可、可结果,她、她见我苟且偷生,就……撕了桃花扇……”侯方域结结巴巴的说,特别窘迫。

“ 什么?那辟疆现在还好吗?”圆圆顾不得在三桂面前提起前夫。

三桂怔了怔,也没说什么。

侯方域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说:“复社已经解散了,我和他失去了联系。好像……听说他已经……死了……”

“什么?”圆圆大吃一惊,绝不相信,“不,辟疆一定不会有事的,我相信他还活着。”回忆昔日的深情厚谊,圆圆只觉头晕目眩。

她回头望望三桂,他正狐疑的听这首奇怪的《圆圆曲》。

次日早晨,三桂把一个世面灵通的太监叫来问了个详细:“这《圆圆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这么大胆写的?!”

太监一一如实告诉他。三桂听说是吴伟业写的,怒气更大了,但又不好说什么,便从箱子里翻出一大沉甸甸的布包,对那太监说:“你拿着里面的黄金给那个吴伟业,叫他把那什么‘尝闻倾城与倾国’到‘一代红妆照汗青’那个地方删了,或者改了,我不会亏待他。”

仔细想想,把对一个女人的争夺作为他平西王叛李降清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失之片面的。但是,这一事件的确触发了他的感情。明末,封建士大夫不惜重金购置美妾已成为一种风气。圆圆既是他以千金之资所购得,而他本人又是拥兵数万的封疆大吏,在自己的这一特殊财产受到侵犯之时,他在感情上无论如何是不能与之合作的。

因此,否认或是忽视陈圆圆被刘宗敏所掳掠这一事件对吴三桂举兵反李的作用,也是失之于片面的。在政治上和李自成相决裂使得三桂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山海关之西,李自成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兵。降李的道路既已堵塞,为图本身生存之计,三桂被迫把目光转向了雄踞东北的清朝政权。

太监答应了。

可谁知吴伟业早料到三桂会派人来见他,把那太监臭骂了一通,赶出家门。

那个太监臊了一鼻子灰,回来添油加醋的对三桂乱说了一番:“那个老顽固太不把王爷您放在眼里,说您不管国家利益,只知花天酒地、醉生牛马,好色嗜酒,日夜嫖赌□□……”话才说了一半,早把三桂气黄了脸。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