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长歌短行生疑云,往事深处有烟尘(1 / 1)
两人一前一后而行。芷萝宫依然清雅别致。谁都心里明了,如今的静贵妃实际已相当于后宫之主。可她无论是对人对事还是行止做派都始终不见豪奢之气,保持着一贯的这份素净。
进得芷萝宫来,梁帝才刚宽好衣。两人行了礼罢。梁帝看着儿子又看看儿媳,心里很是欣慰。萧景琰长身玉立,英气逼人,威仪日盛。柳萦心柔婉却又大气,气质超尘而不见一丝咄咄逼人之气。浑身没有一丝的锋芒,却又让人不敢随意亵渎。行事品行看着很有一副静妃的风范。两人站于一处,到真是刚柔相济。
看着面前的一对璧人,梁帝和静妃相视而笑。当日选妃,静妃最先是依着景琰的脾性喜好来选,梁帝则衡量的是如何让萧景琰更加巩固地位。本是带着政治考量的一桩婚姻,却没想选出来却正是合了方方面面的心意。
梁帝道:“静妃啊,这景琰倒是没几处像你的。而这太子妃,朕看着反倒是像是你教养出来的女儿。”
静妃笑道:“她如今也确实是我的孩子了。”
梁帝点点头,并和善地问儿媳:“在东宫还住得习惯吗?”
柳萦心一句一句答着。言语很是妥帖。萧景琰在旁,只静静看着他们三人相谈,偶尔脑中飘过一些想法:这小姑娘在任何人面前总是稳妥有度,荣辱不惊。即便是当初面对劫匪,昨日面对群臣,今日面对梁帝,她的一举一动皆是符合平时的教养做派。再想起昨夜在自己面前,举止做派竟像是两个人一般。
好久,梁帝才发现冷落了一旁的萧景琰,便道:“景琰,你这默不作声的,在想什么呢?”
萧景琰道:“儿臣是在想昨夜列战英和戚猛给的战备粮仓方案,想着其间的关节不知道行不行得通。如果可以,儿臣会上报父皇。”
梁帝听罢,哈哈大笑道:“你这孩子,如今全朝上下都为你大婚而休假三日,你自己却倒一刻都不得清闲。景琰,这三日什么都不用想了,你素来治军严苛,如今也好趁机给下属放放假。”
萧景琰听罢,只得道:“是,儿臣明白。”
静妃看着萧景琰,也是无奈地看了看他,不置一词。
出了芷萝宫,两人到得车舆前,虽是有木梯助步,萧景琰却依然伸出手来,很有君子之风地扶柳萦心上去。在打道回东宫的路上,这次萧景琰倒是再没做其他的事,坐上车来,见柳萦心又恢复了在自己面前的一贯拘谨之态,便看了看她,故意放柔了声音,道:“往后,在本宫面前无需太过拘谨,本宫更喜欢你方才在父皇母妃面前的样子。”
“是。”柳萦心低低应了一声,却暗自恼起自己。其实,她也想如此,可是,不自觉地,在他面前总是一副小家女子的姿态。
萧景琰见自己的话完全不奏效,又道:“对了,等回去接见完两位侧妃之后,午膳我到时会命庭生前来,我们三个一起用膳。”
庭生?柳萦心柔柔的目光中蕴出一丝别样的情绪。脑中不断回想出被当那日圣旨降下将立为太子妃后,各府贺客盈门,有些女眷故意在她面前十分婉转地提起庭生两个字。所有人都知道,靖王名义上并无一儿半女,可是对庭生却总是有别样的对待。之前,没有人会去在意靖王对谁人关照,而自从靖王风头急升,却隐隐约约地有了一些传言。那些传言在柳萦心被立为太子妃后,流传得更加委婉却听着似乎更加真实。
萧景琰倒也没想那么多,之前他还是靖王的时候,对于庭生,刻意将他跟府中一些英烈的遗孤放在一块,还刻意摆出一种一视同仁的姿态。可自从被立了太子,萧景琰对庭生的态度便不再有太多顾忌,久而久之,一些流言传出。萧景琰自也知道,却也总是默然待之。这样也好,对任何一方,也许这样将来更有利于庭生的成长。
“你怎么了?”萧景琰看着柳萦心沉默好久,却不说话,眼神似飘忽到了遥远的某处。
“哦。”柳萦心这才缓过心神,微微垂首,道:“妾身失礼了。”
萧景琰默不作声,对于柳萦心在想什么,他似乎有些清楚,但,他并不打算解释什么。
柳萦心微微启颜,道:“妾身听说过庭生,也很想见见他。”
萧景琰微微笑道:“嗯,你是柔善之人,本宫相信你将来必定会善待他的。”
柳萦心听他这般说,终于提起勇气胆敢直视他了。眉目间漾出一股笑意,道:“谢殿下信任妾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