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只叹君生我未生,唯愿余生携手行(1 / 1)
翌日,按规制这对新婚夫妇该进宫见礼。两人刚出东宫,准备踏上车舆,却迎面碰到入宫而来的戚猛和列战英。
那二人向太子和太子妃行罢礼后,却见戚猛呆怔地看着柳萦心。萧景琰心知情况,故意撇开话题道:“这么早就进宫来,难道战备粮仓的方案想出来了吗?”
列战英道:“我们匆匆而来,原本以为时间尚早,没想到殿下这么早就准备进宫见礼了。”
戚猛将目光从柳萦心脸上转开,笑嘻嘻道:“呵呵,殿下,我昨夜和战英一宿没睡,终于想出了颇为满意的一个方案,等殿下回来再请殿下过过目吧。”
萧景琰道:“本宫等会就看,先给本宫吧。”
戚猛捧上昨夜和列战英两个人拟好的条程奏本,萧景琰道:“好了,你们回去吧。好好歇上一觉,今日不用进宫了。”
“是。”
两人走了一程,戚猛忽然道:“不对啊,战英,你有没有觉得太子妃好生面熟啊?”
列战英看了看他道:“太子妃何许人,你我怎么可能会见过。”
戚猛道:“不对不对,我就是见过她。唉,不过你说我们的太子殿下是不是太不解风情了啊?身边有这么个如花美眷,还看什么战备粮仓方案啊?两个人说说体己话多好啊!”
列战英斜乜了他一眼道:“你整天想这些有的没的做什么,万一我们昨夜想的方案殿下依然觉得行不通,又有得我们废脑子了。”
见戚猛和列战英已经行远,萧景琰跳上车驾,转回身,又向柳萦心伸出手来。柳萦心一阵迟疑,终究还是将自己的手伸向他。她的手被萧景琰温热而有力的大手抓住,那一瞬间,仿佛天地间所有的尘嚣皆已不复,整个世界都宁静祥和。
上了车舆,两人坐好后,萧景琰就迫不及待摊开刚才戚猛给的战备粮仓条程细细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却是摇头蹙眉,时而也看得满脸欣慰。戚猛和列战英跟在他身边多年,早已相当于是他的左膀右臂了。如今萧景琰已入位东宫,心中有意提拔他们,将来也可望他们能位列公侯。然而,两人皆是武将出身,行军打仗没有大问题,这方案逻辑上他已经明了,只是看着却显得费力。萧景琰心里暗道:武将终是武将,即使他心里再看重,也不能操之过急。
柳萦心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见他看得认真细致,便刻意在他手上寻找刚才碰触到自己的那些老茧。昨夜他拉自己手,因为慌了心神,并没感觉出什么。今日再被他一握,却觉得那手饱经风霜。那是一双常年拉弓射箭,常年执剑折戟的手。听说他之前常年常年地在军中,军旅生涯是何等凄苦啊?那罩在脸上一层又一层的青霜之气,怕是在那些凄苦的军旅生涯中染上的吧?那些过往的年月,他在刀剑往来之间,银枪长戟呼啸之间,又是如何一次次跟死神擦身而过?成婚之前,屡屡听得旁人委婉小心地说他恐怕不是性平之人,如何在人前冷如寒霜。她知道,即便是自己母亲,也时常瞒着自己暗自为此而担心。可她知道,他是有情有义的,自从那日爷爷回来告诉自己因为荀氏是她的奶娘,他破格关照了她。自刚才他对列战英和戚猛虽是一脸威仪,可她心里很是明了,他一次次让他们拟条程不过是为了锤炼他们。自从那道无需陪嫁丫鬟的明旨下来。她便确定,一切都非世人说的那样。
她曾听爷爷和父亲说起过,曾经那些被放逐的岁月是因为他要为他的皇长兄及赤焰军平反冤情,时时触犯了逆鳞而导致长年流放军中。听很多人都说起,他将来会是一个心中装满这黎民百姓的君王……
这一些一些都告诉她,他是有情有义之人。她柳萦心何其有幸!
她忽然在想,这些年他心中是有多孤寂?孤寂地让他冷了眉梢,冷了眼角。不自禁地忽然想伸出手去,去抚平他眉角的沟壑,去抚掉他那容颜上的寒霜。他愿不愿让自己去贴近他,从此去掉心中的风霜雨雪?然而,那双手最终还是没能伸出去。怔忡间,却听小黄门又道:“太子,太子妃,已到芷萝宫了。”
萧景琰“嗯”了一声,又道:“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