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可知?(1 / 1)
再过两日便是年终祭礼了,齐府小姐被掳掠的事情因为齐小姐的完璧之身而归,更因为皇室的刻意保持缄默就不了了之了。好在,没过几日,一月祈福到期,各府夫人皆已回府,其间再没什么事情发生。
那一日,言皇后忽然发病,四肢无力,宫中上下乱成一团。萧景琰已有多日未曾去过苏宅,上次在镇山寺救了柳澄的孙女之后,本决意来探问梅长苏一些事情的,谁知后又因其他琐事缠身,忙着忙着就忘了。这次恰好有皇后突然发病这个由头,萧景琰料想梅长苏应也关注此事,便匆匆前来告知静嫔已查出皇后所中的正是软惠草之毒。
事罢,萧景琰想起,那一日本打算出门向梅长苏问个究竟,后来却被柳澄的到来而打断。此后,萧景琰笃定相救柳小姐之事正是梅长苏所布置,又因感觉跟柳澄相谈甚欢而不再着恼因此就耽搁下了。今日既来了,梅长苏又对他问起,近日都在做些什么,萧景琰索性带着一副稍加质问的语调道:“前几日我碰巧在镇山寺救了柳澄家的孙女,这也是你安排的吗?”
谁料梅长苏听罢却歪着头瞅了他半晌,然后道:“殿下真当我是妖怪吗?”
“呃……”靖王竟是猜错了,一时愣在那里,被自己原先对梅长苏的轻微怒意弄得有些不自在,只讷讷地道:“那是我多心了。”
……
京城中的局势依然不断风起云涌着,太子和誉王也相互胶着着,而柳萦心的生活却完全没有任何的改变。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柳澄的火眼金睛,在动荡的朝局中洞若观火。这一年过后,京城中的风云更见怪诞不定。年后的私炮房之案后靖王因为私自发放物资而未报禀兵部,被兵部大力参奏了一本。此时的柳澄忽然眸光闪动,目光定定盯住萧景琰。犹记得那一夜,他问自己也问柳青锋:萧景琰的血是否还热?如今的奏本却正是他要的答案。柳澄又望了他好久,目中的萧景琰还是一如几年前那般身骨还正,热血还殷。
面对兵部尚书李林的参奏,原先一心远离夺嫡风云的柳澄反而内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不是因为孙女,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萧景琰那通身的正气,十三年来坚定不移的坚执。也罢,如今只有倾尽自己的一切为萧景琰保驾护航吧。柳澄如是对自己说。
幸得沈追柳澄等人竭力为萧景琰辩护,才使得朝中上下难得一边倒的支持靖王并从此注意到了皇帝的儿子中并不是只有誉王和太子,还有一个一心为民,却默默行事的靖王。甚至连梁帝自己都赞许靖王行事果断有气魄。
靖王的义行在坊间也流传开来。那一日,柳萦心翻着书卷,忽然心思不自觉地飘拂到去岁年末的那场惊心动魄的邂逅。然而如今,那刀剑逼身的惊恐早不复存在,涤荡在心间一直挥散不去的是靖王那一身傲然如松的身形和眸间温润的神色。柳絮儿过来,见柳萦心将目光停留在这页已是一个下午之久,心思早已飘忽到别处,一时纳闷抢夺过去看了一眼,却见书中写着: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纵是只字未言,柳澄也了然明白自己孙女的心思,自那次兵部参奏事件过后,他总是有意无意地当着孙女的面和柳青锋探讨靖王的事情。转眼又是四月,宁国候谢玉因为一桩陈年旧案倒台了。昔日声名赫赫的宁国侯府竟在一夕间大厦崩塌,这点对于已历经三朝,身处权利漩涡之中的中书令来说,实在也不算得是什么惊天大事了。荣辱浮华,一时极盛,转眼极衰之事他已经看得太多太多了!
四月中旬,太皇太后终于因为春秋已尽而薨逝了。太皇太后这一走,皇室三年内不能进行任何婚嫁,誉王和秦般弱的计划只得暂时作罢。
那一日,朝中大员的家眷进宫吊孝,因柳老夫人病重而无法下床,特上书请旨让自己最疼爱的孙女代替自己前往吊唁。梁帝闻此消息,立时允准。那三日,柳萦心的目光一直被孝殿里那个永远身姿挺拔的身影牵动着,即便隔得再远,柳萦心也能看到身娇玉贵的太子和誉王早已因严苛的丧仪而萎靡不振了,其他皇子也是身形萎顿,而唯独一身军人体魄的萧景琰永远都是那般傲如松骨地跪守着,严谨地遵循着丧殿中的一切仪礼。
萧景琰此时的心她太明白了,自己的祖母也已病入膏肓,只怕不日也将离自己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