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章(1 / 1)
灰蒙蒙的天空布满了黑压压的云层,然而这并不是下雨的前兆。这座城市似乎已经好久没有放晴了,太阳的光芒从云层细微的空隙照射下来,四处都弥散着一股潮湿的异味。如今她如愿地来到曾经梦想中的未来,可她却觉得这个未来并不像她曾经想象的那样美好。倘若记忆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那当下就是一张包含了不同灰度的黑白照。
考进大学的那年,她让爸爸把房子卖了,然后选了一套位于近郊的单人套房。虽然离市区偏远,交通却非常便利。从家里步行十几分钟便可到达地铁站。将所有物件打包好的那天,她走到客厅的窗台前,伸手摸了摸被太阳晒得褪了颜色的窗帘。曾经,她坐在这个窗帘下,被烧着了裤脚,火舌舔过皮肤留下的疤痕深深嵌在皮肤里,而她终于要离开这个充满了十八年回忆的场所。忽然之间心里像是有什么东西狠狠揪着。她竟然感到了一丝的不舍。搬家公司的人将箱子抬进车子里,她站在房子外面抬起头来,望了一眼自家的窗户,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四年时间,她在法学院顺利地毕了业,如今在一家学长创办的律所做助理。每天负责的工作也就是帮律师跑跑腿,接见当事人,上法院送送资料。这样的日子一复一日,倒也不觉得枯燥。在她看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十二个星期,十二个月。如果每三个月换一支牙刷的话,也只有四支。如果用牙刷来计算时间,那么只要一个柜子就能装下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短暂的人生,很多时候,人却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的生活。她是这样,那行色匆匆的路人是这样,行使在既定轨道的公交地铁是这样,远在澳洲的那个男孩或许也是这样。
上班的路上一如既往的拥挤,她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上地铁,在闷热潮湿的车厢里感觉就要窒息了。如果下一场大雨,大概就能将遮盖天空的阴霾散去一点,空气也就能够凉爽一些了吧。
午休的时候,蒋茵来她单位附近找她吃饭,虽然居住在同一所城市里,她们也很少相聚。大概这就是作为当代都市人的代价。蒋茵剪了一头利索的短发,在杂志社负责社会版面。入职没几年便能够负责一个版面,她的能力自是得到领导的赏识。她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最后顺利进入了一家知名杂志媒体社工作。
“怎么一脸的憔悴?这几天又没睡好?”
林梓润点点头,打了个深深的哈欠。
蒋茵一脸嫌弃地看着她,推搡了她两下,“别这么无精打采的,才二十五岁状态就快赶上退休大妈了。喂,是不是你们周大律师又瞎折磨你了?你跟我说说,下次我写文章黑他。”
“那他非扒了我的皮不可。”林梓润支起身子,严肃地伸手制止,“你没听说,被周大律师折磨是一种荣幸么?”
“呵呵,”蒋茵干笑两声,“这话我还真没听说过。你们法学院的人口味真重。”
“法学院和文学院是一路的,我们的学士服都是粉领。”
“谁要跟你一路呀。”蒋茵说着,将碗里的炸猪排夹给林梓润,“你看你瘦的,得多吃点肉才行。”
“天气这么热,我吃不下。”林梓润用叉子插起一根薯条,塞进嘴里,呆呆望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
蒋茵望着她,突然说,“你什么时候起开始爱吃薯条了?”接着又伸手拿开林梓润的饮料“还有,你以前不喝可乐的。”
她顿了顿,伸手夺回那杯可乐,狠狠地喝了一口。
“我什么时候不爱了。”林梓润说得没有底气,不敢抬眼看蒋茵。
事到如今,她还是会经常想起那个叫安晨的男孩子,忆起有关他的点点滴滴。就连他喜欢吃的东西,他的日常习惯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刚离开的那几年,思念他的时候,她会吃他爱吃的事物,喝他爱喝的饮料,看他曾经看过的书,去他曾经去过的地方。一直到他的习惯成了她的习惯。他去过的地方,她闭上眼也可以穿行。这么多年过去了,比起当年那个尖锐的女孩子,她成长了许多。曾经令她纠结的事情,虽算不上放下,却也变得无所谓了。可对于安晨,她始终没能做到不念念不忘。
那一年,他离开之后,便再也没有联系她。想来也觉得可笑,既然已经分手了,她为什么还要期待他来联系她呢。他们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走散的两个人,只会渐行渐远,再也不可能碰到一起。他在遥远的澳洲,或许已经怀抱着别的女孩,已经结婚,已经过上了新的生活。而她注定永远不属于他的生活。
林梓润咬着嘴唇,把冰凉的可乐杯贴在自己的脸上。即使清楚明白那些教她释怀的道理,可她还是会经常梦见他。梦见午后的钢琴教室,白色的窗帘像海浪一样波动。黑板上的五线谱上零零散散地画着音符。他穿着一件天蓝色的衬衫,坐在她的身后,把着她的手教她弹琴。她微微一侧头就能看见他的侧颜,高挺的鼻梁,还有性感的嘴唇。她经不住红脸,羞怯地收回视线,他握着她的手指轻敲键盘。
每一次在梦中与他的邂逅就像是毒药,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支撑着她。
“小润。”蒋茵一把夺过林梓润的可乐,一口气喝完之后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你听见我的话没有?”
“什么?” 林梓润有些茫然地抬起头。
蒋茵紧紧抓住她的手,用那双水凝的眼睛望着她,一字一顿地说,“你好好听着,我看到安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