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二十五回 受赠巨财先生念念有愧(1 / 1)
快船航行了好一会,先生才慢慢的回过神来。想这四箱黄白之物来得如此突然!看下就要运往家乡、成了自己家财,这数额之巨、得来之易岂不叫人心中有愧!简直就像梦幻一般,这叫我怎敢安受?他回顾到;在这长达两月的时间里、他们父女声色不漏,令人无从査觉。如是早有知晓还可与他一番理论、或许少受赠一点心里也能接受,我登上船时这才发现大箱四只,如不是两位家人相吿只怕到家后才得知晓。他细细想来;对年兄的这一作法反觉受了莫大的欺骗、有些气恼!
先生心中胡思乱想、五味杂沉。
口中自语道:“送我如此厚礼,这如何是好?先生不禁望天长叹;年兄呀!我受之有愧呢。忽低头朝舱里望去;见有两个年轻后生,约二十二三年纪,武生打扮。许先生便问:“二位壮士!你们乘船也是去往北方的?”
其中一位忙答:“回先生话,我俩都是老爷庄上的庄勇,我叫董良,他叫冉兴。我等奉老爷、公主之命护送先生回家,请先生放心便了。”
许先生听了又是一番感叹,口中又叫道:年兄呀! 你考虑如此周到,愈叫弟内心难受了。这正是人们常言道:大恩大德、必有厚报。
你道这二位后生是何来历?他俩乃是员外从小就将他们收养进庄的一双孤儿。自收养进庄后,员外见他们天真可爱、一直就视如己出,自幼就教他俩习文、练武,两小也不负员外所望、一直坚持勤学苦练,随着渐渐长大成人、两人现在都已有了一身好武艺。
且说这董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最精妙的便是一口钢刀,此刀锋利无比,削铁如泥,足有四十斤重。在他手上耍将起来,只听得嗖嗖风声,刀光闪影不见人形。腰间还藏有十只飞镖,百步之内无不中的。更兼一身了得的轻功,水面上可踏浪行走,平地里也可纵身上房、攀崖越涧身轻如燕。
再说冉兴,年龄与董良同庚、只小他两月,武艺也很了得。他惯使一条钢鞭!此鞭乃浑铁打铸,重约四十来斤,使将起来擦着便伤,磕着便亡。腰间也挎有一囊,里面藏有钢珠,百步之内能点人眼鼻、百发百中,也兼有一身了得的轻功。
此二人乃是员外高徒、得意门生,也是公主手下得力干将。在众头领中,他俩分别坐了第六、 第七把交椅。先生与他俩没见过几面、故尔不熟。
此时正值夏未秋初。是日,东南风也刮得起劲,船行的快。虽艳阳当空,快船在这湖面上行走倒也凉爽。
董良、冉兴二人早将酒席摆上。两人请先生入席饮酒;先生听了愕然道:“二位壮士!此时哪来的酒席呀”
董良回禀:“这是老爷、公主早有安排,命我等将酒菜带上船来伺候先生的。”先生听了这才明白,也请二人入席共饮,于是三人入座。
先生举杯感叹道:“年兄父女想得如此周到,这般慷慨赠我重金,还派二位壮士相送,又备酒肉带来细心款待于我,不知何日有回报之时呢!”说完,三人举杯痛饮、直到黄昏。
此时,先生问:“不知还有多少路程?”
冉兴站起又忙问船工:“还有多远,何时才能到达彼岸?”
船工回答:“大约午夜时分便可抵达码头了。”
先生听了大喜!站起身来讲:“二位壮士慢用,老朽有些困乏先去歇下了,等船靠岸后再叫我一声。”
二人忙回:“先生您请!这时间还早着呢,您只管放心歇下。”
此时已夜暮降临,风力也已减弱。董良吩咐:“船工水手,摇桨橹助力,让船快行。”只见两边用桨助推,船果然又快速航行起来。不到半夜,快船便抵码头。
冉兴讲:“先生吩咐我们叫他,现在……?”
董良说:“不要叫了,一则夜深,无处投宿。二来船上又载有重金,不如我等轮留值守、各打个小盹,等到天明再叫先生。”
冉兴赞同,船工、水手们轮换打了个盹,不觉天已大亮了。
先生一觉醒来,只见董良一人未歇,其余正在鼾睡,便与董良打了招乎、慢步走出舱外,见快船早已停靠在码头上。
他走上岸来,此时先生睹景生情!不禁悲喜交加:想当时,我也是由此登船,不料风云突变天降大难,我己九死,幸得鱼仙搭救。
后又落入凶兽之口,又蒙大侠相救,几经大难而又安然无恙。今日得返家乡,也是几死逢生也!想到此,心情又是无比的喜悦,此时冉兴及水手们都已醒来。
先生与二位壮士讲:“已到我家乡了,我自然是东家。请问!早宴如何安排?”大家听了面面相觑、不便回答。
先生又道:“那好,我先上岸去,挑一上好酒店,备下两桌酒席,叫他送上船来,我等一同共饮如何?”大伙听了这才一致赞同。一会功夫,两桌酒席一起摆上,也是丰盛得很。
先生讲:“大伙一路辛苦了,一定要喝个痛快。”于是众人入席,吃将起来。先生又叫店小二再送上两坛好酒,大伙越发吃得欢畅。
此时,先生与店小二讲:“小二哥!我赏你一贯制钱,你去给我叫来两辆马车。一辆载货,一辆坐人。”店小二得了赏钱,自是不敢怠慢,不一会车马便来到码头。
先将四只红木大箱装车,董良、冉兴又去收拾自己行囊、兵器等物件。一切收拾停当后、董良对船工、水手道:“你等今天返航,回家后向老爷、公主禀报;就说我等送先生已安然到达,好让老爷、公主放心。”众人齐声回答:“好!请二位头领放心,小的们马上开船返航向老爷、公主禀报便是,不会有误。”
车夫扬鞭催马,上路前行。码头至先生家,只有四十余里路程,两个时辰功夫便来到了许家村,车马在先生家门前停下。早有家里人见是先生回家了,忙去禀报夫人也出来迎接。
大家见这两辆马车的其中一辆,上面载有四只大箱、里面装有何物?还有两位青年壮汉又是何人?大家不得知晓。
再看先生穿戴;也是锦缎加身、深靴登足,与前在家大相径庭。他们想;先生只身两手出门,怎的就车马张扬、衣锦还乡?
这时先生下车,并请两位壮士下来歇息。此时,左邻右舍都来问候先生?众人只见两位大汉将红木大箱卸下,看上去乃是沉重得很!
许先生付了车夫力资,车马也自返回。董、冉二人将大箱抬进里屋,又转身收拾自己行囊,兵器等物。
先生的小孙儿已有十多岁年龄却顽皮得很,早就想知晓箱内密秘……他在屋里便早已开起一只大箱一看,呀!乃是满满一箱黄白之物,家里人顿时目瞪口呆!
此时,董良、冉兴才讲:“这些都是我家老爷、公主,馈赠先生的礼物。”于是将四只大箱全部揭起,都是满载金银。
其中一箱,上面还加盖一物,展开一看;乃是一件金缕织成的珍珠衫。只见缕丝金光灿灿,珍珠颗颗晶莹,此物乃价值连城。
董良讲:“此件宝衫,乃是老爷心爱之物。是他祖上代代相传下来,到他手上已有近二百年了,每到仲夏季节,他只是拿出把玩,从不舍得穿戴呢!”
先生一旁听了,顿时高声大叫:“年兄啊!你这是折煞小弟也!将家传之宝、岂能随意送人。”先生大叫年兄,家人听了全都愕然,不知是何情由。
此时,夫人不解的问:“先生!这是哪来的这许多金银,还有这珍珠衫?又与何人结为年兄?”此事待后再表。
这正是:行善人不图有报,知恩人没齿不忘。先生尽职救贵人,哪知报以数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