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第一百一十二章 虚掷光阴春无迹(1 / 1)
傲然而立的姿态,倒像是向这凛冽的寒风和迟迟未到的霜雪宣战一般。
“皇后娘娘,皇上病势很沉,若是这服药再不见效,微臣也无能为力。”御医们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还是早些打上预防针比较好,若是真的出了什么岔子,也不能怪罪自己,身在帝王家,明哲保身最为重要。
“什么叫无能为力?皇上只不过是普通的感染了风寒,他还那么年轻,你们怎么可以束手无策?若是救不回皇上,你们都得陪葬!”
皇后鲜少发脾气,宫内人只道她是个好性子,这次突然发作,着实让在场众人全部都吃了一惊。
“你们赶紧商量对策,什么药好用,见效快,当务之急是让皇上把热退下去。”
床榻上的朱允炆还在喃喃自语,抓着马可卿的手一直在叫着:“羽瑶,羽瑶。”
一个年纪轻轻的太医上前一步:“皇后娘娘,可否听臣一言。”
“说吧。”
“皇上突然发病,有可能与他一直念念不忘的这个名字有关,若是能够请这个人来见皇上一面,也许心病自然解了。”
“可是,她......”
其余的太医这时候也都附和道:“有道理,皇上这是心病,这样做说不定有效。还请皇后娘娘考虑。”
马可卿双眉拧在了一起,她已经不在后宫了,现在该去哪儿找她?
奉天殿中,王钺立在一旁,听着众位大臣的议论,不免犹豫起来,这样,真的能救皇上吗?上前几步,“皇后娘娘,奴才知道她在哪儿,只是......”
双眼环顾四周,马可卿顿了然,“你们先下去吧。”
看着一众大臣都退下去了,便示意王钺道:“你在皇上身边呆得最久,快说说看怎么才能找到她?”
“燕王府。”
“你说什么?她在朱棣那里?”除了惊诧,还是想不通,这是怎么一回事?
“皇上一直想把她接回来,结果未能如愿,所以才导致病得这么重。”
原来如此,怪不得那晚看着他失意的样子,不想去赴宴,原来是有他不想见却又不能不见的人。
可是,他作为一国之君都没有办法,自己又能怎么做呢?没有人能在朱棣的眼皮底下把人偷出
来,良久无语,仿佛又陷入了僵局。
愣住的瞬间,丝毫没有听到外面太监的通传,“皇后娘娘千岁,臣听说皇上病重,特进宫来探望。”
来者是徐达,作为两朝老臣,已经很久不上朝,不管世事了,这次进宫,只是因为他接到了自己女儿的一封信,想来一探究竟。
燕王府三层重檐屋宇,一弯明月当空,江面波光粼粼。河上隐约传来萧声如泣如诉。
河边一个穿着青绿折枝散花纹绫绸裙的女子站在河边,脸上隐隐还有两处未干的泪痕,不远处站着另一个穿着不俗的侍女,慢慢地走近。
远处远来的笑声似有似无,更衬着河边的宁静异常。
“王妃,我们该回去了。”
徐妙锦转过身来,未束的黑发扬起了美丽的弧线,不由得令人赞叹,美人当如是,无论做什么动作,都是那么优雅和迷人,无关性别,无关身份。
“回去做什么,这样冷冰冰地对着墙壁吗?”徐妙锦目光锐利,更多的是带着满满的恨意。
“小姐,不要这样,王爷他到底还顾念着夫妻之情。”
“他只不过是忌惮我们徐家罢了,他不是在商议把多余的人遣送出府吗?若是我没有这层家世在,明天该出去的就是我了。”
“不会的,王爷只是为了保护我们整个王府,不让皇上疑心。”
没有回答,何苦自欺欺人呢?举目望去,江上画舫流连,灯火依稀,如同一条莹莹玉带穿过北平,蜿蜒着去往另一个城市。
两道清冷的目光一直穿透层层薄雾,将远处的山水洞悉无余。她心中无由生出奇异的感觉,仿佛在隔着重纱对视的一刻,早已蔓延缠绕的藤蔓于尘埃中悄然绽放出花朵,一瞬的妖娆后,静静亮过明光如玉。
“咱们回去吧。”晴岚听了这句话,忙山前搀扶,迈过地上杂乱无章的石子路,徐妙锦倏地回眸看江水的另一边,灯影沉沉,似乎只燃了盏清灯,依稀可见一名女子广袖静垂坐于席上,瑶琴在前,却又看不十分真切。
忽然欢快的琴音如流水般从江上传过来,这样熟悉而又缥缈,徐妙锦听着,神色微见憔悴,抬眼处,心下又被刺痛了几分。
“是他们。”她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一点一点叙述着恍若隔世的痛,晴岚刚刚要开口询问,徐妙锦往另一个方向迈了一大步:“回去吧。”
那样快乐的二人世界,自己这个正牌妻子像个多余的人,不能够埋怨谁抢走了谁,怪只怪自己爱错了人。
房间内风吹灯影,徐妙锦把刚刚写好的信封存起来,口哨一吹,从窗口处飞来了一只信鸽,灰色的羽毛,有神的双眼。
“小可,这次又拜托你了,务必要安全送到父亲手中。”绑在信鸽的脚踝处,双手将它托着,送向了天空。
接到信的徐达同时也接到皇上病重的消息,为了一探究竟,为了证明女儿信中说的女子确实是朱允炆的挂心之人,他连夜进宫,在听到朱允炆口中不住地念着那个名字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简单明了。
“皇后娘娘有何打算?”
马可卿并未推脱躲避,上前一步,微微点头道:“皇上病得这么重都因为牵挂一人,如果可以,妾身愿意付出一切代价,让皇上身康体健。
“这么说,娘娘您不反对把她接进宫?”
“若是看着他这般失魂落魄,不如让他得偿所愿,作为帝王,本就该三妻四妾!”皇后马可卿声音不疾不徐,像是清透的溪水,沉缓流淌。
“既如此,我来帮你。”
“国公当真?要知道她现在在燕王朱棣的府中,把她接过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皇后莫非在怀疑老夫?”
“不敢。”马可卿虽不放心,但是面对这个比自己父亲还要年长的开国将领,她无话可说。
唯一心存疑问的是这位老臣似乎并不看好朱允炆,也不希望立他为储君,据说当时还有向先皇力荐燕王,这时怎么会出头帮皇上呢?
看出了皇后的疑问,“娘娘不必多疑,我这么做既是成全皇上,也是为了小女的幸福。”
“好,国公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只是时间紧迫,要不快些,我怕皇上等不及。”
“放心。”
又一年腊月,王府内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快,羽瑶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又有规律,这一个月虽然是冬天,但屋子里一直都是暖暖的,因为有两个人的温度。
“明天就是腊八节,我想出去走走,顺便去寺庙上一炷香,为咱们那两个还没出世的孩子。”现在的生活很是幸福美满,只是曾经的事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好,我陪着你去吧,”朱棣思索了一会儿,“王府内多余的婢女我都发送得差不多了,只是影儿一直赖着不走,赶出去很多次都在门口跪着,只说要见你一面......”
“也是,她现在在哪儿?”自己自从回来以后都没见过她,有些话还是当面说清楚比较好。
“兴叔把她送到附近的一间屋子里了,明日去上香之前我陪你去看看。”
“这个我自己去吧,你在寺庙那里等着我就行。”
王府两条街过后,一间普通的小房子出现在眼前,“你们在外面等着吧,我进去等一会儿就出来。”羽瑶吩咐和她一起来的车夫完毕,便一个人进了屋子。
简单的布局,满是灰尘的墙壁,看得出来这里并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收拾,顶梁上面的蜘蛛网让羽瑶突然想起了曾经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苦日子。
虽然是白天,但是屋子里很是昏暗,周遭的空气冰冷的刺骨,一丝生气都没有。
缓步走进去,在床边的一角,羽瑶看到了一个蓬头垢面,蜷缩着的人影,低垂着头,眸子黯淡无光,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
“影儿?”羽瑶试探地问了一声,没有任何回音。
蹲下身来,把影儿挡在眼前的头发尽数拢到额头后面,眼前出现的人儿消瘦了许多,突然之间,眼前的人抬起头,向后退缩着,好像怕极了似的。
“你怎么了?不是想要见我一面吗?”
毫无预兆地跪倒在地,“小姐,我错了,你帮我求求王爷,不要赶我出来,不要赶我走。”夹杂着哭腔,影儿不住地磕头求饶。
“小姐,我是害过你,但是那都是被逼的,都是被徐妙锦逼的,根本不是我的本意,你原谅我好不好......好不好......”
“你让我如何原谅你?再替你背黑锅,然后被你陷害,被骗到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呆上四年?影儿,你口口声声说是被逼的,你又为什么不来告诉我的?咱们俩这么多年的情谊比不上徐妙锦许诺你的权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