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第九十八章 江晚东流闻鹧鸪(1 / 1)
“进宫一趟,皇后给皇上做的睡衣少了一些料子和针线,我给她送过去。”朱宁解释道。
“这么晚了,明天送不行吗?”
“等一会儿就回来了,要是回来晚了,你先睡吧,不用等我了。”
奉天殿极其两双,内侍一边给朱允炆扇着风,另一侧放着一大盆冰块,其实天气并不是很热,炎
炎盛夏也已经过去了,但是朱允炆就是浑身冒汗,感觉心里面好像憋着一团火。
“皇上,长公主求见。”
姑姑,这么晚了,她怎么会来?“快请进来。”朱允炆有些奇怪,自己即位以后,除了大典,几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姑姑,这位位高权重的长公主。
当初,皇爷爷朱元璋刚刚驾崩的时候,她也是替自己说过话的,虽然她的驸马梅殷到现在都态度不明,但是,朱允炆感觉这个姑姑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如今正好借此机会打一张亲情牌。
“等一下,”叫住正要去请朱宁的内侍,“朕亲自去请。”朱允炆把衣袖一甩,自己大踏步地走了出去。
在门口等待的朱宁万分没想到朱允炆会亲自出来接自己,顿时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姑姑,侄子迎接来迟,恕罪。”
“皇上您太过客气了。”
“随朕进去吧。”两个人并排走进屋子,顿时一股凉气袭来,“皇上您很热吗?”
“朕最近总是觉得浑身燥热难耐,故而在屋子里摆放了一些冰块用来降温,姑姑要是觉得冷的话朕马上就吩咐他们给撤下去。”
“来人,把这些冰块撤走。”
眼前这一幕一幕真的让朱宁有些摸不到头脑,转念一想,他这是在争取自己,便释然了。
“姑姑您这么晚来,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莫非是驸马发生了什么事?”
“不是,驸马没事,只是今天我曾去探望过皇后,在路过后宫御花园的时候,在地上拾得了这个,好像是宫内的什么人写给宫外的人求救的,我害怕事情重大,这才星夜前来禀报。”
接过那封信,信封已经被拆掉了,露出里面的用毛笔写过的内容,“梅大哥,羽瑶人在后宫,无法脱身,望相救。”
朱允炆沉吟了一会儿,眼神瞬间变得冰冰凉凉的,没有了一丝温度,这熟悉的字迹是自己这一年以来经常见到的,一定不会错。
“皇上,你还好吗?是谁写的?”
“哦,这个朕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才能够确认,不过还得感谢姑姑,这么重要的讯息不然朕就错过了。”朱允炆没有当场确认,话语之间遮遮掩掩,朱宁却一切都了若指掌。
“有用就好,姑姑会一直站在你这一边的。”
两个人默契地互相对视,“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真心待朕的人!”
第二天,朱棣兵败失踪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朝野,举国震惊!文武百官都不相信以朱棣的用兵实力会败得这么惨,不相信□□大国会败在曾经的手下败将手里。
朝堂之上,大臣们关于该不该派兵支援这个话题展开了唇枪舌战。
兵部尚书齐泰率先发表自己的观点:“新皇初登大宝,这次战斗我们又输了,为今之计我们一定
不能继续出兵,而是应该集聚实力,如果北元借着这次契机兵临城下,我们也好有还手之力!”
“尚书大人未免太自暴自弃了!堂堂大明,只是输了一阵,怎么就只剩下还手之力了?况且这次派出去的两万兵将,既不是我们的精锐,也不是主力,我们的栋梁还在,京师三大营也还在!”
“驸马说得好生轻巧,北元这次是来玩命的,我们就偏不要和他玩!”
“你们这帮文人真是迂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是因为新皇登基,我们更加不能示软,一定要打出雄风,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威风依旧!”
“要威风驸马尽管披挂上阵,也好给燕王报仇!”
“前方战死的将士们都是我们国家的栋梁,都是英雄,我们不能让他们就那么在边疆承受风吹雨打,如果各位同仁赞成,梅殷愿意披挂上阵,为国打这第二仗!”
“够了,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这样争论不休是什么样子?朕决定,不再出兵,就这么决定了!”
“皇上!”
“驸马若是还有异议,朕在御书房等你!”
“好!”
御书房,梅殷早就想到朱允炆会利用这个机会公报私仇,只见他拿出一块金牌:“好大方啊,先皇御赐的金牌是这样用来随意送人的吗?”
“先皇赐给家父的时候,并没有说不可以送人。”梅殷的目光闪着微光,“况且我只是好友之间的馈赠而已。”
“好友馈赠?那这封信呢?你准备怎么解释?”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羽瑶在你手里?你对她怎么了?”梅殷不看则以,一看,瞬间就变了脸色。
又是一天,喝过药以后,羽瑶再一次陷入昏昏沉沉中,好像又回到了很久很久之前的一个月夜。
她看到自己仍然是一个八岁的小孩,不知为何觉得很疲惫,也许是白天的时候赶路太辛苦了,令她十分想瞌睡。
影儿就在身边,那夜的月光如此恍惚,月下的藤花开到尽头,风过处,花瓣依然在风中寂寥飞舞。
那是一个秋天,秋雨缠绵,淅淅沥沥已下了几日,却始终没有停的意思。
黄叶翩飞转眼零落泥中,天地间灰濛濛一片,秋浓,已是寒意袭人。
她听到影儿在问她,“小姐,今天我们吃什么啊,就快没有盘缠了,我们该怎么办?”
很久很久以前,她好像也听到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是很久很久以前?她无力细想,只是看到梦里的自己什么话也没说。
影儿,好久没有见到她了,也不知道她在王府过得好不好,羽瑶知道她一定在王府,在朱棣身边。
突然之间,思绪好像又回到了燕王府的那间黑屋子里。
朱棣笑得像只狐狸,“你这么不听话,我就走了,以后再也不想见到你!”
见他转身离去,她心里非常焦急,不顾一切地伸出手来拉住他的衣襟。
“朱棣……不要走,”她的眼睛酸涩,喉间哽咽,“我想要和你在一起。”
“不要走。”
熟睡中的羽瑶根本不知道自己床边是刚刚从御书房过来的朱允炆,虽然梅殷没有承认,但是从他的话朱允炆就知道,他曾经也喜欢她,现在也喜欢!
自己的衣襟被拉住,朱允炆有些惊讶地看着她的面庞,无比温柔无比忧伤。他不忍心挣脱她的手,慢慢地坐回床边。
“我想要和你在一起。”
微微张启的嘴唇露出皓齿的微光,仿佛还爱迷梦中。
他静静凝视着她,慢慢地俯下头,将自己的嘴唇覆盖在她美好的唇形上。他尝到了她微咸的眼泪,像是流淌的月光。
在那一刻,羽瑶的睡梦出现了分歧,她的脑海里同时存在着两段记忆。
一段是充满隐隐的悲伤,朱棣在她的睡梦中雾一般消散而去。
另一段里的朱棣那么温柔地低下头,他的头发与她散落枕上的长发重叠,他的面颊贴近她的面颊,他美丽的眉也触到了她的眉,他优美的嘴唇贴上她的嘴唇……
感官重叠这感官,精神交合着精神,梦幻编织着梦幻。
无法以笔墨形容这天上人间唯愿不醒的梦境。
那一夜,朱允炆第一次拥抱着一个人入睡。
羽瑶将头靠在他怀里,睡得很安心,完全不知道这是朱允炆的怀抱。
而他,在接近黎明的最深黑的某一段时间也宁愿忘记了自己对怀中人的伤害,忘记了每天逼迫着
她饮下的药里面被自己下令加了醉心散。
拥抱着她,多少年来,他心中第一次有了一种温柔的触动,斜靠在床边,迷蒙的夜色,他第一次允许自己放纵思绪,从前许许多多的事情倒流回心里。
小时候,和父辈们一起骑马射箭,年纪最小的他总能得到皇爷爷的夸奖。
父亲生日的时候,他亲手做了一只风筝给他,父亲笑了,当时她觉得那是世间最美的微笑。
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时,他表面上强作冷静,却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偷偷哭了很久很久。
十岁的那一年,因为父亲的死,他成为了整个大明帝国的继承人,从此开始了战战兢兢地日子,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琼花苑的那个晚上,被皇祖父训斥的他想要出门透透气,却没有想到遇到了她,看到了那样的目光,从此,他的心中就一直存在着一个人,期盼能够再次和她相逢。
终于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到最后自己的身份还是没有能够遮掩过去,从朋友,变成了仇人,自己只能够用铁腕将她禁锢在这里。
不过没有关系,很快,她就会忘记从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忘记自己对朱棣的感情,用自己来取而代之,这就是醉心散的作用。
窗外透出的光线开始变白,朱允炆盯着自己肩头上睡得很沉的人儿,于是他又缓缓地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