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明)都人记 > 196 表里澄澈

196 表里澄澈(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2001 穿越之嫡女悍妃 导游爱情故事 论女神变男神可能性 天才小姐迷糊妃 姻缘断:妃乱大明 滴墨成锦 陌上花开缓缓归 我麻麻来自家政公司/生无可恋 王兄有过

永宁宫里,李彩凤和沈贵妃、尚薇说着闲话。

隆庆帝即位,尊世宗诸妃为太妃,沈贵妃就成了皇贵太妃,迁居到慈庆宫旁边的侧殿里。

本来以她的身份,住进慈庆宫也使应当的,但是沈贵妃自己谦让了,住进了侧殿里,永宁宫便成了李彩凤的住所。

另一个尚寿妃,她成了寿太妃,本来应该和沈贵太妃、文贵太妃她们住一起的,但是尚薇依然选择住在西苑的万寿宫侧殿里。

万寿宫主殿在嘉靖四十五年起了一次大火,还没来得及重修,世宗已经驾崩了。

尚薇如今就独自居住在万寿宫的侧殿,有时候偶尔也会来大内住在毓德宫里。她的日子一直过得自在,甚至隆庆帝都没有拆除西苑的珍禽猛兽园,因为这是尚薇和嘉靖帝时常闲逛的地方。

如今,三个女人又聚到一起说话了。

“我听说,你都见了那些外官的夫人了?”尚薇嗑着瓜子,问李彩凤:“快跟我说说,我早就想听这些乐子了。”

“什么乐子,”沈贵妃先开口了,她戳了戳尚薇的额头,道:“都是大臣、公侯的妻子,怎么在你嘴里,好像唱戏的一般。”

“我算是明白了您说的走仪式是什么意思了,”李彩凤道:“原以为是盛大的朝会庆典,没想到却是平平淡淡、规规矩矩地过了,千篇一律的人脸儿,我就压根没记住几个。”

“而且还都不怎么说话吧,纸糊泥塑一样,”沈贵妃啧啧道:“跟外廷的朝会没什么分别,怪道是先帝不爱上朝呢,扔个石子还听个响呢,朝会上说几句话,都木木愣愣的,敢情都是说给了墙壁桌椅去了。”

“说真的,你第一次见英国公夫人,她——”沈贵妃嘲讽道:“是不是又整出什么幺蛾子了?”

“她就是拐弯抹角地说了徐阶的夫人,”李彩凤道:“她怎么就找到徐阶夫人的头上挑事呢?”

“她就是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是在针对她似的,而且还看不得别人比她好,非要比她过得惨才是。”沈贵妃一语中的:“对于这样心术不正的女人,让她自己作去吧。”

“徐夫人的小儿子留在松江老家陪他奶奶,他奶奶——也就是徐夫人的婆婆,据说是很精明强干的,但是对徐夫人一直不错。”沈贵妃说道:“当年徐阶来京做官,徐夫人本来是想在老家伺候婆婆的,但是她婆婆只把小孙子留下了,就让媳妇跟着儿子走了。”

“是个通情达理的老太太,”沈贵妃道:“而当年张常氏的婆婆,英国公太夫人,就不行了。”

“张常氏的这个婆婆,是成国公家的嫡长女,出身高贵,前头的那个儿媳妇,门第不低——这样都瞧不起的,”沈贵妃道:“更何况张常氏这样破落户出身的。”

“前头那个英国公夫人,品行德行都没的说,太夫人虽然爱挑刺,但是心里倒也佩服这个儿媳,”沈贵妃道:“所以她儿媳妇去了,她也实打实地约束儿子守了一年的孝,还把这个媳妇生的长孙抱在自己跟前养了。”

“后面常氏进了门,”沈贵妃啧一声:“两人几乎就是水火不容。”

“常氏的小手段太多了,把个不屑用阴谋诡计的太夫人气倒了,”沈贵妃道:“而且那时候还风言风语的,说太夫人磋磨儿媳妇。”

“太夫人倒也有志气,”沈贵妃道:“后面不知道寻了什么大错,把常氏关进了家庙里,整整三年,据说常氏出来的时候都没有人形了。”

“她受了婆婆的气,”沈贵妃总结道:“自然看不惯婆媳和睦的人,就要寻些事出来。”

李彩凤和尚薇两个听得如醉如痴。

“说到婆婆,皇帝的母亲,杜太后啊,”沈贵妃道:“是个老实、胆小的人。我记得每次去坤宁宫请安,她都缩在角落里,生怕别人注意到似的。”

“这样的人,却碰上了个极为灵巧聪慧的儿媳妇,”沈贵妃回忆道:“孝懿皇后李氏,就是当年皇帝在潜邸的第一位王妃,这两人在一起啊,就没什么话说。”

隆庆帝即位后,追谥李氏为孝懿皇后,她所生的朱翊釴追谥为宪怀太子,长女为蓬莱公主,李氏的父亲李铭封为德平伯。

而杜太后,隆庆帝追谥为孝恪渊纯慈懿恭顺赞天开圣皇太后,迁葬永陵,祀主神霄殿。追封杜太后的父亲杜林为庆都伯,命其子继宗嗣。

隆庆一朝,因为后妃而封的爵位,也就是德平伯、庆都伯和李彩凤娘家的武清伯了。

陈皇后的父亲,在嘉靖四十五年秋天,就死了。

至于她的兄弟,隆庆帝只是把他提拔到锦衣卫里,便不闻不问了。

“不知道杜氏这样老实的人,会不会磋磨儿媳妇,”沈贵妃道:“但是李氏是不怎么敬爱她婆婆的。”

“怎么说?”尚薇好奇道。

“要是真的敬爱,她怎么会在杜氏的孝期内,生下来一儿一女呢?”沈贵妃语气严肃道:“一个也就罢了,是不小心,是偶然,两个也是吗?”

“皇帝想的是生个儿子,可以让母亲安息了,”沈贵妃道:“但是李氏,我就不敢确定她是怎么想的了。”

听到这里,李彩凤道:“我进王府的时候,杜太后去世已经好久了。我不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我知道天下的婆婆,大抵都是不好伺候的。”

“你这话说着了,”沈贵妃掩着嘴巴一笑:“世宗的第一任皇后、第二任皇后,不都是不得善终么,这二人都不是蒋太后挑的人,而是张太后。”

“我的这位婆婆啊,她看上的人是孝烈方皇后,”沈贵妃淡淡道:“最后果然如了她的意。”

“说起来,方后确实孝敬她。”沈贵妃道:“平时伺候颜色,从来没有忤逆过她的意思。她死了之后,升祔及禁日,方后亲扶宝幄、奉几筵,率嫔御行享祀,这份诚心,就是世宗也十分感念。”

三个人都静默了一会儿。

尚薇把玩着精致的水浒叶子牌,问道:“我听说,外廷的人在争执方皇后的祔庙礼仪——不是早就定下来了吗,怎么又在吵吵?“

“前几天礼臣上议,说孝洁皇后,是大行皇帝的元配,应该合葬祔庙。若遵遗制祔孝烈皇后,就是舍弃了原配。若同祔,则二后也,于礼不合。”李彩凤也看过那份奏折,隆庆帝被这些人搞得非常头疼。

“那皇帝是什么意思?”沈贵妃问道。

“国朝的礼仪您是知道的,只有原配才能祔庙。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么以后的皇帝就会让继立和本生母祔太庙了。”李彩凤沉吟道:“所以皇帝决定遵从礼臣的意见,大行皇帝升祔时,宜奉孝洁元配,孝烈主宜别祀。”

就是太庙里升祔孝洁皇后的牌位,将孝烈皇后的牌位从太庙第九室移出,安置到弘孝殿祭祀。

“但是陛下和我商量了,”李彩凤笑道:“孝烈皇后祔太庙,是先帝的遗愿,我们愿意完成。”

“在太庙第九室开辟了一个小龛,将孝烈皇后的神位安置了进去,”李彩凤道:“在皇室成员来的时候,可以祭拜;大臣们尚飨的时候,就不打开。”

“新君仁慈啊,”沈贵妃不知怎么,眼睛里有了泪花:“于情于理,两皆无憾!”

“除了这个,刑部、都察院并奏,已经开始平反冤狱了,起复建言得罪诸臣,”李彩凤道:“这是遗诏中最重要的一条,恢复人心。”

“已经初步拟定一个名单,其中已殁者杨继盛、沈炼等四十五人,尚存者有魏学曾、艾穆等三十三人,凡七十八人,已经准备恤录了,”李彩凤叹道:“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当地的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折子已经呈上来了。”

抚恤直谏诸臣,以杨继盛为首。隆庆帝追赠他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他一子为官。

“第二批的恤录名单也在拟定。”李彩凤道:“里面有三边总督曾铣和首辅夏言,但是没有胡宗宪的名字。”

“胡宗宪的死因很复杂,他不是死于大礼、大狱,也不是建言获罪的,”沈贵妃皱眉道:“而且只要有徐阶秉政一天,就不会恢复他的名誉。”

李彩凤点点头。

“除了这个,遗诏中说,采买诸劳民事即行停止。”李彩凤道:“停止营造宫观,罢各地采买,今年年初,就能省下八十万两银子呢,可以把这钱犒赏三军了。”

“只是万寿宫的修复,也要停了,”李彩凤抱歉地对尚寿妃道:“所以我还是劝你搬回大内住吧。”

“在西苑住习惯了,”尚薇笑嘻嘻道:“本来万寿宫的主殿就是先帝斋醮用的,侧殿才是就寝的地方,又没有毁伤,住在那里没什么不方便的。”

见尚薇坚持,李彩凤也就没有再劝。

“遗诏最后一条内容,就是方士人等,论厥情罪,各正刑典。”李彩凤心中忧虑,面上却不动声色:“王金、陶世恩、陶仿、申世文、熊显这几个道士,已经被收监了,就等三法司问罪之后,明正典刑。”

“他们是该死,蛊惑先帝修玄,还进妖物,”尚薇忽然开口道:“但是最后自从海瑞上书之后,先帝便罢斥了他们,不让他们再近身了。”

“所以给他们定什么罪名都行,”尚薇道:“但是不是他们的丹药,害死了先帝。”

李彩凤觉得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她或许可以挽救道门。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