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东风化雨(1 / 1)
裕王府漪蔚阁里,李彩凤正在跟冯保交代事情。
“你车马劳顿还没休息几天,我便让你接手这么多事情,你可是辛苦了,”李彩凤道:“但是没办法,王爷不在府里,陈公公陪在王爷身边,王妃还病着——偌大的王府,靠我一个人实在撑不下来。”
陈宏不在府中,其他太监都还没调/教出来,这应对府中一应事务和招待锦衣卫的事情,总不能让身为女人的李彩凤出面,就是让王嬷嬷、胡嬷嬷她们出面也不适合。
看守王府的锦衣卫,吃住都在前院,支应的事情,李彩凤都交给了冯保——她是绝对相信冯保的才干的。
冯保也确实不负所望——李彩凤把他介绍给府里诸人的时候,明显地看到好几个有地位的管事不服气的目光,还听到这些人准备明里暗里给他吃排头的风声;然而在冯保上手几天之后,耳朵里就清静了很多,再没有不协调的声音了。
“这是各个门的钥匙,你收好,”李彩凤指着一大挂黄铜钥匙,道:“还有府中人的花名册,底下这本是账目的副本——都交给你了。”
看着冯保小心地将这些钥匙账本收好,李彩凤道:“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我提。你先帮着我管一管府里,等王爷从宫里回来了,我就跟他说,让你在我身边伺候,当寿哥儿的大伴。”
当李彩凤说到大伴的时候,冯保还是有些不可置信的:“我何德何能、何德何能——”
“你就别说这些场面话了,”李彩凤忍不住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给寿哥儿带来的礼物。”
冯保在南京这地方呆的时间不短,跟着何公公见识了不少场面,也见识了不少新鲜事物。
他带给寿哥儿的礼物,是一艘佛朗机海船模型——整整二十寸的檀香紫檀木雕刻的战船模型,竖2至3桅,上面有栩栩如生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在船上形态各异:有观测天气的,有手握指南针的,有驾帆的,有摇橹的——船两旁架橹四十余枝,还装配多门佛朗机炮,看起来霸气有余,还不失周正。
寿哥儿是喜欢坏了,晚上睡觉也要抱着才肯睡。
也幸亏这模型是厚边平底,雕刻圆润光滑,上面也刷了淡淡一层漆,有这么一层包浆,倒不用担心这会膈着孩子娇嫩的皮肤。
“您是说佛朗机蜈蚣船啊,那是我亲手做的,”冯保笑道:“我别无所长,也就是这双手,倒还没有荒废。”
“是你亲手做的?”李彩凤笑道:“这可真不容易。”
“也就是打发日子了,”冯保道:“我在何公公那里,有幸见识到了汪太保公留下来的蜈蚣船,这可是当年屯门之战后,咱们大明水师缴获的原原本本的敌船。”
汪太保公,汪鋐——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倡导“师夷制夷”的军事家,创造了师夷之长技以驭夷狄的成功战例。
在中国抗击外国殖民者的近代史上,我们有过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当中,绝大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这位大明的兵部尚书,却带领人民抗葡卫国,取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早抗击殖民侵略的胜利。
在正德、嘉靖两朝中,大明和佛朗机进行过几次大大小小的有关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正德十二年,佛朗机驻满刺加总督卧亚派安达拉率军舰四艘前往中国,随行还有特使皮利司,到达屯门后,留下两艘军舰,其余继续向广州进发。
这些佛朗机人秉性贪暴,劫夺财货,掠买子女,在屯门建筑堡垒,以示有据此岛之意,于是朝廷下命广东按察使汪鋐率军驱逐屯门之佛朗机。汪鋐得令后在南头设立海防前线指挥部,具体部署与佛朗机进行决战。
当时佛朗机势力强悍,仗其船坚炮利及岸上坚固的军事堡垒,据险抵抗,所以第一回合的交锋中,汪鋐是失利了。
第一战失利之后,汪鋐就意识到了对方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制胜的关键,他秘密派人以卖米酒为由接近佛朗机人,恰好见有两位中国人杨三、戴明在船上,便偷偷与之通话,劝谕其回头为国效力,这两人也思落叶归根,于是一拍即合。
汪鋐听了杨三、戴明对佛朗机船和铳的具体描述令其如式制造,后经试验,果属利器。是年八月,汪鋐再次亲临南头,这时仿制的佛朗机铳和小蜈蚣船源源不绝地运到军中,明军的战斗力大大加强。
嘉靖元年,佛朗机首领别都卢率其所属千人准备劫掠新会县茜草湾,汪鋐得报,令明军舰队迅速出击,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生擒别都卢。至此佛朗机可以说是闻“汪鋐”二字而丧胆。
入京后,汪鋐三次上疏嘉靖帝,推荐朝廷推广佛朗机铳及蜈蚣船。为了证实佛朗机铳凶猛,汪鋐令何儒、杨三等带原获佛朗机铳进京实验。嘉靖九年八月初四,嘉靖帝御览汪鋐的奏稿后很高兴,命户兵工部议处。但当时的兵部尚书李承勋等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人不是物,拖着不办。嘉靖帝一气之下免了李承勋,命汪鋐取而代之。
所以汪鋐在任职兵部尚书的时候,大明的水师就装备了仿造佛朗机的蜈蚣船,在胡宗宪横空出世之前,朱纨和海商作战,也大都依靠了汪鋐留下来的余泽。
“这佛朗机的蜈蚣船,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历经战阵的人都称赞?”李彩凤问道。
“这种船长十丈,阔三尺,旁架槽四十余,置洗三十四,由三百人撑驾。锐发弹药如雨,所向无敌。船体狭长,两舷有槽极多,俯视形如蜈蚣。”冯保解释道:“船上的火铳用铜铸造,大者一千余斤,中者五百余斤,小者一百五十斤,每铳一管,铳弹内用铁,外用铅,大者八斤。”
“这佛朗机人的火药,似乎与中国制法不一样。”冯保回忆道:“威力巨大,远可去百余丈,木石都能轰碎了,当年咱们学了制造蜈蚣船,制造火铳,但是这个火药,好像还没能弄明白。”
”岛夷之长技,应当虚心学习啊。“李彩凤感叹着,想到汪鋐的前瞻,想到嘉靖帝——这个皇帝,能看到自己国家的不足,愿意学习先进的、外国的技术,虽然一直有天/朝上/国的傲气,但是也不是盲目自大裹足不前,与后世的乾隆帝比起来,他是个有远见的谦逊之人。
“是。嘉靖三年的时候,朝廷就仿制成功了第一批佛朗机炮,整整三十二台——拉到神机营团场上操/练了一把,效果惊人呢,”冯保道:“看到这么大的杀伤力,兵仗局、军器局和边关驻军就制造了大样佛朗机、中样佛朗机、小样佛朗机,骑兵佛朗机,佛朗机式流星炮、百出佛朗机、万胜佛朗机、连珠佛朗机、无敌大将军饱、钢发贯等十多种,总数达三,四万门之多。所以汪太保公一说佛朗机的海船先进,朝廷官员都巴望着赶紧学呢,这些佛朗机炮,在抗倭的时候也有大用。”
这个时候的明廷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还虚心学习了葡萄牙的新式战舰——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
李彩凤知道,今后的战争必然会越来越趋向热/兵/器——装备先进火器的军队,在和冷兵器的文明进行作战时,基本占有战场的绝对优势。
中国人民最先发明了火药,也最先应用于战争:公元1132年,中国南宋的军事家陈规,发明了一种火/枪,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以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公元1259年,寿春府人创造了一种突火/枪,该枪用巨竹做枪筒,发射子窠(内装黑/火/药、瓷片、碎铁、石子等)。燃放时,膛口喷火焰,子窠飞出散开杀伤对阵的敌人,这是现代霰弹枪的真正起源。
公元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金属管形火器传入欧洲,火/枪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从南宋,一直到现在的明朝中叶,中国人一直在冷兵器的战场上纵横天下,而热/兵/器,也曾一度处于领先地位。
李彩凤毕竟没有亲眼见过抗倭的战场,没有见过汪太保公抗击葡萄牙人的海战,她只是从冯保的口中,知道了这个时候的军队依然重视先进技术,千方百计地在与世界接轨。
接轨,没错,尽管此时海商泛滥,倭寇横行,尽管朱元璋的祖训明晃晃地摆在那里,禁止百姓下海——但是大航海,就是这个世界的大势,从遥远的地中海,西欧文明的发源地,到中国的东海南海,整个亚洲文明的中心,都渴盼着接触,都要注定被无可阻挡的海风席卷。
大航海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其实中国人总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真的——从航海时间来说,郑和首次航海是在1405年,哥伦布是1492年,欧洲差了87年。
按这个道理,明朝应该是第一个海上霸主,那个所谓日不落帝国的称谓,本该属于这个朝代。
时不我待啊,要么主导这一场东风,要么被这场东风扫荡干净。
“我还差点忘了,去年这时候,永淳公主给我送来了一架大键琴,你可能听说过,”李彩凤笑道:“是佛朗机人的乐器,是他们求和通贡献上来的东西——这东西我也摸索出一点规律了,还能弹几首曲子。”
“是西秦人的乐器,我也见过他们弹奏过,”冯保静默地想了一会,道:“当时有一支传教士,他们自称来自天竺,身穿佛教僧侣的服饰,但是所祭拜的神,又与佛像大为不同。当时我被何公公差遣,走了一回福州,在那里见到他们跟府台交涉,想要乘船进入南京,可惜未果。”
“那个时候倭寇流窜到福建了,整个福建戒备森严、气氛紧张,也就对他们这些人看管甚严,不同意他们的要求,”冯保道:“现在也不知道如何了。”
李彩凤本来很感兴趣,甚至还想让陆绎打探一下这些人的近况,但是想到现在比较紧张的政治气氛——便决定还是不要在此时添乱了。
“寿哥儿倒是爱那琴,只是指头短,琴键也摸不全呢,”李彩凤想到寿哥儿伸着五个指头苦恼的样子,不由笑道:“我每次弹琴的时候,他就手舞足蹈的,爱作怪呢。”
李彩凤算了算时间,让白茅过来,吩咐道:“你去把寿哥儿叫来,他也临了一个时辰的大字了,该歇歇了。”
“再去灶上把那煨好的胡桃芝麻粥端过来,娥姐儿也该进食了。”李彩凤又加了一句。
娥姐儿是个女孩,所以不如寿哥儿受重视,乳母只有两个,不像寿哥儿有四五个的待遇。不过女孩的食量真不大,所以两个乳母的奶也够吃。
这个时代没有奶粉,李彩凤比对了一下牛奶和人/奶的营养价值,觉得还是用人/乳喂养比较好。
娥姐儿已经大半岁了,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听不懂的语言,李彩凤抱着跟她玩耍一会儿,忽然帘子被呼哧一声掀开,白茅惨白着脸跑进来:“寿哥儿——寿哥儿烧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