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日之升(1 / 1)
嘉靖三十七年八月十日,是嘉靖帝五十一岁的寿辰。
李彩凤跟着刘司药和周典药站在谨身殿前面的空地上,谨身殿就是保和殿,只不过现在还不叫那个名儿。
大红色的白护领短襦,下面是蓝色马面裙,头上终于戴上了饰有珠花和顶簪的帽子。现在的李彩凤已经是正八品的掌药了,一个月前太医院的考核就下来了,她也算是毫无悬念地顺利通过了,隔天尚服局就送来了相应品级的衣饰。
想到这里她还是有一些高兴的。她把这个归功于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四月的那一场灵芝酒的风波,最后还是让她安然无恙地度过了。冯保从将作监拿了两个一模一样的葫芦瓶,装了李时珍自己炮制的灵芝酒呈了上去,居然还被嘉靖帝褒奖了,尚膳监和尚食局同时都得了赏赐。
李彩凤一直提着的心也放下来了,她倒也全然忘了自己平时是怎么用功读书的,只觉得这是自己遭了大难之后,上天补偿给自己的福气。
李彩凤举头望望天,太阳都还没有出来呢,八月的清晨微微浸凉,但是她面上的皮肤却不怎么润泽,鼻子里也干涩地紧。
李彩凤正在考虑打喷嚏的可能性,没想到站在身后的一个女官却先打了个喷嚏出来。
人群虽然免不了一两声窃窃私语,但是一个喷嚏的声音还是挺响亮——宫正司的嬷嬷马上就寻声而来了。
“我说谁这么不懂规矩呢?原来是今年新册的女官。三十五年那批宫女子进来的吧?”那嬷嬷很是不留情面,把人直接从队伍里提溜出来,让她面壁站好,接着训斥道:“两年了,规矩还是没学好吗?真真是上不得台面!你以为就是打个喷嚏这么简单?要是你在道贺的时候打了,看看骨灰能不能填井!”
那女子被训得小声哭了起来,让嬷嬷愈发恼怒:“今儿是陛下的万寿,你还敢哭?我看你也不用在这儿行礼了,哪来的回哪去吧!”
李彩凤看到前面的女官都没有回头,她也不敢回头看。只等到前面宫正司的嬷嬷们都围过去的时候,才快速地回头看了一眼。
这一眼就让李彩凤惊讶不已。
因为那个打了喷嚏的女官,就是司计司的杨翠英!李彩凤知道她上个月也升为了女官,送来衣饰的姑姑提到了她,说她聪敏,干活也精心。
李彩凤克制住了想去摸鼻子的手,暗自庆幸道自己没有提前把那个喷嚏打出来,否则受罚的就是自己了。
所幸杨翠英也没有被赶回去,只是让她站到了队伍的末尾,给她存了一点脸面。要不然,不能参加朝会的女官,会被宫人耻笑一辈子的!
不仅是前朝有朝会,后宫也有,最普通的就是朝见皇后的元日大典。这个时候的皇后是一年中最威风的时候,她享受的是如同外廷百官一样的外命妇的朝贺,再加上后宫有品级的妃嫔和女官的大礼!
除了这个,还有一年一度的万寿节,就是在皇帝的生日之时,后宫妃嫔和女官齐集谨身殿前向皇帝道贺,隔着华盖殿等外廷百官、公侯们盛服仪表,排班向皇帝贺寿礼完成之后,就轮到后宫的妃嫔、女官们行大礼贺寿了。
谨身殿,在此时还不是用作殿试,而是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要此殿受贺,是受贺的地方。这个殿,就是前朝和后宫的分界线。
太阳终于升起来了,此次万寿大典的相关守卫、仪仗、司乐人员却已经各就各位了,奉天殿前的丹墀上,陈设卤簿、仪仗。手持金瓜、斧钺的金甲卫士,从大殿丹陛开始一直排列到午门内。
专司报时的司晨郎位于大道东侧,他看着日晷到了差不多卯时一刻的时辰,就示意对面的侍者可以鸣鞭了。
鸣鞭侍者四人,持着丈余长鞭在殿前广场上卯足了一口气,随即抡起了鞭子,清脆而后音沉重的鸣鞭声顿时响彻了长空。
响应鞭声的,是前门五凤楼上由慢而快、由弱转强的的钟鼓声。五凤楼其实就是午门,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午门中有九间重檐正楼,两侧各有两座阙阁,共五座楼阁,行如凤翅,京城人爱称个“五凤楼”。
听到鼓声,女官队伍顿时肃然,再没有一个窃窃私语的,俱都端端正正拢袖面南,李彩凤也站得直直的,她很想看看奉天殿前百官朝贺究竟是什么模样,但是只能看到华盖殿的后殿,听到前面击鼓、击钟的声音。
想来这场面应该很宏大才是吧,李彩凤知道今天站在这里的妃嫔和女官加起来竟然有近四百名,而前朝的官员人数应该更多。
第二遍鼓声响起的时候,午门已经大开,公侯百官由左、右掖门而入,来到丹墀东西两侧,肃立静待。
内廷仪制有宫正司嬷嬷掌纠,而外廷的百官仪表言行,则是有专称的纠仪御史来回盯着,要是有那礼服不整的、面带倦容的、大声呼喝的、往来取笑的,就会被两位纠仪御史揪出来。在这个时候被揪出来可真是要颜面扫地了。一样的道理,内廷也是。所以杨翠英被揪出来的时候,很是让几个新女官胆颤。
礼部右侍郎袁炜来到华盖殿向嘉靖帝行礼,嘉靖帝已经由太监服侍着穿好了衮服,在袁炜的恭请下,驾临奉天殿前。
明扇一打开,早就准备好的教坊司开始演奏乐了。两名外赞官员便高喊:“排班列队——”
站立在丹墀东西的百官赶紧转变为入殿的队形,有序进入大殿中。
赞礼官高呼:“拜——”
官员们行四叩的大礼,然后老迈的严嵩颤巍巍站出来:“臣,内阁首揆严嵩,率百官恭贺陛下圣寿,伏惟陛下——”
身后的百官一起同声道:“春秋永继,奉天永昌!”
高坐龙椅的嘉靖帝颔首道:“感赖卿言,愿与卿等同之。”随后有两个太监出来,接过装着百官贺表的箱子进殿,音乐渐渐停止,同时百官起身。
这个时候,外廷的官员贺词结束,就轮到后宫的一众人等了。
沈贵妃看到前方赞礼官的示意,就带着身后的宫人行肃拜的礼节。
肃拜乃是女子专行的礼节,郑注《少仪》曰:“手拜至地,手至地如男子稽首,然则妇人敬之至,而手拜,正犹男子必敬之至,乃稽首也。”举首下手,跪而行礼。
李彩凤拜倒在地,觉得腿上绑了护膝真的很是便利,最起码不被翘起来的砖石膈到。
沈贵妃贺道:“臣妾皇贵妃沈氏,率妃妾、女史三百七十六人,恭贺陛下圣寿,伏惟陛下——”
李彩凤跟着殿前的所有人大声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这么有水平的句子出自《诗经·小雅·天保》,是沈贵妃费苦心挑出来的。嘉靖帝在奉天殿里听得清清楚楚,果然龙颜大悦,不同于刚才回答百官贺寿时的例行公事,他展颜笑道:“卜尔,万寿无疆。”
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同样也是出自《诗经·小雅·天保》!
就是后宫与朕同休的意思!嘉靖帝的话被赞礼官传过来,一时间人人面上有光,皆大欢喜,连李彩凤也不觉带了笑。
接下来就是宣读皇帝的旨意。
嘉靖帝的旨意自然是内阁早就提前拟好的,一串串让李彩凤听不懂的陈词滥调,无非是说什么皇帝过五十一岁的大寿了,普天同庆,海内共称寿,全国出了多少多少祥瑞什么的,又长又晦涩,让李彩凤只想打瞌睡。
前朝的官员们也是听得难捱,好不容易等到“钦此”这两个字出现了,不由得长松一口气,就等着赞礼官赞礼官高喊一声:“山呼!”的时候——
丹墀上的黄锦把黄绫放到托盘上,居然又从后面拿出了一个圣旨来!
严嵩和徐阶不动声色地皱了皱眉,而丹墀下的百官也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
“肃静——”纠仪御史卯足了中气呵到。
百官只好俯首听旨意。
咦?听来听去,居然跟咱们没关系!这居然是一道赐婚的旨意,而赐婚的对象,是刚刚丧妻四个月的裕王殿下!
通州女陈氏,含章蕴美,端良著德,堪作良配。
然后再一听,居然下个月就要完婚!
百官本来就对裕王妃李氏葬礼仪制之薄窃窃有言,如今再一听嘉靖帝已经选好了裕王继妃的人选,不由得面面相觑,交换着莫名的神色。
而跪在丹墀下的裕王,俯着头,根本看不到脸上是什么神色。倒是旁边的景王,轻轻“哟”了一声,小声笑道:“三哥好福气啊。弟弟我先给您贺喜了!”
裕王肥胖的身体费力地站起来,轻轻推开了前来扶他的小太监,恭恭敬敬接了圣旨,才转头对景王道:“到时候一定请四弟过府喝酒。”
景王不屑地哼了一声,倒也没有再说话。
严嵩老眼昏花了,没有看到这一幕,倒是徐阶因为是次辅,离得近,看得清清楚楚。
徐阶的眼中划过了一道莫名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