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靡不有初(1 / 1)
第二日一早,袁德懋就走了,只装了几个早上新烙的葱花大饼子,又接了一壶水带上。李老爹本来要送他进京,但是袁德懋坚决推辞了。
其实昨晚上三个人都没怎么睡好,李老爹手忙脚乱地把长栓的屋子收拾出来,又架了个炭盆放在门口,待里面空气暖和起来,才放心让袁先生睡了。
结果这一晚上,说来好笑,李彩凤没听到李老爹平常如雷的鼾声,反而听到了他多起了两次夜的声音。倒是袁先生的屋子静悄悄的,一丝声音也没有。
送走了袁先生,李老爹折回来,满面喜色盯着李彩凤上下看,道:“大丫啊,没想到你还有这福分,既然袁先生说了,那便十成十做的数的。老爹从现在起就要给你攒嫁妆了啊。”
李彩凤不理他这茬,反道:“老爹啊,这袁先生是什么人?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啊?”
李老爹招呼丫头坐在院子里择葱,自己站在井边打了一桶水出来,倒在菜盆里。看着闺女皴裂的手浸在水里,不由道:“大丫啊,看看你的手,虽说庄户里的农妇都这样,可是你不能不爱惜你的手啊,你将来可是要嫁贵人的……”
嘟嘟囔囔半天,李彩凤虽然不以为然,但还是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看了看。只见自己的一双手手型倒还可以过目,只是上面遍布细碎的伤口,有的是针眼,有的是洗衣服时变硬的麻布划拉出来的,还有自己生火时不小心被火星烫出的小疤痕。手心里还有几个老茧,双手一撮自己都膈的慌。
这样一双手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哪还入得了贵人的眼睛?估计李老爹心里也难受的紧,道:“过几日爹带你去娥儿堂买点胭脂水粉来,你也不小了,正该用了。要是你娘还在,爹就不用操这心了。”
李彩凤心里一动,她心想也许这就是个契机,能从李老爹嘴里套出话来呢。于是边洗菜边说:“爹啊,你还没给我讲袁先生的故事呢。怎么他说什么你都信啊,要是他是骗你的呢,昨天晚上我可是听他自称是锦衣卫的人呢。”
李老爹呵呵笑起来,把洗菜的浊水倒进院子旁边的土坑里,方道:“你既然想听,爹就讲给你听,信不信就由你吧。”
十几年前,李彩凤还没出生的时候,李老爹跟着泥瓦匠的队伍,到禹州参加了周王朱朝堈的王陵建筑。
当时的朱朝堈刚刚袭封周王,但是已经与以往的周王一样,开始关心起自己的陵墓了,希望自己能在阴间也得到同样的享受。而且这位年轻的新周王肩上还有一个重任,就是营建自己的亲身父亲,刚刚被追尊为周康王的朱勤熄的陵墓。
说起来这历代周王的王位承袭有点奇怪,从明英宗时期的周惠王开始,就没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长孙,当然是在长子已死的情况下;等到这个长孙当了周王,没过几年,自己的长子也死了,所以他学着自己祖父的做法,把王位也传给了自己的长孙,也就是现任的周王朱朝堈。
不是说朱朝堈的爷爷没有儿子,其实他有十五个儿子,在朱朝堈的父亲不幸去世后,仍然有十二个王子活得健健康康的,其中也有几个是正儿八经的嫡子,可是这王位就愣是没落到他们头上。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受到了明成祖夺位的刺激——按理来说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第一任周王朱橚,很有可能就是朱棣的亲弟弟,一个娘生的。
当年靖难之役时,天下人都知道朱棣不是孝慈高皇后所生,只有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出,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一定坚持让朱允炆继位的原因。在太祖爷的心中,只有长子所出的孩子才是自己真正的嫡脉。只是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利用修纂永乐大典的机会,改了起居注和太祖惠文帝的实录。
在经过刻意修改的实录中,朱棣变成了马皇后的嫡子,与太子、秦王、晋王和周王都是马皇后亲生的。而太子秦王晋王早死,朱棣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远远胜过朱允炆继室子的身份。
当时天下人慑于其威,没人敢站出来指责;而朝中的兖兖诸公,一半是靖难之役的老部下,还有一半是类如杨士奇胡广这样深谙为臣之道的老狐狸,就连大才子解缙也因为有了修纂永乐大典、能完成毕生心愿的的机会,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别说什么科道言官,那是早都被朱元璋杀怕了的,再遇到一个可与□□相媲美的皇帝出来,这些惯会见风使舵的官员们比谁都学会做缩头乌龟。当然,还有重要的一条是,明成祖早早丧母,确实是抚育于马皇后膝下的。
明成祖的身世存在疑问,他生母的身份是宫廷中不能提起的存在。朝中的大臣和宗人府只需要知道他确实是□□的亲身儿子,并不关心他的生母是谁,因为不论怎么看,朱棣都不会有当皇帝的可能性。等他当了皇帝,修过起居注的人要么去世了,要么闭口不言一辈子,这样渐渐地,朱棣就成了庙堂之上最合法的存在。
朱棣当了皇帝后,虽然恩抚诸位藩王,但是却慢慢收回了他们手中的兵权,而且时刻派人侦查诸王不法事,以便有正当理由削爵。哪怕曾让朱棣许诺过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权,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偿,反而被削掉了朵颜三卫,迁到了不毛之地的江西。
宁王朱权郁郁而终,他的子孙后代怀恨于心,导致了正德年间的宁王叛乱。
但是这中间却出现了一个特例,就是第一代周王朱橚。
朱橚在建文朝时被贬为庶人,流放云南;而后又囚禁于应天府。还没等到朱橚被弄死,建文帝就下台了。而朱棣继位后,十分照顾朱橚,不仅恢复了他的王位,而且还加禄五千石,年岁觐见,如家人礼。
过了几年,有人指控朱橚谋反,在明成祖的执政生涯中,因谋反这一条罪名斩首的人不计其数,很多时候都是宁可信其有。但是周王在如此指控下,只是顿首谢罪,明成祖便不再追究。虽然后来周王上交了三卫,但是由此可见,朱棣对周王朱橚的信任和器重,是当时诸王中不多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更为奇怪的是,等到太子朱高炽即位后,也对这位叔叔另眼相待,加禄至两万石。甚至后来的君主,像嘉靖皇帝,甚至还拜谒过历代周王的陵墓。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周王朱橚是朱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是与皇家最亲的血脉传承。
但是,历代周王却对长子嫡孙这一条□□时的铁律奉若圭臬,嫡长子死去后王位不会传给其他儿子,而是传给了嫡孙。
李老爹可不管历代的周王是怎么想的,因为在他看来,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是不值得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