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异能集装箱 之 灵骨指 > 14 第十三章:寻找活在民国时期的人

14 第十三章:寻找活在民国时期的人(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黑篮紫原]MONSTER [琅琊榜]阁主夫妇日常 倾城诀:古城遗恨 普通人生活在猎人世界的可行性 枫澐际会 在天亮的时候 网配之蛊公子 飘飘御仙 流云飞秀 校草同居有秘密之若雨无言

我从李老的表情看得出他可能是对我寻找的这些东西有了兴趣,确切地说李老可能是对那首篇日记的内容提到有关于清皇陵盗墓的事情感兴趣。

当李老问第一遍时,我就犹豫要不要把《志异经》的事情说出来,还是说像以前一样隐去手抄残本《志异经》的内容,只说三幅草图和日记的事情。

但回头一想,李老他是一名考古爱好者,对古文物的认识和鉴定不亚于一个真正的考古学家,皇陵内的陪葬品绝对是最顶级的珍宝和顶级的文物,而首篇日记中提及的玄之又玄,奇之又奇的奇宝就更惹人遐想。

我猜测李老认为我探险寻宝的动机可能是在找寻关于清皇陵内丢失的部分珍奇宝贝,但我真正的目的并不在寻找宝藏,宝藏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线索,就如同我现在要寻找这个叫张贤平的民国时期的人一样,同样也只是个线索,线索的终点就是《志异经》。

最后我还是选择隐去手抄残本《志异经》的内容,但我却将其余的日记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李老,或者说是回答李老的问题。

我从背包里拿出了一个本子递给李老,说:“这就是我的发现所有日记,您可以看看。”

我给李老的这个本子是一份《志异经》第十七页以后日记篇以及三幅草图的复印本,里面总共有张贤平自述的二十三篇日记,而关于前十六页记载《志异经》的内容没打算说出来。

我对这二十三篇日记的内容分析过很多遍,这二十三篇日记的内容大致上都是围绕着张贤平接受大帅命令后的五年时间内,一直在河南境内寻找关于东陵地宫内的那件被他自己称为“玄上玄、奇上奇”的奇宝上面。

一开始我以为被张贤平称为“玄上玄、奇上奇”的奇宝便是《志异经》了,可他留下的日记内容中没有提及《志异经》中记载的关于异人异能的任何信息,甚至就连“志异经”三个字都找不到;再加上记载《志异经》的纸质与记录日记纸质完全不同,所以我推测张贤平要找的“玄上玄、奇上齐”的奇宝是另有其物。

不过我想,既然《志异经》能与张贤平的留下的日记以及三幅草图装订在一起,并且还是用相同的防腐方法处理过,我想这被张贤平称为“奇上齐、玄上玄”的奇必定与《志异经》有什么联系,至于其中的联系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李老接过我手中的复印本,李老夫人也在第一时间将李老看书用的金丝眼镜递到了李老的手中。

李老有些鼓瞪的双眼,透过挂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仔细地翻看了起来……大约十分钟之后,李老将复印本还给了我。

我接过复印本时正准备开口询问李老有些什么建议时,就看见李老摘掉眼镜后闭着眼睛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揉自己的太阳穴,像是在养神,又像是在想些什么?

不管李老是不是在思考还是在养神,我不敢去打搅,只能坐等着。心中犹豫不定地想着要不要将《志异经》的前半段关于异人异能的记载内容也一并告诉李老,如果我真的说出关于《志异经》的事情,不知道李老会持有一个什么态度看待《志异经》?他可能会认为《志异经》这是一部玄幻故事。

这种事情并不是谁都会去相信的,我虽然相信这是真的,可是到现在为止我并没有亲眼见过有谁有这样的异能,也没有找到能证明《志异经》上所记载的异人异能是真实存在的证据。

过了一会李老夫人将泡好的一杯茶端到了李老面前叮嘱李老喝茶,然后顺手将李老的金丝眼镜又拿走了。

李老喝完茶后好一会才出于意料地对我说道:“我们还是先说说你要找的这个叫张贤平的人吧。”

我听完李老这句话后先是一愣,心说这思维跳跃的也太快了,我都还有点更不上节奏了。

我点头“嗯”一声后,就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等候李老的下文。

李老这次没有卖什么关子,他直奔主题就道:“虽然从军人的身份寻找无望,但是可以从名字和出生地入手。”

我有些不解地问李老:“从名字和出生入手?”

李老听我这么一问,立即就用导师的语气解释道:“你给我的第二篇日记中有提到‘旧河北道’这四个字,其实旧河北道不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在唐代,‘道’是地方行政区名,直到民国初期废府置道后,才有了河北道……”

关于河北道的来历,我是知道的,因为在一年前我便对张贤平留下的二十三篇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地名做过一些调查,其中张贤平提到自己的家就在旧河北道。

民国初期废府置道后将卫辉、彰德、怀庆三府改为河北道,后来在民国十六年又废道改市,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道又叫豫北道。

河北道分别管辖着河南西北地区的二十四个县城,其中有武安、阳武、沁阳、安阳、汤阴、新乡、封丘、延津、林、温、滑、浚等等二十四个县城。

果然,李老接下来讲解关于河北道和我理解的一样,最后李老说:“后来道被废除后,河北道便不存在了;解放后各地区被从新规划,河北道其中的这二十四个县城中有些被规划成了地级市,你看看我给你的地图。”

我立即展开李老一开始就给我的地图,等我看清地图时,才发现这是一张河南省境内的地图。

接着李老又提醒我,说:“第二篇日记中有提到三个四个地名,其中有濮阳普照寺、开封、郑县,最后是旧河北道,郑州在解放前就叫郑县,而郑州的上面便是旧时河北道管辖区,便是我用红笔圈住的地方。”

在李老的指点下,我看到了地图上标示的济源市、焦作市、新乡市、安阳市用红色的笔圈住的地方正是旧时河北道的管辖范围,其中我还看到有用蓝笔起来的几个地名,它们分别是“武陟县、沁阳市、温县、济源市、孟津县”。

“我分析推断出的第一个范围和方向这个位置在安阳。”李老说的很仔细,我也听得很认真。

李老解释道:“为什么说是在安阳呢?从字面上分析来看,第二篇日记中提到‘辗转南下’四个字,我们可以从反方向去推论;试想,如果他不是辗转回家,而是变成直接回家,那说明他可以濮阳直接进入旧河北道回家,濮阳的左边便是安阳,安阳也属于旧河北道管辖地区。如果反推论成立,那么他的家就有可能在安阳,这是第一个从反方向得出的第一点论证。”

“你再看第二个点论证,如果我们顺着张贤平走的路线来看,从濮阳南下到开封再到郑州回家,他在绕圈,这符合‘辗转’这个词的意思,这是第二个点论证。至于他为什么用河北道这个大的范围来代替自己的家乡,这只能说明他不想暴露自己或者是在保护家人。”

李老从第二篇日记内容中推论出的这两点论证很有力度,我根据李老的推断出结论,再次把目光转移到了地图上安阳市的地理位置上,其中“安阳县、内黄县、林州市、滑县、汤阴县”等几个地名也同样用蓝笔圈起来了。

此时,李老又咪了几口李老夫人刚沏好的茶后,让我拿出那张纸,说:“现在我们再进一步的假设,从名字入手。”

我按照李老的意思看了看纸上写着的几行字,其中上两行写着的是“承德续家远,进取昌宗盛,善颂周唐礼,传厚再道贤”;中间两行写着的是“宗由通德传,承祖士为先,显达盛英贤,永开泰日远”;下三行写着的是“国家兴昌,祖功光显,宗德茂崇,贤辉先绪,世代新风,庭献沛震,后澤其长”。

我看完这像诗不像诗,像词又不像词的几行字有些不太明白地向李老请教。

李老解释道:“这是我托朋友弄来的河南省境内三大张姓的家谱辈行表,并且都在河南北部、西北部生活。你再看看我用绿线标示的地方,其中我知道汤阴县有个叫张家屯的地方就有一个张家祠堂,张姓在那里是大姓。”

听完李老这么解释,我顿时明白了李老所说的从名字入手的办法了,原来是从张姓家谱辈行表中寻找线索。

我立即就在地图上寻找到了李老所说的用绿笔标示着叫“汤阴县”的地方,同时眼睛也亮了起来。

我心说,说不定那张贤平就来自汤阴县那个叫“张家屯”的地方。

接下来李老又继续把他从名字推理出来的几种可能性来作为线索参考,比如说以前的人取名字都是按照家谱辈行表中的字来取名字,很明显张贤平中的“贤”字便是家谱辈行表中的其中一个字。

张姓在千家姓中排名靠前,并不是每个地方的张姓都同宗,有的便是改张的,也有因为某些原因从原家族中搬迁出去的家族,同样这些搬迁出去的旁系家族的家谱或许从新换了新的家谱辈行表也很正常。

总之,如果能找到这些其他张姓家谱中带有“贤”字也可当成线索来调查。

李老还建议说,调查的方向主要放在村镇,因为几十年前的文化运动中,很多住在城市的大姓中的族谱或家谱都在文化运动中遗失了,但是一些村镇中生存的人可能还有可能保存族谱或家谱,这样调查的范围就缩小了许多。

最后,在李老的一系列的推论下得出的结论是张贤平的家乡最大可能性的地方在安阳市的某个地方,而我此去的第一站便是汤阴县这个叫张家屯的地方。

李老知识渊博,人脉广阔,作为学生的我佩服万分,对于李老的给予的帮助,我更是十分感激。

临走时,李老还有李老夫人硬是留我吃晚饭,我不好推辞便留下了吃了晚饭后才回到出租屋。

当天晚上我便将李老提供的信息整理出来,接着下来的三天里,我在李老提供的信息基础上收集了更多的资料,然后做出了一份极为详细的“找人行动计划书”。

准备完这些,我踏上了去太原的火车,然后转车去安阳,最后到汤阴县那个叫张家屯的地方。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