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章:志异经(1 / 1)
七零年代末,落后农村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也许因为一场简单的感冒得不到及时治疗,便会丢掉性命。
从我记事起,就听父母说我上面有个哥哥,哥哥三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不幸夭折,直到一年后我的出生,父亲才从是去哥哥的悲痛中逐渐走出来。
从此,父母在我身上有了寄托和期望,正因此,我的性格里有一部分像男孩子,我从来不穿裙子,喜欢爬树和玩弹弓。
有人说我像个男孩,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说,农村长大的女孩经得起折腾。
人生的轨迹,就如同小时候玩过的弹珠,总是会有某些因素,决定着弹珠滚动的轨迹,人生的轨迹也有遇到很多这种决定性的因素,这些决定性因素,简单到也许就是一句话,也许是父母强迫性的意志,又或许是一场亲身经历的自然灾害。
而改变我的人生轨迹的,却是一本残缺的古书。
九四年,我以全县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实验高中,因此,我每个月才回家一次,并以每月至少两封家书告知父母我在学校各种情况。
记得临近高一期末大考,由于学习紧张,我超过一个月半没回家了,父母来信问询问原因,收到来信,我才知道那么长时间没回去了,于是决定这个周末回家,等安了父母的心后再全力冲刺期末大考。
回家后一下远离学校紧张氛围,整个人一下子变得尤为轻松起来,空闲下来帮助母亲收拾屋子,心血来潮间,把我的专属书箱搬出来整理了一遍,然后晒晒太阳,那是积攒了十年的书本,从幼儿园到初中的课本以及课外读物。
我的书箱,就如同纪录我过去童年的相簿,一本书就是一张老照片,让我狠狠地回味了一把自己童年的幸福快乐时光。
当我打开大红木的书箱,一股书香之气朝我铺面而来,随着我的细心整理,一本旧黄油色的线装古书,出现在了我的视线中。
这本古书一出现便吸引我的眼球,我顿时放下手中的五本小学课本,然后拿起了这本古书口中疑惑念道:“《志异经》?”
这旧黄油本子,好像是我小学四年级放学打扫卫生时,从一个校工伯伯那里捡来的,我当时看它有一股香味,就没舍得扔。
现在闻起来,似乎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这种香味有妈妈亲手做的桂花糕的舒香,其中还夹杂这一点淡淡地橘子皮气味,闻一闻,还有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
《道德经》《金刚经》《华严经》等各派经书我听说过,唯独这《志异经》是什么,我却没听过。
有人说:“人类最大的动力来自最原始两样东西,一是欲望,二是好奇心!”
我认为有理,也就好奇害死猫一回。
翻开《志异经》的第一页,这是一本通篇用古文言文写成的文章,其首言写道:“天经为卦,地经为子,奇经为异,卦乃象之变化,子乃之理变化,异乃神之变化。天覆地载,物数亿万,物理其变,应乎天道,物神玄异,易象逆道。志异奇经,载数象之变化,理玄奇之幻妙,诸天人物,皆入圣超凡……”
一路翻过,很快翻到第十六页,这前十六页中,全是用文言文记载着一些看上去,很有玄幻色彩的异人异事,就如同现在的幻想小说一样。
比如第一个故事叫“第六阳指”,说的是有一种人,天生右手就有六根手指头,这样的异人,能够复制别人的记忆和能力,前提是必须要摸到对方的骨头。
第二个故事叫“邪眼花瞳”,这说的是一种天生眼瞳异于常人的人,如果你与这样的人对视一眼,那么你的此时此刻的想法就会被对方知晓,前提是必须要四目相交才行。
这前面十六页除了开篇首言之外,一共记载了五个故事,分别是“第六阳指”、“邪眼花瞳”、“借尸还魂”、“未卜先知”、“鬼隐□□”。
但从第十七页开始,原本的文言文忽然变成了用几近白话文所写的日记文,其中开首两篇内容如下:
“民国十七年五月初,鄙人张贤平,从大帅身边警卫连长新调任于谭师长座下任参谋,暗中配合谭师长筹划入东陵地宫寻宝,历经多日,终入得皇陵地宫,盗皇陵志不在金银财宝,实乃是为一件‘玄上玄、奇上奇’之奇宝。”
“八月初一深夜,鄙人在大帅内堂听令,而后大帅于书房中取一份手抄书纸交付我手中,命我依照宣纸上所言行事。拂晓,收拾行装,将所分配之财宝,金砖十块、翡翠、宝珠等共计一百六十二件宝贝,一并包藏妥当,随即踏出军营执行大帅之秘命。”
这两篇日记的落款处有一个印鉴,印鉴上刻着“子言信印”的小篆字样。
看着这《志异经》的十六页以后的日记文,我很快联想到了一些画面。
心想,明国十七年不就是1928年吗?东陵地宫,那不是清朝慈溪太后的陵墓吗?难道,是历史上震惊中国的东陵大盗?
接着,我手捧着这《志异经》,一页接连一页地认真读了下去,就像读一本我喜欢的侦探小说一样。
不一会,这《志异经》的二十六页内容被我翻完了,当时的我也只当是几十年前的旧闻秘史,读过就算了,随手又将它放入了书箱中继续整理书箱。
第二天回到学校后又开始进入紧张而快节奏的学习中,一连如此过了两个多星期。
这天下午的语文课,语文老师准备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一次模拟考试,考试并没有什么,可是最后那道作文题却是始料未及,题目是用文言文做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人、事、景、物等等均可以写。
这篇作文着实难倒了不少同学,我灵机一动,想起了前些时候看过的《志异经》,于是我运神思量片刻后,在试卷上提笔写道:“别论《聊斋》。”
主题确定之后,我灵感如泉涌,立即在题目下方继续写道:“《天工开物》首曰:“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然天覆地载,物数何只亿万,无奇不有乎?物理其变,应乎自然,然其异变者,不再其中。古往今来,鬼神之言凿,乃愚者之愚也。”
“充闻蒲先生之《聊斋》,书中诸多妖鬼精怪之能事,乃掩人之耳目,实有奇人,超脱自然,逾越法则。然先生无以言说,固寄托诸天神鬼虚无之物。物理之变化,玄奇幻妙,此非魔法仙术,西洋有词,谓称‘异能’也。”
“实闻三岁之孩童力大如牛,又闻古稀老朽返老还童,再闻七尺人身缩骨占鼠洞,后闻目穿石墙等等,异能乎?然蒲先生叙写《聊斋》中妖鬼精怪之能事,飞天遁地,幻化无穷也,神通乎?神通既异能,异能既神通,贵在其度也。”
文章落成,自觉意满,没想到我这一时的奇想之作,变成一颗好奇种子在心房中发芽了,最后种子逐渐变成了参天大树,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不过种子想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历经风吹雨淋雷劈的考验,当下我的考验就来了,这篇文章被语文老师过目后,我直接被她老人家点名道办公室内狠狠的训斥了一顿,理由是,我思想不端正,不务正业,搞歪门邪道!
搞的我就像是个思想盗窃犯一样,心里着实郁闷委屈了好一阵子,这种状态直接影响到了期末大考,最后成绩下滑,弄得个上榜批评。
没想到这股怨气被我潜移默化,在寒假期间,我开始写一些关于异能的小故事,后来寄给了各大报社,而这些异能故事的出处,正是我借鉴《志异经》中前十六页所记载的各种关于那些神奇之事。
由于没有小说写作方面的经验,一开始的好几封作品都被退回,后来的一段时间内,我还专门学习了如何创作小说等各方面的知识。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一年多来的努力,终于在高二下学期,我的一部名为《灵骨指》的科幻超能力短篇小说,被某报刊刊登了。
当时把我兴奋得一宿没睡,这部《灵骨指》是我借鉴《志异经》中,第一个故事“第六阳指”改编的,其中原文如下:
“天命第六阳指,触骨生能事。闻,先秦如州一童,天命第六阳指。于田间嬉闹摸得一骨。翌日,能诗画,善歌赋,吟唱不断,引众称奇,曰:神也。翌年,官拿一商户,曰谋财害命。报案人乃神童。然商有罪,有证之,与神童合,如出一辙,实乃神人也。后闻,神童田间所得之骨,乃被害之人骨。童曰:“命案之时,乃亲眼目睹之。”。诚,天命第六阳指者,异人也。
这段故事说的是:有人天生右手就生有六根指头,左手为阴,右手为阳,所以这右手的第六根指头叫“阳指”,这样的人有一种异能,那就是能触摸别人的骨头,就能得到别人的记忆和能力。
据说以前在秦朝时期,在如州这么个地方,有一小孩,天生右手有六根手指头。某天,这小孩在田地里玩耍的时候,捡到了一根骨头。第二天,这个小孩突然就能写诗画画,唱歌颂词。此事在当地轰动一时,大家为之赞叹称奇,以为是神明下凡。
第二年,官府突然捉拿了一个做生意的人,说他杀了人,而报案的人正是那个神童。后来这被抓的生意人认了罪,而官府从犯人口中得到的证据,与神童报案时所说的情况是一模一样,这简直就神了。
那被谋财害命是一个富豪,而孩童在田间捡到的骨头,正是那富豪的骨头,孩童说亲眼所见当时案发情况,其实得到了那死去富豪的记忆,而作诗画画,唱歌颂词也是得到了富豪的能力,所以这天生右手有六根指头的孩童是个有异能的人。
而我的《灵骨指》的背景,则设定在现代都市,《灵骨指》一经刊登后,我陆续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从他们的言语之间给了我很多的信心与帮助,尤其是其中一位笔名叫“幻尔”的读者,他建议我多去看一些好莱坞的科幻大片,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真实性和画面感,这另我十分感动和鼓舞。
整个高三学期的学习完全是封闭式的,校方为了提升高数量的录取名额,不惜摧残和压榨同学们的身体和精神潜能,大部分同学们深受其害,不仅成绩没上去,身心还逼出毛病来了。
而我的业余写作也被迫停止,毕竟考上大学才是重中之重,我不能辜负了父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