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少年入仕 坚持原则为社稷(1 / 1)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刚刚20岁的曹操,被地方上推举为孝廉。不久,提升为洛阳北部都尉,洛阳有南北东西四部,每部设尉一人,负责京城北部的治安。尉是维持治安的低级官吏。
洛阳是东汉王朝的京城。此时正值王朝末期,朝廷腐败不堪。作为京城,这里四方会集,五方杂处,豪贵很多,社会治安也很乱。尤其到夜间,一些豪强子弟和地痞流氓,串街走巷,敲诈勒索,强压民女,无恶不作,把洛阳城搞得乌烟瘴气。而派去分管治安的都尉一般都只会欺压老百姓,对豪门贵族,从不敢动一根毫毛,有时甚至同他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
曹操年轻气锐,志向远大,在担任洛阳北部都尉后,很想有所改革,为百姓除害,干出一番成就,树立自己的名誉;加上家中又有后台,便放手干了起来。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命令工匠把年久失修的都尉衙门重新粉饰一番,又下令连夜赶造五色棒(木制棍棒刑具,上涂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古时以五色代表五域四方)十余根,悬挂在都尉衙门大门两侧,并张榜明文规定禁止夜行,还特别强调:“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
夜禁令一出,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下大家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也有的说,这只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给自己捞资本做给上面看的。至于那帮作恶多端的豪门贵戚,则根本不理会曹操的夜禁令,小小都尉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算是个官,他们晚上照样明目张胆地在街上横冲直撞、胡作非为。
曹操对这种顽固的现象非常厌恶痛恨,于是决定亲自夜巡。一天晚上他正在巡逻,忽闻小吏报称万岁身边宠爱的小太监蹇硕的叔叔触犯禁令,夜半出行,并依仗权势,欺男霸女。曹操听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其乱棒打死。小小的北部都尉棒杀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的叔父,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城。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地主豪强和纨绔子弟也不得不收敛行迹,至少不敢在曹操管辖的地区违犯禁令了。
曹操在洛阳得罪了不少世家豪强,特别是在汉灵帝身边的宦官们,莫不对他咬牙切齿,不少人对他诽谤、怀恨。尽管如此,由于曹操有令在先,事做在明处,得到世人的赞扬,反对者也不敢公开把曹操怎么样。可是,蹇硕及其亲信宦官们也决不会轻易罢休的。不久,他们就密谋奏请皇上,暗中用升官的办法,明升暗降,把曹操调离洛阳,改任顿丘令。
踌躇满志的曹操怀着愤愤不平的心情,到顿丘(治所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做县令。由于父亲曹嵩等人的活动说项,不久,曹操又被征还洛阳,拜为议郎。议郎的职责是参与议论时政,提出政治上的见解,为皇帝拾遗补阙,年轻的曹操终于又回到了政治活动中心。
第二年,即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灵帝的宋皇后被废,忧死,其父不其乡侯宋酆及兄弟全被杀掉,曹操的堂妹夫宋奇很有可能是宋皇后的一个兄弟,宋奇被宦官诛杀,曹操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曹操被免官后,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下来。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25岁的曹操娶了歌伎出身的卞氏为妻。第二年,汉灵帝命令公卿推荐能通《尚书》、《毛诗》、《左氏》、《谷梁春秋》者各一人,拜为议郎。曹操因为好读书,能颇识古学,于是被征召为议郎。议郎不担任实际政务,专门给皇帝提供意见,评论朝政是非。当时朝政昏浊,言路不畅,皇帝被宦官、贵戚蒙蔽、愚弄,不知下情。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灵帝刚当皇帝,当时的最高统帅(大将军)窦武是外戚集团的首领。他与皇帝师傅(太傅)名士陈蕃共同谋诛宦官,结果反为宦官先行下手所杀。到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事情过去了10多年,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却上书灵帝,言辞恳切,为窦武、陈蕃申诉:窦武等人很正直,却被诌害。奸佞小人充塞朝廷,贤臣进身的道路被阻塞。
这次上书虽然没有被汉灵帝所采纳,但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已经背离了他祖上所从属的最腐朽的太监集团,这跟他当初做洛阳北部都尉时,杀死太监蹇硕的叔父一样,显示出曹操年轻时的革新政治的思想。
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汉灵帝刘宏下诏:三公、部长,应根据人民舆论,检举政无治绩且残害人民的州郡长官与2000石以上官吏,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部长害怕引火烧身,不敢得罪由宦官子弟、宾客担任的州、郡长官,尽管他们声名狼藉,臭名昭著,也不敢发落;却在边远的小郡中,挑选几个素来廉洁公正的倒楣官员,共26人,提出弹劾。官员和百姓,纷纷到首都洛阳皇宫门口申诉。曹操对此很是气愤,上书斥责三公所举,专门回避权贵、亲戚及其子弟,汉灵帝稍有感悟,责让三府,把被免职调回洛阳的地方官全拜为议郎。此后朝廷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诌害。曹操知道世道不可拯救,于是就不再向皇上献言了。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夏天,全国大旱。巨鹿(河北省平乡县)人张角,信奉“黄帝”、“老子”,用法术咒语,教授门徒,创“太平教”,信徒达数十万人。他在全国设立36个军区(三十六方),大军区一万余人,小军区六七千人,分别任命高级官员,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公元184年),天下大吉。”
第二年,因弟子告密,张角提前起义,命令各方戴黄巾为标志,36个军区,同时起义。兵锋所及,焚烧官府,劫掠城镇村落,不到一月时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三月,惊慌失措的朝廷大赦党人,命北中郎将卢植、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隽带兵去镇压。曹操也被任命为骑兵司令员(骑都尉),带5000骑兵协助皇甫嵩、朱隽两军在颖川(河南省少禹县)镇压黄巾军。
开始双方互有胜负,后来皇甫嵩、朱隽率军在长社(河南省长葛县),与张角的弟弟张梁、张宝带领的黄巾军对峙。黄巾军用草结成篷帐,正好刮起大风,皇甫嵩命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于二更以后,一起纵火,直扑黄巾阵地,大呼大喊,放火烧营。嵩与隽各引兵攻入黄巾阵地。黄巾军大营里,火焰张天,黄巾士兵大惊溃乱,马不及鞍,兵不及甲,四散奔逃。曹操又引兵杀到,于是合军再次攻击黄巾军,大杀一阵,杀死数万人。事后,朝廷封皇甫嵩“都乡侯”,曹操也升迁为济南国相。
济南是王国。东汉时,王能臣民而不能治民,治民由汉中央政府委派国相来担任,国相实际与太守差不多。济南是侯王的封国,位于东海之滨,原是西汉初年城阳景王刘章的封地。曹操上任之后,虽然经过了近10年的官场生活,对朝廷的腐败混浊,已深有了解,但仍力求把自己所管辖的地区治理好,做出点政绩,以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
济南共有10多个县,县官们贪赃枉法,为非作歹,他们不仅在地方上跟豪强大地主,互相勾结,狼狈为奸,而且在中央政府也有后台,所以曹操前任的几位国相,均不敢碰他们一下。曹操到任后,决心剪除一下这股腐朽势力,公正地选拔官吏。他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核实材料,一一加以检举揭发,一连果断地罢免了行为特别恶劣的8名县级官吏。这一行动,使济南大小豪强大为震惊,吓得许多恶霸纷纷到外郡去躲避,整个济南国比过去太平得多了。
当时济南地方迷信盛行,光是祠庙就有600多所,每年祭祀问卜,香火不绝,鼓乐喧天,远近相闻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而一些地主豪绅、富商大贾乘机敲诈勒索,搜刮钱财,不知坑害了多少穷苦百姓。曹操素来不信天命,自言:“性不信天命之事”,反对迷信;同时,农民起义的风暴也给他很大的触动,他意识到:要防止农民起义,维护政权,必须改革弊端。
他到了济南国后,看到处处祠庙林立,迷信活动猖獗,老百姓怨声载道,深感要安定民心,必须要禁绝祭祀。于是,他下令:立即拆毁一切祠庙,禁止一切祭祀活动。结果不到一个月,济南国境内的600多所大小祠庙,全部夷为平地;擅自搞祭祀活动的人,也都受到了惩罚。
曹操的这些打击豪强、除残去秽的行动,不仅遭到地方豪强的嫉恨,也受到中央政府里操纵着实权的宦官集团的反对,但他不愿改变自己的主张,迎合权贵。在跟豪强势力多次冲突后,终于感到势单力薄,又恐怕为整个家族带来灾祸,济南国相三年任期刚满,他便要求调回中央,重又做起了议郎闲官。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朝廷又任命曹操做东郡(河南省濮阳县一带)太守,他托病不愿去就职,回到家乡谯县,在谯县东50里的地方盖一所书房,谢绝宾客来往,夏秋读书,冬春射猎,自我娱乐,打算隐居20年,获得一个“隐士”的美名,等天下太平了再出来做官。
曹操初入仕途,小试才能的历程以及自己的思想轨迹,在他56岁时,也就是他做魏公前两年,发布《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可以看见。此令的前两节这样写到:“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明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豪强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20年,待天下清,乃与岁中始举者等身,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剧烈动荡的社会里,像曹操这样的人是根本坐不下来的;再说时势的变化,也不允许他悠然地做一名隐士,正如他所自言:“然不能得如意。”
这一年,在谯东一条叫泥水(大杨河)的小河旁边的小屋里,他的妻子卞氏生下了长子曹丕。十月,他父亲大司农(财政部长)曹嵩买官做了太尉,然次年四月即被免去。曹操这时在政界已有相当声望。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他虽隐居乡里,当冀州刺史王芬等图谋乘灵帝北巡时,以兵力威胁,诛宦官,立合肥侯为帝,前来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条件,予以反对,他说:“更换君王,是天下最大的灾难。古时候的人有权衡成败,计算利害而这样做的,那就是伊尹、霍光了。伊尹、霍光,满腔忠诚,身为宰相,手握大权,又出于人民一致愿望才能顺利达到目的,而今,各位只看到他们当初轻而易举,而忘记了我们当今的重重困难,竟想用非常的举动,希望一击而中,岂不危险!”不久,果然王芬等终因事泄而身死。
当时,凉州(甘肃武威)地区的豪强将领韩遂、马腾起兵叛乱,直接威胁到京师洛阳。汉灵帝为了加强防卫,于八月份在洛阳西园建立了一支中央禁卫军,任命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曹操接到任命,带着家眷来到洛阳,此时他已34岁,最大的愿望是能当上征西将军。
然而,未及他这的愿望实现,京城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件,曹操也被深深地卷入了其中,从此,他正式踏上了风云变幻的军政中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