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任侠放荡 从小机智多计谋(1 / 1)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社会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愈发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这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年代。
东汉政权基本上是西汉地主政权的继续和发展,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仍享有特权。到了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土地兼并更加剧烈。在地主阶级、褒强责族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广大农民群众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外戚、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汉和帝(公元89年)和汉安帝(公元107年)以后,政治更加黑暗。外戚和宦官这两个集团为了争夺控制中央的权力,互相排挤,互相残杀,把朝廷上下搞得乌烟瘴气。无论外戚或是宦官,一旦得势,便都狠命地剥削和压榨人民,使人民遭受更为深重的灾难。
曹操的祖父曹腾,早年就进宫当了宦官,历事安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五个帝王,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安帝时为黄门从官。其时顺帝在东宫,邓太后下诏让从中黄门从官中挑选年纪幼小而又温和顺从、办事谨慎的人陪侍太子,曹腾被选上,深得太子喜爱,饮食赏赐都与众不同。顺帝即位后,为小黄门,迁中常侍。质帝死后,太尉李固欲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蒜为帝,大将军梁冀则欲立蠡吾侯志,正相持不下时,曹腾等人连夜去见梁冀,说:“将军总摄朝政,手下宾客众多,过失不小。清河王严明,如果当了皇帝,将军很快就会大祸临头的。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长保富贵。”这话正合梁冀心意,梁冀当即表示同意。第二天,梁冀上朝,气势汹汹,言辞激切,用高压手段慑服了众人,并罢免了李固,终于将蠡吾侯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桓帝。桓帝即位后,曹腾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
李固是硬直派官僚的代表,他是反对宦官专权的,在朝中对黄门宦者一概斥遣,曹腾反对李固的主张,显然是为了维护宦官集团的利益。不过,曹腾同一般宦官相比还是有所不同,他对官僚士人并不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相反还比较注意推荐其中的贤能之士,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人,都是经他推荐而位至公卿的。他帮了别人的忙,却并不以此自诩。对有些事情的处理,也显得颇有肚量。如蜀郡太守想同他拉关系,利用本郡官吏进京的机会,给他送去了一封表示推崇之意的信。益州刺史种暠得知这一消息,派人在函谷关将这封信搜出,上书奏了太守一本,并连及曹腾,说曹腾内臣外交,很不应当,请求皇帝免官治罪。皇帝以“书自外来,非腾之过”为由,保了曹腾。种暠将了曹腾的军,曹腾却并不记仇葙反常常称赞种昌,说他是一位“能吏”,颇得“事上之节”。曹腾这样做,也为自己赢得了声誉。后来,种昌做了司徒,不忘曹腾的好处,曾对人说:“我今天能够做到三公,全靠了曹常侍的恩惠啊!”
东汉是一个宦官可以娶妾养子并且养子可以袭爵传封的时代,因此曹腾也收了一个养子,名曹嵩,字巨高,这就是曹操的父亲。
由于有曹腾这么一个大宦官的养父,曹嵩的仕途一帆风顺,很容易就做到了司隶校尉的官职。灵帝时,又转为大司农、大鸿胪。适逢灵帝开西园卖官,曹嵩又通过贿赂当权的宦官,并出钱一亿,在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十一月买到了太尉的官职(次年四月被罢免)。曹腾死后,又袭费亭侯。曹操起兵后,曹嵩不肯相随,放弃京官回谯县闲居。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为避董卓之乱,在琅琊被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属杀死。
曹嵩能够出钱一亿来买官做,足见其家财的殷富。这一时期,曹氏家族在中央和地方做大官的不只一个,如曹腾弟曹褒(曹仁祖父)官至颍川太守,褒子炽(曹仁父)官至侍中、长水校尉,曹腾侄儿曹鼎(曹洪伯父)官至尚书令,另一个堂侄儿(曹休祖父)官吴郡太守。家财殷富的也不只一人,如曹炽之子曹纯(曹仁弟)“富于财”,家中的僮仆有上百人;曹洪的家财甚至超过曹操,所豢养的家兵达到千余之多,可见曹氏当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颇有势力的。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从亳州曹氏宗族墓葬中发掘出大批文物,其中元宝坑一号墓中有字砖145块,第十号字砖上刻有“曹腾字季兴”的字样,十二、十三号字砖上刻有“曹炽”的字样,十六号字砖上刻有“曹鼎”的字样,二十号字砖上刻有“曹鸾”的字样,可见这些人在当时确都是曹氏家族中显赫一时的人物。在童园一号墓出土的银缕玉衣,也说明墓主在当时是跻身干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人物。
曹操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对他一生所走的道路,对他执政后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影响。祖父是个大宦官,为此父亲沾了光,他也跟着沾了光,不然他是不大可能顺利踏上仕途,在二十岁时即出任京城洛阳北部尉的要职的。但宦官不过是供帝王役使的家奴,大都出身微贱,与名门世族不同,往往被人瞧不起,因此曹操也不免有些自卑之感,这恐怕也是曹操以后为挣脱出身的标签而努力奋斗的重要原因吧。
曹操少年时代便智勇非凡,且兼曹家不是显赫世家,没有累世经学的传统束缚。所以他自小就不受严格礼俗约束,行为放荡。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迥然有异的个性特征:胆大而机警,且每率意而行,任意而作,行为放荡不羁,好任侠使勇,但颇留心世事,从所接触到的种种事物中,目睹统治集团的腐败,心里感到不平,时常发出“忧世不治”的感慨。
曹操目睹统治集团内部日益腐败混乱,心里感到非常担忧。在他对东汉的腐败政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后,感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时代。他深知治乱征伐一定要用武力,因此,只有学好兵书战策才能担负起这种拯救乱世的大事业。所以,在他熟读经典、博学广识的基础上开始潜心于对军事著作的研读。在诸家军事著作中,他尤其崇拜革新派人物,如帮助秦孝公革新秦制的商鞅,统一中国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演阵斩姬的孙武和智擒庞涓的孙膑等。
厚重的传统文化给了曹操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使他懂得不少治国爱民的道理。举凡诗书经典、史籍法学(法家著作)、楚辞乐府、书法绘画,无不广泛摄取,博览群书。以至经典、书法、绘画及围棋诸方面无不通晓,且多达精妙之处,辛勤的耕耘,带来了惊人的丰硕收获,青年时代的曹操便很快成为一个博学广识、多才多艺、智慧超群的人。
曹操之所以一生俭朴,不轻视体力劳动,都是与他幼年以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他虽出身于权势显赫的富贵宦门,但从不以富贵骄人,不断地和一些下层人民接触,并学到了一些打铁、盖房子之类的生产知识,即丰富了人生阅历,也使他更深刻地了解了一些民间的疾苦。后来,曹操为了讨伐董卓,在组织军队,制造枪支时,曾亲自和铁匠一起打铁造枪刀。曹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能够这样身体力行,不以体力劳动为耻,主动和人民群众接触,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这不仅在一向轻视体力劳动的封建时代是极为可贵的,即使在今天也是极其受人称赞的。
正是由于曹操青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并又能刻苦钻研兵法,熟练武艺。加上能大能小,接触人民,不辞辛苦,亲身实践,这一切都为他日后逐鹿群雄,艰苦创业,成就王霸事业打下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功夫。
曹操在勤奋攻读以求得高深学识的同时,开始了广泛接触社会名流贤达的活动。他期望通过与名流贤达的接触,得到他们的赏识,为他登上仕途,进面施展抱负,作好必要的准备。
曹操身负真才实学,而且不等不靠,为施展自己的才华,主动构建人脉。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真正做到了才华尽用。
为了得到名人的指引和帮助,曹操不辞辛劳,跑到梁国雎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去拜谒辞职居家的太中大夫桥玄。桥玄,字公祖,曾历任三公(司空、司徒、太尉),是当时有名望又有权势的大官僚。桥玄虽为大官僚,但执法严峻,不循私情,是一位有政治远见的杰出人物。正因为他一生行事,举贤不避仇,执法不循情,所以,深为当世人所推重,是当时颇有名望又颇有影响的大名士。曹操早就对桥玄极为钦佩,予是,曹操便首先去拜见桥玄。他结识了桥玄,也确实对他自己后来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曹操在睢阳见到桥玄之后,坦率地阐述了他对宦官专权,以致国家政治黑暗的看法,并表示了要为国立功的决心。初次相见,桥玄虽觉曹操“姿貌短小”,但却“神明英发”,尤其他身为宦官后代,竟对宦官专权极表不满,心中甚感惊异。便觉得面前这个曹操不同寻常,是一个颇有抱负的青年。于是,他便热情地同曹操进行详细的交谈。通过攀谈,他发现曹操不仅有广博的知识,且见解独到。从内心更加佩服这个青年人,认为是“命世之才”,大加赞叹说。“今天下将乱,安民生者,其在君乎?”临别,又语重心长地嘱咐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自此,桥玄和曹操经常往来,成了忘年之交。其间的亲密、友好关系,贯穿了一生,非同寻常。
桥玄非常赏识曹操,还积极主张并亲自介绍曹操去汝南结交当时的大名士,有名的“月旦评”者许劭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许劭,字子将,南阳人。由于当时在士大夫中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行,他以善于鉴定人物著称。并与从兄许靖在每月第一日共同品评乡党人物,言语多切实忠恳,被称为“月旦评”,名重当世。凡是经过许劭品评称赞的人物,身价就会大大提高。曹操按照桥玄的指引,特意带上一份厚礼,登门去拜见许劭,请教、探询许劭对他的评语。许劭在把曹操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沉思颇久,然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默默无闻的曹操,由于得到桥玄的赏识和著名评论人物者许劭的赞评,便逐渐引起世家大族们的注意。人们开始和他交往、接近,又加上曹操的好勇任侠,奔走活动,不久便被推举为孝廉。于是,年轻的曹操踏上了仕途,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