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序曲(上)(1 / 1)
他离开的那日,天又莫名地冷起来。
我坐在窗边望着冷清的池塘发呆。孙尚香轻轻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发什么愣啊?”
我没说话,把头别过去,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下来。
半晌,她有些犹豫地开口道,舍不得便去送他吧。
我惊讶地抬头看她。
她抿了抿嘴,说:“不必问我是如何知道的。快去送他便是了。”
我不语。良久,感觉到有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她把脸贴过来,趴在我的肩头,耳语道,很羡慕你有自己爱的人。
我的泪滴到她的手臂上。
可他要离开我了。
江边的风很冷,和我的心一样的冰。
我抬头,看着他慢慢走过来,嘴角扯出一丝淡淡的笑,多谢紫依姑娘来送我。
我对他微笑,风吹过的时候,我的身体在轻轻颤抖。
他把淡蓝色的披风解下来,为我披上,说,江边风大,还是早些回吧。
顿时觉得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紧了紧披风,不觉想到了茹儿,想到了前段时间的分别。今日她没有来送行,因为她已经害怕了离别,无法面对分开的场景。可是就算不去面对,离别也是在所难免的。我在心底苦笑,对他说,走吧,别误了行程。
他轻声说,保重。然后转身,上马。
然后渐行渐远。
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几日后,有消息传来,周瑜已经开始攻打南郡了。
在京城的日子很闲致,每天除了骑马练剑,便是赏花吟诗。孙茹已经十五岁了,举手投足间透出大家闺秀应有的高雅气质。有时我和她会一起去陆府看陆瑁。陆瑁喜欢吟诗作文,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在落满积雪的花园,用毛笔记录下这纯白洁净的风景。每次我和孙茹到访,他都会很开心地微笑着迎上来,就像一个得到糖果的孩子一样高兴。同他哥哥一样,他也有一双犹豫而深邃的眼睛。然而每当我谈到孙茹是如何评价他的诗篇时,他黯淡的双眸便会倏然亮起来。
第二年的十二月份,在与江东军苦苦对峙了一年之后,曹仁终于抵挡不住东吴的攻击,弃城而逃。于是很快,周瑜便占领了南郡,并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
春天到了,江东的风便又一次恢复了往日的柔和,带着些许水乡特有的淡淡雾气,扑在脸颊上,沁人心脾,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一日,与孙尚香漫步在孙府的花圃中,我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身影。
一身豪气迸发的银甲白袍,眉宇间透射出剑一样锐利的英气,眼若流星般闪着淡淡光芒,面容十分英俊,却又不展笑颜。
没多久,议事厅的门从里面推开,孙权携着一个年近五旬的男子,笑意盈盈地走了出来。
那人须发已斑白,双手颤抖着拉着孙权,也是一脸的喜气。
我注意到,那人的耳垂又大又厚。
孙尚香轻轻碰我的胳膊,问道:“那两个人是谁啊?”
年长的是刘备,那位白袍小将是赵云。
她轻轻地应了一声。
刘备的眼角有一抹未干的泪痕。
于是我补充道,他们是来借荆州的。
刘玄德抬眼看到我与孙尚香怔怔地站在那里,便转过头与孙权低语了几句。半晌,我看到他微微露出十分和蔼的笑容,然后毕恭毕敬地对孙权拜别。
他与赵云走到门口的时候,回过头来向我们这边看了一眼。
“真是一只虚伪的老狐狸!”孙尚香忿忿地说。
我转过脸看她,什么都没说,心中却莫名地泛起一阵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