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往事如烟 2(1 / 1)
徐金平家中有一父一母,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这一家六口吃饭本就是个难题,加上母亲病了以后,家中更是负担不起。所以,在全家人商议之下,才将徐金平卖给了林家,做了家仆。
林家倒也仗义,他们不仅给了比市场多一倍的银元,还保留了徐金平的姓氏,并未将其姓改为林。
徐金平进了林家,日子自然要比往日好过了不少。可是他倒也没有忘了家中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所以,但凡林家有些赏赐,他都将其带回家,给了母亲。
这一日,因为二少爷的到来他讨了三斤猪肉。但此刻是夏天,天气闷热得很。所以看戏的空挡徐金平还在寻思着尽快把肉送到家里去,否则这肉非臭了不可。
台上的戏子还在唱,林老太和一干兄弟看得津津有味。一出戏了,徐金平也跟着大伙儿一起鼓掌。林老太今日着实是高兴,她挥挥手,叫来丫环小兰:“兰儿啊,来来来。”
“老太太有什么吩咐?”圆脸的小兰走了过去。
“这翠娥唱得也辛苦了,将一些糕点送过去,让大伙儿尝尝鲜。”林老太说话的时候脸上一副慈爱的笑容。
“好嘞!”小兰应允:“老太太就是心善,跟活菩萨似地。”
“就你嘴甜,呵呵呵……”
林家是大户人家,做的糕点是外边没得卖的。徐金平记得,有一次大少爷正在吃糕点,刚咬了两口店里便来了人,说是有急事。于是大少爷放下手里的糕点便匆匆走了。后来那半块糕点管家赏给了徐金平。那味儿,徐金平至今意犹未尽。
若是母亲和弟弟妹妹吃到这糕点,还不得高兴死?
小兰奉命去送糕点,徐金平便悄悄溜了过去。或许是糕点的诱惑太大,让一向懂事的徐金平忘了母亲交代的兢兢业业。
厨房里小兰一边哼着歌儿一边将糕点放到盘里去,徐金平轻手轻脚的跟在后边,忽然叫了声:“小兰姐姐。”
“啊!”小兰倒吸一口凉气,转过身来:“你这小金平,吓我一跳!”小兰说着还打了一下徐金平的脑袋。
“小兰姐姐。”徐金平道:“今天二少爷给了我三斤猪肉哩!”
“那你便蹲角落里开心去吧。”小兰不以为意,一边说着一边将摆好的糕点放到篮子里去了。
“小兰姐姐。”徐金平后着脸皮道:“我给你半斤,换几块糕点,你看行吗?”如今天热,母亲又省,这三斤猪肉肯定不会一下吃光。可若是不吃光,放个一日又臭了。所以林金平便想着用半斤换换糕点,让妹妹们也高兴高兴。
“原来是打糕点的主意呢!”小兰将盖子盖上:“这我可做不了主儿。这些糕点是送给那些戏子的,若是分出一点儿给了你,让老太太知道可不好了。”
说得也是,徐金平刚才的开心劲儿瞬间就没有了。小兰见他这模样,有些于心不忍:“不过倒也不是没有法子。你跟我换肯定不行,但这些糕点是戏班的,你可以跟戏班换呀!就你这小可怜,指不定人家一同情,就给你换了呢?”
说得也是。林金平抬起头来,两眼放光:“小兰姐姐,我帮你提着糕点一块儿去!”
很久很久以后,林金平在跟孙子说起这件事时,孙子一脸鄙弃。因为他觉得,打同情牌真是一件不光荣的事儿。并且,古训有云,不吃嗟来之食,怎么可以为了几块糕点放下自己一身的傲骨呢?对此,徐金平也只能苦涩一笑。现在的人啊!有吃有喝,哪里懂得那时候的艰难?再者,那个时候还不算是最艰难的时候。因为那时,他万万想不到,十几年之后,还会有更可怕的黑暗。
徐金平跟着小兰来到了戏班后台。后台戏子们正在化妆打扮。徐金平知道,在最右边的那个漂亮姐姐是当地最有名的戏子,叫陈翠娥。现在她脸上抹了一层厚厚的胭脂,头上戴着漂亮花儿正在描眉。那漂亮的脸儿,徐金平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糕点是老太太让我送过来的。”小兰将装着糕点的篮子放下:“老太太说大伙儿辛苦了,所以给大伙儿尝尝鲜。”
“谢老太太了。”班主赶紧作揖:“还望小兰姑代我们向老太太问好。”
“会的。”小兰说着看了旁边的徐金平一眼,然后便离开了。
“翠娥啊!真是托你的福。”有人上前打开篮子:“老太太喜欢你的戏,这些糕点肯定是看着你的面儿给的。”
“说笑了。”陈翠娥一开口,就像黄莺在唱歌:“是大伙儿做的好罢了。”
“别谦虚了。来来来,你先选一块!”
“姐姐!”徐金平鼓足了勇气,开口道:“姐姐我能不能用半斤猪肉,换你一些糕点?”
徐金平这一开口,众人这才发现还站着一个孩童。陈翠娥也因为这句话,放下手中的眉笔:“为何?猪肉岂不是比糕点更好?”
不知道为什么,徐金平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我……我也想……给我弟弟妹妹尝尝鲜儿。”
“哈哈哈……”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是惦记着弟弟妹妹。这小孩儿也算有情有义了!”
陈翠娥的柳叶眉画得弯弯的,特别好看:“行吧,班主,不如就给他几块?”
陈翠娥是名角,戏班里的生意几乎全靠他。所以班主自然不会驳她面儿:“可以,你就挑几块儿吧。”
得到应允,徐金平欢喜若狂,可正当他将手往篮子里伸的时候,忽然有人叫道:“等等!”
徐金平吓得缩回了手。
“哈哈哈,小孩儿!”一个小生开心的说道:“你给我们唱个曲儿,糕点你拿走,猪肉我们也不要了,如何?”
“对对对。”有人立马附和。
原来是拿徐金平寻开心呢!可是这唱曲儿徐金平可不会。再说了,这里面的人都是行家,他哪敢献丑?想了想,徐金平道:“我……我不会唱曲儿,可我会念诗,就两句。我给你们念念可好?”
“念诗,念诗也不错!”又有人哈哈大笑。
“咳咳!”徐金平学着老先生的样儿,将双手背起来,念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两句诗是刚才二少爷嘴里说出来的。徐金平虽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他觉得,从二少爷嘴里说出来的肯定是好句。而徐金平为什么会认为这两句话是诗呢?因为有一次,先生在教孙小姐念诗的时候就说过,对仗工整,上下字儿一样的就是诗!
诗是好诗,可为什么戏班里的人听了都拉下脸来了呢?就连刚才拿自己寻开心的小生笑容都不见了。看到大伙儿面面相觑,又尴尬的模样,徐金平觉得自己肯定是做错了。
哎,看来糕点要没了。
“小孩儿。”陈翠娥忽然开口:“谁教你念的诗?”
陈翠娥脸上虽然画着浓浓的妆,可徐金平知道她现在并不是笑着的。所以心里非常忐忑:“是……是二少爷说的。就刚刚,他在戏台下念的。我听见了,就学了来……”
搬出二少爷来,他们该不会怪自己了吧?
“少二爷?”陈翠娥微微愣了一下,脸上微怒,然后转身去看镜子:“知道了,你赶紧选糕点吧!”
还有糕点拿?徐金平赶紧挑了几块,远离了气氛尴尬的戏班后台。
徐金平坐到原来位置的时候,台上几个小旦正在翻跟头。老太太乐得呵呵笑,牵着二少爷的手不知道低头说些什么。徐金平毕竟只是十岁的孩子,在看了几眼台上小旦的表演之后,就忘了戏班后台的事儿,还跟着大伙儿鼓起掌来。
这么热闹的场景,就算是过年都少有呢!
过了一会儿,小旦下台,锣鼓声喧,大伙儿便知道正戏又来了。方才正看红娘牵绳引线,十分精彩。这会儿正戏一来,不由得巴巴得望着台上。
“咚咚咚咚……”
鼓声激昂,振奋人心。这《牡丹亭》乃儿女情长的戏,怎么有如此激昂的鼓声?大伙儿奇怪,伸直了脑袋往前瞅。就连正在和二少爷说话的老太太,也奇怪的看向台上。
“呀呀呀……咦呀……”不过一会儿,一个身穿粉衣戏袍的女子步步生莲,巧弄衣袂,羞答答的上了台:“奴家乃姓李,名唤香君也……咦呀呀……”
李香君?这不是《桃花扇》里的女主角吗?咋的,跳戏了?
“怎么回事?”不止后边的众人低声议论,就连老太太都疑惑万千:“小兰儿,这怎么跳戏呢?《牡丹亭》咋的变成了《桃花扇》?快去后台给我问问。”
“好的老太太。”小兰毕恭毕敬的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小兰都戏班后台回来了:“回老太太的话,戏班说了,这没有唱错。”小兰说着还偷偷瞄了一眼坐在一旁的二少爷:“戏班里的人还说,是二少爷让换的戏。”
二少爷?老太太看向林远之。
我?林远之一头雾水,我什么时候让换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