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1)
人类的责任,就是使宇宙越来越进化。
——《易经》的智慧天跟地是一体的,中国人说天就包括地在内,所以天、地、人三才后来就变成了天人合一,因为天地是不可分的,有天就有地,有地必定有天,所以后来干脆就叫天人合一。天发挥它的特性,地发挥它的特性,人则顶天立地,把天地的特性整合起来,使得宇宙越来越进化,这是人的责任。
伏羲的三画卦,上画为天,下画为地,中间一画就代表了人,而人在宇宙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伏羲对天、地、人三才的认知,成为后来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几千年后发展出来的儒、法、道、墨、农等诸子百家,都承继了天、地、人三才的思想。那么三画为卦对于我们现代人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从拔河的过程,我们明白了做事有三点最重要:一是方向,二是定位,三是行动。直到今天,所有的管理其实都是以此为依据的——先把远期的目标确定好,然后找准市场定位,也就是公司在同行业里面居于什么样的位置、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最后才开始行动。我们中国人几乎都是三步就把事情解决了,很少去讲四五六。我们习惯把空间分成上、中、下,把时间分成过去、现在、未来,几乎都是三分法。
领导把部属叫来,告诉他做这件事情第一个要注意什么,他一定会很注意地听。接着领导说第二个要注意什么,他还会注意听。当领导讲到第三点的时候,部属心里就开始有想法了:怎么这么多要求呢?如果领导还不知趣,讲完三个还要再去讲第四个,这时部属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一定会想:你讲那么多我怎么记得住?干脆什么都不记算了。
中国人当领导,要有本事把非常复杂的事情归纳成三点,叫做约法三章。我们很回避去讲“四”字,其实跟这个很有关系,只是后来慢慢变成迷信了,其实也不过是谐音而已。很多东西本来是很理性的,后来会变成迷信,就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一是阳,二是阴,三就是变化。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然后三就生万物了。三代表变化,不是一二三的“三”,也不是固定地表示具体的数字。
一个卦,我们把它分成上、中、下,也就是天、人、地。我们看天,是看时的变化——看到太阳当头照,就知道是中午了。天所重在时,所以我们叫天时。地所重在利,叫地利。我们选择地点,首先会考虑是否能站得稳当。没有人会把房子盖在斜坡上,除非实在没有办法,无立锥之地,只好盖在那里。但那是很不利的,就是所谓的缺乏地利。天时、地利之后,还要人和。人一定要合作,一定要有团队,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
三画卦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两个合起来是自然,当中一画是人位(见图5-9)。人位有阴有阳,所以人可以做万物之灵,也可以做万物之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是万物之灵,而是万物之贼——很多物种都被我们搞没了,很多资源都被我们破坏了,整个自然都被我们弄得不像样了。图 5-9伏羲上观天文,下视地理,中察人世,创造出了既简单又蕴意丰富的三画卦,但是在我们所看到的《易经》中,一共有六十四卦,而每一个卦都是六画,不是说三画而止吗?为什么《易经》中的六十四卦都是六画呢?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道理的,没有道理就是不科学的。我们慢慢发现,天有阴阳,人有阴阳,地也有阴阳,这样一来,三画卦就变成了六画卦(见图5-10)。我们前面所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贯穿于宇宙万事万物的,和现在所讲的天、地、人三才也是不能分割的,天有阴有阳,地有阴有阳,人也有阴有阳,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图 5-10
万丈高楼平地起,六画卦也是从下往上数的。地是一和二,它不会怎么样,天是五和六,也不会怎么样,只有人在三和四之间(见图5-11),所以天地之间,只有人会不三不四。图 5-11其实,不三不四就是不仁不义。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人要有的是仁义,不是技术,人只有技术而不讲仁义是非常可怕的。
既济卦是《易经》的第六十三卦,表示完成的意思。但代表着完成的既济卦并不是最后一卦,反而是代表着开始的未济卦才是最后一卦。当一件事情完成的时候,也就预示着又有了新的开始,依然是没有完成,这才是《易经》的道理。当你把一篇文章写完的时候,你就要知道又要开始写下一篇了;当你把这顿饭煮好了,你就要知道很快会被吃光,你又要重新去煮下一顿了。人类永远没有成功的一天,不要骗自己,因为成功就是失败的开始。
《易经》将既济卦写得不是很好,叫“初吉终乱”,一开始很吉顺,最后却是乱七八糟。一个人在成功的时候,就忍不住开始要乱讲话了,往往庆功宴那一顿饭就会得罪很多人,周围的人就开始准备要修理他了,这就是事实。当一个人很高兴的时候,往往就要生悲了,叫做乐极生悲。
伏羲一画开天,创造了八卦图。传说后来周文王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认真研究八卦图,根据阴阳的变化,把八个卦象进行排列组合,就形成了六十四卦。因此我们现在看到《易经》里的六十四卦,每个卦象都是六画,但是曾仕强教授为什么强调说《易经》是三画为卦,而不说是六画为卦呢?
我们很自然地把三画卦变成六画卦,然后有人就开始想挑战这个三,觉得三不如六,要六六大顺才好。幸好我们的祖先还是有比较聪明的人,认为那样的想法不对,并指出六就是两个三,所以我们后来把它叫做重卦,并没有叫六画卦。八个三画卦两两相重,就是六十四卦,这一切都是自然产生的,并没有刻意地设计。例如我们把坎卦和离卦合在一起,就可组合成两个六画卦:离在下坎在上是既济卦,坎在下离在上就是未济卦(见图5-12)。我们将八个三画卦两两相重,就是现在数学所讲的排列组合,最后就是六十四卦,所以六十四卦叫满卦,六十四就是满数。图5-12
《易经》时时刻刻讲求平衡,但是平衡不是阳的归阳,因为阳极就开始变阴了,所以它里面一定是有阴有阳,阴阳交错,可是不能齐平,一齐平就不动了,不动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死亡了。社会如果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只能死路一条。水如果不动的话,连鱼都活不了,水就是因为会动会变,鱼才能养得活。
因此,我们还是以三画卦一直传到现在,到今天还都讲八卦,很少讲六十四卦。西方人关于宇宙的学说,或者是创造论,或者是演化论,其实都不全面。从太极到八卦是创造,八卦以后就是演化,创造和演化是同时存在的。自然把人创造出来以后,人就开始不断演化,并不是每个时代都创造不同的人。西方人只会分,却不懂得合:坚持创造论的,认为一切都是神造的;坚持演化论的,认为根本就没有神,最后两派争得死去活来。
没有矛盾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叫智慧。
——《易经》的智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是创造,之后的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则都是演化。无所谓什么创造,无所谓什么演化,它们是同时存在的。伏羲氏把卦确定为三画,画出了八卦,周文王将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后世一直沿用,这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叫智慧。
曾仕强教授认为,无论是伏羲八卦,还是文王六十四卦,都可能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最后归结到一个人的身上。而《易经》最后定三画为卦,也是因为三画卦揭示出了宇宙中阴阳共存、阴阳互动、阴阳互变的基本规律。那么三画卦是怎样通过卦象的变化,揭示宇宙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的呢?
天、地、人三才中,天是变易,人是交易,地是不易(见图5-13),这也是自然产生的。天是变得最快的,天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尤其是春季的天,说变就变。地是不变的,地一变,人就受不了了,六级大地震只是轻轻变一下,几万人的性命就没有了。所以我们慢慢就知道,一切都要变是非常危险的观点。图5-13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隐隐约约讲出来,易有三义:交易、变易、不易,但是大家常说的明明是不易、变易、简易,而且简易也有人反对,说应该是易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来讨论:为什么易有三义?
第六集易有三义
《易经》,也称《周易》,无论叫什么,都离不开一个“易”字,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仕强教授解释说,“易”有三义,第一个是简易,第二个是变易,第三个是不易。《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其实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
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易经》能帮助我们掌握未来的变化吗?曾仕强教授指出,《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