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1)
“易”有三义,第一个是简易,第二个是变易,第三个是不易。这是一般的说法。既然进入了《易经》的大门,从现在开始,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用这样三句话来综合考虑问题: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易经》的智慧什么叫简易?我们拿一样东西来说明,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筷子,这样大家就容易明白了。你要教你的小孩《易经》,也不妨从筷子开始。两只筷子就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我们用筷子,往往是一根不动一根动,不会两根筷子都动或者都不动。拿起筷子,看准目标,两根筷子一个不动,一个动,两相配合,就马上夹到菜了。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天天用筷子,却不知道筷子也蕴含着《易经》的道理。简单明了,方便携带,而且容易操作,这些都是筷子本身的特性。所谓简,就是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筷子的妙处是什么?我们用筷子吃东西,夹得起来的时候就夹,夹不起来可以用筷子叉,有的食物实在是夹也夹不动,叉也叉不了,就把盘子整个端过来,往自己的碗里拨一点。这样的三部曲,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哪有那么复杂?
中国人了解别人,往往都是从细节开始的。我们通过一个人拿筷子、用筷子的姿势,也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如何。首先,看筷子怎么拿。拿筷子通常会拿固定的地方,不会太上,也不会太下(见图6-1)。拿筷子拿下面的(见图6-2),可能是做妈妈的没有用心教他。拿筷子拿得特别往上的(见图6-3),就表示这个人觉得自己很神气,鄙视别人,可能心里在想,这些算什么东西?就这些东西也能请我吃?图6-1图6-2图6-3
其次,看什么时候动筷子。有的人在饭桌上,大家还没有拿起筷子,他就站起身去夹别人面前的菜。迟早会轮到你,那么着急干什么呢?我们夹食物,要先夹自己跟前的,不能先夹旁边的或者离我们远的。这样做表示第一我不挑食,第二我尊重大家,第三我的家教还不错,还很守分。一个人的人品会在这些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外国人常常讲,中国人用筷子是不卫生的。他们觉得每人单独一副刀叉、一个盘子才比较卫生,而中国人用筷子会传染疾病。其实是他们错了。中国人用筷子夹菜的时候,一般不会挑挑拣拣的,因为一挑拣就难免传染疾病。我们是眼睛看准目标,然后一下就夹上来了,哪里还用挑来挑去,又怎么会传染疾病呢?
另外,我们再讲一样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毛笔。以前我们用毛笔,只要一支,想画细就可以细,想画粗就可以粗,各种变化一支毛笔就足够了。现在不是,笔拿出来都是一排一排的,选一支,太粗了,再选一支,又太细了,光选笔就要忙死了。毛笔就是简易,结构很简单,但功能却变易无穷。
《易经》中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曾仕强教授所讲的“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来自于《易纬•乾凿度》。我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也可以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则简易,那么《易经》中的“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
《易经》这本书,最早的时候不叫《易经》,而叫《变经》,因为它研究的就是变化的道理。但是,后来我们不敢再用《变经》这个名字了,因为它可能会害很多人。一个人如果总想着变的话,他会变到连根本都没有,连父母都不认得的地步,那还了得?而且,有变必有常,因为它们是相对的,变如果是阳,常就是阴,两者是分不开的。
很多人感叹世事无常,然后就开始抱怨,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掌握不住,这么想就错了。要知道,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宇宙再怎么变,它还是宇宙。我们在想到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变,想到不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没有不变,哪里有变?没有变,哪里又有不变呢?
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
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易经》的智慧先拿自己来说,你觉得你自己变了没有?大家肯定会想,我还是我,哪里变了呢?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体里所有的细胞,每七天就全部变掉了,所以没有不变的,人不变就活不了。
我们再从时间来看,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很明显是不变的。你能改变你的童年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在哪里出生,一辈子就是那个地方,这是不能变的。过去的事情,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孔子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计较,后悔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未来。但是,未来是不可测的,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现在呢?现在是变还是不变?答案只有一个,有的变,有的不变。很多人觉得变的学问很复杂,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但现在是最麻烦的,因为现在可变可不变,有变有不变,亦变亦不变,变也挨骂,不变也挨骂,变也死,不变也死。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现在,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接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一切还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就是觉得未来非常难以把握。那么,《易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很多人都说世事无常。实际上,世事怎么会无常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脉络,有一定的规则,是可以推理的。如果连理都推不通,那人就没法活了。你最起码知道,你今天中午有饭吃,晚上回到家,你的床还在。要不然,你在外面干什么事都不安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心,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小孩子安心什么?就是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变。如果小孩一回家,发现连爸爸妈妈都变了,那他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我们不要相信“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这种话听起来很好听,但却不堪一击。家是不会变的,否则你不安定,世道是不会变的,否则人们还努力干什么?人事全非,但是江山仍旧在,虽然一直在变,却总是有不变的东西存在。我们现在就是忙于应付这些变,所以搞得自己紧张忙碌,最终却一无所得。一个人看到变的时候,要去掌握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那就是自然规律。
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自然规律,谁都变不了,你再怎么创新都没有用;太阳一定从西方落下,用原子弹都阻止不了。人的力量很伟大,但也有局限性。当我们看到变的时候,不要老在变里面打滚,而要学会去掌握那个不变的东西。现在的人,可怜就可怜在老是在变里面打滚。
变化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就是自然规律。
——《易经》的智慧太极(见图6-4)就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太极。太极是有阴就有阳,阴是不易的,我们把它叫做常,哲学上叫做本体;阳是变易的,就是非常,哲学上叫现象(见图6-5)。本体永远不会变,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可是我们所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看不见,我们又怎么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呢?图 6-4
图 6-5
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
——《易经》的智慧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真相是永远看不见的。假象就是那些变来变去的东西,而真相是本体,是实质,它内藏于事物之中。所以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有人理解太极是有一部分变,有一部分不变,其实不是这样。太极中变跟不变是同时存在的,你看它变,它好像没有变,你看它没变,好像又在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才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张桌子,桌面看上去是平的,但是你放大来看,就会发现它也是凹凹凸凸的。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平的,直线也是虚拟出来的概念。
所以从现在开始,看任何事情,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太极。太极里面是亦阴亦阳,因为阴阳是没有办法切割的。但我们现在脑海里总有切割的观念,好坏、善恶总喜欢分开来看,这就糟糕了。我们要明白,事物是亦好亦坏的,人也是亦善亦恶的——有时候会变善,有时候又会变恶。我们找不到一个纯善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活不了;我们也找不到一个纯恶的人,因为别人根本就容不下他。所以说,纯善容不了自己,纯恶别人容不了你。
《道德经》开宗明义讲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它告诉我们,宇宙有两个道,一个叫“常道”,一个叫“非常道”。“常道”是不可说的,凡是你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是代表儒家的孔子,还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们的哲学理论都来源于《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