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成王败寇(1 / 1)
承焱飞马至皇城外,只见熊熊火把如蜿蜒在城墙外的一条巨龙,照得上下通红。三军整肃,只等承焱一声令下。
“王爷,时候差不多了。”轩宇打马上前说道。
“攻城。”承焱一声令下,只听四下里擂鼓喧天,杀喊声震天动地。
早有士兵们搬了云梯来爬城,而董贵妃也并非草包,早已命人准备了巨石在城墙上,只等承焱下令攻城,便往城楼下投掷。一时间,攻城的将士纷纷从云梯上跌落,死伤无数。
“停。”承焱威风凛凛立于马上,拔剑高呼:“大炮推近攻城,骑兵靠后,步兵在前掩护。”
不多时只见一门重约两吨的大炮被十几名士兵缓缓推出。步兵拿了盾牌在前掩护,十几名士兵推着大炮缓缓往城门靠近。
这门大炮便是承焱先前俘虏的那位西洋人所造,此前从未运用过,承焱曾得安文帝秘密准许铸造大炮,全国上下无一人知晓。就连死去的安文帝也以为造炮计划胎死腹中。不想承焱硬是把炮给造好了。城门上的士兵们纷纷看着这个庞然大物移近,不知该作何反应。
“快去禀报贵妃娘娘。”门楼上的侍卫统领语音刚落,只听得一阵震天动地耳朵巨响,众人只觉得地震山摇,几乎站不稳。有那站在城墙边上的士兵竟是直直摔了下去。
等众人反应过来,城门已被攻破。战马嘶鸣,嗡嗡的铁骑声震耳欲聋。不待众人反应过来,已有侍卫如洪水般涌上城楼,。为首的轩宇目光如剑扫过众人,高喊:“王爷有令,缴械投降者既往不咎,顽抗者格杀勿论。”
众人静默,不多时,只听“哐啷”一声,一侍卫垂头丧气地把兵器扔在了地上。有此人之例在先,哗哗一片兵器落地之声,众人皆掷了兵器在地。这是士兵与承焱并无深仇大恨,甚至有些侍卫原本便与承焱手下士兵相熟。只是各事其主,如今见董贵妃大势已去,便缴械投降。
承焱带着众将士一路势如破竹直攻到乾云殿。只见董贵妃高坐在正殿的宝座之上,麟睿与镇西侯谢天懋、右丞相董卓分立两旁。她神色一片平静,承焱带兵闯入,她也恍然不知。
伫立在一旁的谢天懋与董卓却是神色忐忑,微微颤栗。承焱心知肚明,镇西侯手拥兵符,自己一路攻进皇宫,所遇到的抵抗几乎皆是镇西侯旧部。
“侯爷是两朝元老,曾为皇祖父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今日如何站在叛军身旁?”承焱质问道。
谢天懋心知此时骑虎难下,壮着胆子说:“太子登基那是名正言顺,王爷身为朝臣,原应该辅佐太子成就大业。如今带兵闯入,到底谁是叛军?”
“侯爷此言差矣。父皇当年亦是以王爷之身份登临大位,侯爷这话,细细听来,似乎有对父皇大不敬之嫌。”承焱一席话让谢天懋哑然,他气闷非常,却也只能硬撑着吼了一句:“强词夺理”。
“何况,侯爷怎么知道本王是夺位而来?董贵妃败坏朝纲人人得而诛之,而侯爷你,却是助纣为虐。本王如今肃清朝政,匡扶我江山社稷,敢问侯爷,本王何罪之有?”承焱说道。
“安承焱,你敢说不是为了皇位而来?”不待谢天懋开口,董卓便指着承焱质问。董卓深知今日在劫难逃,即便自己告饶,承焱也不会放过他,索性与承焱拼个鱼死网破。
承焱只不理她,对着身侧的轩宇说:“宣众臣进宫。”
不到半柱香,文武百官已纷纷前来按品级整齐分列两侧,承焱走近宝座旁,看了一眼身旁已被侍卫看押起来的董贵妃,对百官说道:“先皇遗旨在此,众爱卿听旨。”
众臣齐帅帅跪倒一片。承焱展开圣旨,朗朗读出,声音抑扬顿挫,久久盘旋在大殿。
待承焱宣旨完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只余了董贵妃突兀地呆立在原地,圣旨中对自己既往不咎的话如一声闷雷在脑中炸开。安文帝心只有愧于她,到底是顾念了二十余年的结发夫妻情分。而董贵妃却联合慧茹宫主生生断送了他的性命。
董贵妃有些怔忪,她忽而有些不明白,自己苦心经营这些年到底是为了什么?如今他遗诏中一句既往不咎,却让自己那一颗恨毒了他的心,忽然间没了着落。
了空大师立在殿中一根缠龙金柱旁不解地看着承焱。承焱所宣读的那份圣旨,并不是自己交给他的那一份。承焱擅自做主改了圣旨,只说安文帝命他主持大局,却丝毫不提安文帝传位于他之事。
了空大师正待上前,承焱以恳求的眼光望了他一眼。了空大师犹疑了半刻,最终缩回脚步。
承焱这才放心,手握圣旨,立于众人面前说道:“十三皇子性淳朴,父皇生前很是爱重。而今父皇崩逝,江山无主。本王受命于皇命住持大业,大胆揣度圣意,决意拥立十三皇子为帝,继任登基,克承大统。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百官俱惊讶不已。只是忌惮于承焱有御笔亲题圣旨在手,顾命摄政,一时间也不敢轻易开口。整个大厅诡异地鸦雀无声。
半晌,方见一老臣巍巍颤颤地站出来,这人便是先前被绑架的左丞相傅毅。他说:“臣有一言要进。十三皇子年方十岁,尚在总角,不足以担当大任;王爷您人品贵重,才能出众,皇上生前甚是夸赞。臣以为,王爷您才是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此言一出,百官之中便渐渐有人附和。百官中有一些专事奉承拍马之人,以为承焱推诿是假,想以退为进登上皇位是真。于是纷纷站出来进言,要求承焱继承皇位。
承焱不耐烦这般虚与委蛇的聒噪,摆摆手,坚决地说道:“本王主意已定,不容再议。从今日起,十三皇弟封为太子,择日登基。命左丞相傅毅为顾命大臣,本王为辅政王。愿诸位大人齐心协力,协助本王同傅丞相辅佐皇上,以匡扶我朝社稷为己任,保我安兴国千秋万世,以慰父皇在天之灵。”
承焱此言一出,百官哗然。只是承焱在朝中素有威望,此事他心意已决,不容更议。百官也作声不得。
只听承焱继续说道:“太子安麟睿与董贵妃同流,自今日起贬为庶人。镇西侯谢天懋,念在往日功勋,特赦逆谋死罪,打五十大板,全族发配充军。右丞相董卓助纣为虐,定于三日后当众处斩,以儆效尤。余下董氏族人流放漠北。其余与此事有牵连之人,待新皇登基之后再做处置。”
百官私下交头接耳。董贵妃有先皇遗诏保命,安宣王动她不得。只是太子贬为庶人,她董氏族人也是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她的权势是彻底被安宣王土崩瓦解了。即便留得一条命在,也定无机会东山再起。镇西侯有功在先,这般处置也是合情合理。只是那五十大板,镇西侯古稀之年,即使勉强挨过了,还有充军等着他,镇西侯也是必死无疑。
百官唏嘘不已。承焱对镇西侯这番处置,即不落人薄恩寡义、杀害功臣的口舌,又变相要了他的命,那镇西侯是做了董贵妃的替罪羔羊。董氏一族权倾一时,作恶不少,如今个个沦为阶下囚,那是罪有应得。至于其他牵涉之人,新皇登基必定大赦天下,对这群人的处置可想而知。或是免罪,或是从宽处置。国一日无主则不宁,况且方经了一场动乱,若要大开杀戒,说不定会引起更大动荡,动摇国家根基。安宣王这番处置恩威并施,真可谓面面俱到,让人心服口服。百官心中对他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父皇有旨,对董贵妃既往不咎,本王至孝于父皇,自当遵旨。那便着董贵妃于来仪宫颐养天年,此生不得踏离来仪宫。”承焱威严得说道。
董贵妃面色苍白,却是一言不发。如今成王败寇确已分明,即使承焱今日要了她性命,旁人也只当她是罪有应得。世情以成败论人,她并无不甘。
承焱一声令下,便有侍卫押了董贵妃往来仪宫去。正当此时,一位身穿湖色缎绣藤萝花织金绸绵氅衣的女子闯进殿中。她鬓发微乱,头上累丝点翠镶宝石金步摇亦随着一步一晃,依依弱柳般奔着承焱而来。
承焱只淡淡瞥了一眼,并无异色。那女子泪光莹然似粉荷垂露,她拉住承焱的手臂呜咽开口道:“承焱,你不能这般对我。”
“太子妃应当与太子在一处。不,是庶人麟睿。”承焱丝毫不见怜惜,只淡淡吩咐:“把她带到麟睿身边去。”
有侍卫领命前来把她拉开,董芸梦苦苦挣扎,哭喊道:“我的孩子,他死了,他死了。因为我负了你,老天爷惩罚我,把他带走了。安承焱,你不能这样对我,你不能够。”
董芸梦口不择言,麟睿神色尴尬地堵住她的嘴。默然至今的麟睿看着承焱,眼中复杂难辨,他开口道:“你我自小便同上书房,兄弟情义理应比他人深厚。只是我身为太子,自幼便被拿来与你比较。无论是上书房、还是骑射,哪一样你都是最好的,而我却处处矮你一截。我不如你聪明机警,能讨得父皇欢心。我原本深知自己资质愚钝,并不堪当大任,为了不让众人失望,只有苦苦与你相争。沦落至此等下场我并不怪你,我知你已顾念儿时情义,对我手下留情。若换做我是你,不一定能容你活在世上。成王败寇,理应如此。我不妨实言相告,当了二十余年的太子,唯有今日,我方如释重负。只愿来生我与你都不是生在帝王家,只在平常百姓家做一对敦睦友善的寻常兄弟。今世手足之谊,在此断绝。”
说完,麟睿便带着董芸梦离去。
承焱叫来轩宇说道:“吩咐下去,东宫里一应物件不得擅动,让他们能带走的便带走,待他们走后,你再亲自带人去检点。”
轩宇应下了,心里叹息:“王爷无论面上多冷酷,心中到底仁慈。情知太子自小养尊处优,到了宫外一时无法生存,才这般特意吩咐示下。那是给他们留了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