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各方博弈(已修)(1 / 1)
自打皇甫瑾都暂时控制住了病情,不再时不时昏倒之后,他就恢复了往日里对权势的热爱,野心勃勃地动用各处的势力和暗桩,到处的煽风点火,浑水摸鱼,使天下的情势变得更加复杂、紧张。
嗯,他就是个典型的政治家,爱好搅风搅雨。
同时,他也是一个优秀的剥削者。
白沐将自己的老底泄了之后,就完全没有了之前半个月的悠闲生活。
可恶的“实验品”给他定下了每日的工作目标与贡献值,这直接与他的材料供应等等挂钩。若是哪天,他偷了个懒、犯了小性儿,分分钟就有人去皇甫瑾都那里告状,那个魂淡就会分分钟断掉他的材料。
┭┮﹏┭┮
so sad
白沐是喜欢研究蛊毒没错,况且,是研究青丝蛊这样的顶级王蛊,对于一个求上进的蛊毒师来说,这是最难得不过的好机会。
但每次想到他的医治对象,想想他的死人脸,想想他的傲慢态度,还有他身边那群拿鼻孔看他的死忠,白沐就总想要多作弄作弄他。
让他躺床上动弹不得。
这不是很好嘛!
他昏迷的时候是辣么的可爱!(雾)乖巧!!!(大雾)
可惜,他的小伎俩看在皇甫瑾都的眼里,连小打小闹都算不上,人家直接掐断了他的命脉。拿他的鸟、他的蛊虫,还有每日必须的炼蛊材料威胁他。白沐不甘心,也抗争过,却最终斗不过那个阴险的魂淡。
即使他能狠下心,不再炼制蛊毒,但竹叶青与女儿红也是要吃饭的。
皇甫瑾都和大部分人的段数都不在一个位置上,收拾个把如白沐一般心思简单的少年,像吃饭睡觉一样简单。
值得高兴的是,崔世杰还是很够朋友的。
虽然也是他把白沐送到姓皇甫的混蛋手上,但好歹没有就这么消失不见,反而不畏艰难地来看了白沐好几次。对于他被软禁一事,崔世杰颇有些微词,但联想到他的皇甫世兄以及他平时的手段,就什么不满都不敢有了。
说到底,有对比,才能产生满足感!皇甫家的地牢,还有其他更隐蔽的暗牢、水牢,不知道毁了多少人的一切,信念、健康的身体以及原本光明的锦绣前程。
对于白沐,他却是留情面了。
——————————————————————————————————————————————————————————————————
宁王府
王府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王妃生的小公子夭折了。府里的所有奴仆都战战兢兢的,多一句闲话都不敢说,连半夜里的打牌、吃酒都暂时停了,唯恐引来主子们的注意。
宁王妃张氏几乎要疯了。
她的涵儿,她后半辈子的依靠,就这样去了。那么小的一个人儿,雪团子一般的精灵可爱。明明上一刻,还在她的怀里撒娇笑闹,想要多吃一块糖糕,忽然他就口吐黑血,瞪着眼,僵着手脚。
没一会儿,人就不行了。
张氏眼睁睁地看着爱子过世,几乎要哭瞎了眼。
她的涵儿啊!
她膝下,唯一一个从她肚皮里爬出来的亲生儿子啊!就这样,没了?
啊啊啊!
宁王妃披头散发,血红着眼,状若疯狂,不顾贴身大丫鬟的阻拦,冲去外院,去求王爷给她做主。
而宁王虽对张氏不是很宠爱,颇有些相敬如宾的意思,但对于她所出的嫡子还是看重的。
得知嫡子中毒被害,李弘涛立马就怒形于色,生生砸了博古架上所有的珍宝。然后,他厌恶地瞥了一眼毫无贵妇尊荣的张氏,由着自己的心情迁怒了她。命人将王妃拖了出去,软禁到佛堂,好好地清醒几日。
接下来,就是涉及整个王府的声势浩大的大搜查。
从小公子的奶娘,到大厨房进上的糕点,王妃院子里的婢女仆从等等,连粗使的,完全接触不到小公子的养花婢女都被一一盘问过了,几个嫌疑大的,更是上了大刑,被打得体无完肤。
然而,调查却很不顺利。
主谋狡猾极了,几乎没有留下一丁点有用的线索。
只在王府北面的荒井里,发现了几具人尸,正是之前遍寻不到的、大厨房里的二师傅,与他的几个小徒弟。
但是,这恶事哪里是几个厨子就能做成的?王妃对她的独子爱若珍宝,每每喂食都要用银针先行验过,更有专人试毒,不可谓不小心。但就是这样小心了,小公子还是中招了。
宁王是彻底愤怒了。
这件事需要一个人承担责任。
王爷的怒火也需要有人接着。
不然,可不是让王爷的心情时时不顺,将火气牵连到其他人身上吗?
故看守嫌犯的侍卫们都下了狠手,鞭子和辣椒水更是照着一天三次的份例给,一点折扣不带打的。
而犯下如此大案的主谋者,能被轻易抓住?
被收监、施刑的嫌犯都只是普通的奴仆,就是知道什么也只是皮毛罢了。
他们受不过残酷的拷打,纷纷攀咬起他人来。
领头的侍卫长也知他们的话里有水分,做不得准,偏偏上头催得紧,死得又是王爷的嫡子,身份何其贵重,若是没有供认出一个有分量的人物来认罪伏法,恐怕王爷王妃不会善罢甘休。
他为此大为烦恼。
此时,正好有一个平常人缘极好的长史来找侍卫长喝酒,见他为此事苦恼,沉吟一二,就给他出了一招毒计。
这就要说到宁王府后院里的格局了。
名分最高的,自然是王妃张氏,出身京都豪族,家世不凡,也是小公子的母亲。
侧妃刘氏,出身四品文官家庭,出身虽普通,却是整个府里最受宠的一位。
侧妃楚氏,出身京都望族楚氏,然多年不与家里联系,且无子无宠。
其他上不得台面的侍妾通房什么的,暂且不提。
只说,这王妃是小公子生母,她绝不可能对她的命根子下毒手,其他的侍妾也没有这样大的本事,只有后院里两个侧妃与他们身后的强大家族才有可能成事。
现在到底谁是凶手,恐怕审问不出来了。但却可以找个软柿子来,捏给王爷听响儿。
就说这王爷的两位侧妃,刘侧妃受宠,楚侧妃不受宠,王爷更愿意相信谁,显而易见。
只要对那些牢里的,那些急于求生的奴仆如此这般的暗示一番,使他们招供。
说是楚侧妃被王爷冷落日久,心生怨恨,嫉妒刘侧妃的盛爱,也嫉妒王妃膝下有子,鬼迷心窍之下,设了毒计。欲要杀害小公子,嫁祸给刘侧妃,令这二人反目,斗个两败俱伤、你死我亡。
想来,这样的供词,王爷王妃该是会相信了。
侍卫长闻言沉默不语。他往日里也杀过人,却是良心未泯,不愿为了自己的前程构陷无辜之人。何况,还是一位身份尊贵的侧妃娘娘。上尊下卑的思想深深的印在他的骨子里,一时间无法做出背主之事。
长史见他脸色难看,也不再劝说,只一味地喝酒吃菜,谈天说地,依旧是往日那副和善敦厚的模样。
然而,好几日过去了,侍卫长依旧找不到杀害小公子的凶手,又不愿照着长史的法子办。
王爷王妃自然不肯罢休,只道是侍卫长无能,将他撸了个干净,远远地打发走了。后来被换上的新侍卫长,却是没有他前任的良知,事情的发展,最终还是照着长史的剧本走了。
所谓的真相也就被呈到了宁王和宁王妃面前。很快,各个版本的真相就在王府里传扬开了。
王府里的人都知道,楚侧妃无宠,娘家也不肯给她撑腰,每日里总是郁郁寡欢的,一副忧郁的模样。
谁想,她竟是害死小公子的元凶,王府众人均是震惊无比,纷纷感叹‘知人不知心’、‘蛇蝎毒妇’等等。
而这楚侧妃有口伸不了冤,被盛怒中的宁王当着众人的面,踹了一脚窝心脚,登时就昏死了过去。宁王还解不了气,命人将她关进了柴房,不许医治,若不是顾忌着她背后的楚家,恐怕早就三尺白绫伺候了。
然而,宁王妃张氏却不相信这个结果。
毒杀了她的爱子,楚氏能得到什么?是得到从不曾得到过王爷的宠爱,还是一个亲生的孩子?
哈!滑天下之大稽!
楚氏的颜色连她身边的侍女都比不上,一副平头正脸的丑模样。
即使是刚嫁进来、青春鲜嫩的时候,王爷也没有宠爱过几晚,难道年纪大了,她还能以那副普通之极的模样,勾引到王爷吗?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她动的手,要她和刘氏两败俱伤,但最关键的后续步骤呢?王府里平静得很,连一丝刘氏害死涵儿的谣言都没有。
她失了爱子,又被王爷迁怒厌弃,楚氏彻底翻不了身,得利的会是谁?
只有刘氏那个贱人!!!她向来和她不睦,又总是一副妖妖娆娆的狐媚模样,也只有她才有那个实力和心机坐下这等恶事。
断了她下半辈子的指望。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王妃的预料,她原是准备待王爷气消之后,为楚氏求情,施恩于她,再重新调查的。谁知道,楚氏竟受不得屈辱,在柴房里拿一片瓷碗碎片自裁了。
人死了,这件事自然就被盖棺定论了,再无可辩驳的余地。
刘氏,刘氏。
王妃娘娘狠狠地撕扯着手上的绣帕,心里的仇恨像瓢泼大雨一样,腐蚀了所有幸存的理智与良善。
她与那个贱人,有你没我,容不得共活在这世上。
李弘涛也被楚氏的死讯惊了一跳,待反应过来,脸色就分外的难看。
独处着的李弘涛不像近些日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痛心疾首,反而满脸的算计。
他虽心疼爱子早夭,但他是做大事的人,何愁没有儿子。况且,他早就命人暗中调查,至于明面上的凶杀,就成为了他巩固权势的一步好棋。
他知道楚氏不是凶手,她太蠢了,也没这个能力。
但她必须是凶手,必须顶着杀人嫌犯的罪名。
只因她背后的楚家是京都里数得上的武将之家,从□□那时候传承下来的老牌勋贵。
楚家现在手上还握了几个州府的兵力,即使是当地的藩王也奈何不了他们。
兵权,是每个野心家都想要的东西。
当年,若不是他设计了楚氏落水,再亲身下水救之,与她有了肌肤之亲,更得了她的爱慕。楚家也不会将嫡女嫁入王府给他为妾。原本计划得好好的,他如愿娶了楚氏,只要楚家肯暗地里投靠他,支持他夺得皇位,即使楚氏再丑,也会被他捧在手心里,百般呵护。
偏偏楚柯那个老不死的,最是顽固不化,迷信于皇室正统,不肯就范。宁肯将他们家最宠爱的嫡女作为弃子。
于是,楚氏入门来从未受宠,日子举步维艰。
此次,借着涵儿的事,李弘涛令楚氏身陷囹圄,他就在逼着楚柯那个老不死的表态,是支持他,大家通力合作,共谋如画江山,还是拿楚氏的性命给他的大业祭旗。
本来楚柯已经动摇了的。
但,这个时候,楚氏死了。
就这么没有一点价值地死了。
李弘涛愤怒极了,他明明吩咐过要人看着她的,他还什么都没有得到!若是让他知道是谁毁了他的计划,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不可。
宁王不甘极了。
终究是棋差一招。
宁王后宅不宁,祸及子嗣,还死了一个侧妃娘娘的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向四面八方。不知道有多少人接到线报,幸灾乐祸不已。
而这带回来的后果是,楚家宣布与宁王老死不相往来,彻底成了保皇派。虽然,哀帝爱美人爱玩乐,也不大稀罕这些只会劝谏的老臣的效忠。
但李氏王朝,终究还是有些人,心怀社稷,忠于王事。他们用忠诚,为李夏王朝看护门墙,也令野心家们平添了不少阻碍。
天下这盘棋,越发复杂了。
从哀帝的旨意,到朝堂的纷争,再到藩王的后院,无论是否无辜,无论是否甘愿,所有的人,这些在百姓眼里尊贵无比的人,终究被历史的巨轮毫不留情地碾压而过,只在史书里,留下寥寥一句记载罢了。
盖因三个精才绝艳的男人几百年前的部署,还有他们野心勃勃的后代的完美执行,于这厚重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
一个时代,再也没有人,能遮掩住他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