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十二章 重逢(1 / 1)
这天,玉荷、思成两人在磨房磨麦子面,思成推磨,玉荷扫面,夫妇二人边磨边闲话着家常。
忽然,玉荷停下了手中的活儿,静静地立着。思成也停下来,他也听到了隐隐的马蹄声,那不是一匹马,而是一队。
思成幽幽地道:“难道是——”
玉荷竭力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脸上仍现出些微的紧张。
马蹄声愈来愈近,马的步子也愈来愈缓,玉荷心中更加激动。
思成道:“他们为了不惊着我们,让马儿放慢脚步。”
马蹄声在郝家门前归于平静,玉荷眼中含泪,朝思成点点头。
两个人放下手中的活计,一起走出去。
门外,一位中年黑衣男子站在柴门前,身后跟了三名随从,五匹马被另外一名随从拉着,站得更加靠后。
看见玉荷出来,那名男子浑身一颤,抓住了柴门,却没有闯入。
玉荷来至门前,待看清那名男子的面目,已是浑身发抖,泪水决堤般往外流。
思成轻抱了她一下,走过去打开柴门,朝黑衣男子微躬了躬身子。
那男子并不看他,径直走向玉荷。
玉荷抬眼看他,嘴唇微颤,哽咽着喊了声“二弟”,再说不出话。
黑衣男子缓缓伸出双手,轻轻抱住她,“长姊,十年前你若这样,也不会跟着他受苦了。”
玉荷摇头道:“不,二弟,这十年我过得很好。就是真的很想你们,父亲、母亲大人,大弟都还好吧?”
黑衣男子点头道:“还好,只是母亲大人现在身子越来越弱。”
“二弟,”玉荷再次扑在黑衣男子怀里,孩子般痛哭起来。
感觉玉荷把这些年的思念都哭出来了,思成才过来轻声道:“玉荷,和内弟进屋吧,外面风大。”
玉荷点头,拉着黑衣男子的手走进屋子。
黑衣男子坐下,思成倒了碗水,递给玉荷,玉荷端到黑衣男子手上。
黑衣男子接过抿了口便放下,环视了屋子一圈,确认玉荷衣食无忧,才问道:“乐儿、笑儿呢,怎么不见,她们现在也都长大了,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
玉荷道:“今天天气好,她们两个出去玩乐,也快该回来了。”
玉荷和二弟正说着话,外面冲进一个十来岁的男娃,边冲边喊:“阿翁,阿母,他们是什么人,来我们家干什么?”
玉荷拉住男孩的手道:“石儿,别怕,这是你二舅,快,叫二舅。”
“二舅。”彩石怯怯地叫。这个面目威严的男子让他感到害怕。
玉荷转向黑衣男子道:“二弟,这是彩石,刚刚十岁。”
黑衣男子道:“好,长姊,你也有男娃了,父亲、母亲、大兄长都会为你高兴。既然你已与我相见,这次会随我回家吧?”
这黑衣男子正是玉荷的二弟,姓张名寿。
张寿见玉荷没回答,又道:“长姊,小弟为皇上办事,没有太多时间耽搁。况且事情已经过去十六年了,十六年前你离家而去,十年前你又偷偷逃走,我都无话可说。今天你既然这样对我,应该是想好要和我回家了吧。”
玉荷点头道:“二弟,十六年前的事我从没有后悔过,十年前我悄悄逃离是我思虑不周,害你们为我担心。但我现在的想法你只说对了一半。”
张寿“噢”了一声。
玉荷接着道:“我随你进京,是想见父亲、母亲、大弟和你,也好了我多年的相思之苦。之后,我会和思成回来,继续我们的平静生活。不过二弟放心,我们既已相见,我会常回去看你们,希望你们能原谅我,不要再逼我回去,好吗?”
张寿见姊姊如此说,点头道:“长姊,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以为我们还会逼你吗?我们一直苦苦寻找你,就为了能有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玉荷含泪笑道:“谢谢二弟。我回去与家人相见后,还有事想拜托你们。”
张寿道:“长姊有什么事尽管说,你忘了小时候你最疼的就是我。”
玉荷笑道:“我没忘。所以我想把这几个孩子托付给二弟。他们若愿意随二弟进京谋个前程,我们不拉着;愿意呆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欢喜。”
“没问题,他们和我们张家的孩子一样。母亲大人待他们会比我和大兄长的孩子还亲。”张寿爽快地回道。
玉荷眼中泛着泪花,笑着点点头。
彩石站在一旁傻傻地听着,听到玉荷让他们随二舅进京,他马上叫道:“阿母,我愿意和二舅进京,我要习武,和子涵兄长一样棒。”
张寿笑着拉过彩石道:“好,二舅带你走,一定找最好的师傅教你。”
彩石兴奋地用力点头。
张寿转向玉荷道:“彩石所说的子涵兄长莫不是姓赵?”
玉荷道:“是,二弟认识这个人?”
张寿道:“认识,他非常得宠于皇上。二弟也是从这个人口中偶然得到你的消息,才找到这儿。”
玉荷惊讶道:“他知道我是你姊姊?”
张寿道:“不知道。不过有一次一起办差,听他说起回了趟家的事,提到了彩乐几个孩子的名字,我追问一番,感觉是你,才过来的。父亲、母亲、大兄长还在家中等候消息,这次不会让他们失望了。”
玉荷笑着点头,又问:“二弟,赵子涵身边有没有一个叫林一俗的男娃?”
张寿道:“有啊,就是赵卫尉那次回家带来的。我见过几次,总是跟在赵卫尉身边,长得眉清目秀,挺招人喜欢。你问他做什么?”
玉荷把彩乐和一俗的事缓缓和张寿讲述了一遍,道:“从一俗的信中才知道赵子涵就是紫晴的兄长,赵子涵在第二次来我家时一点都没露,可见这孩子不仅心底良善,头脑也管用。让一俗去长安,也是他提出来的,虽然隔开了一俗和彩乐,他的本意应该是好的,不管将来结果如何,给这几个孩子,给这件事都留下了缓冲的余地。”
张寿点头,道:“这些事他倒没说过,不过皇上为人良善,他若是那等仗势欺人、行事粗暴之徒,怎可能留在皇上身边?”
玉荷道:“正因如此,这次去长安,我想征求彩乐的意见,她若想争取这段感情,留在长安,我和思成不拦着。”
张寿“噢”了一声,玉荷忙道:“二弟不必紧张,我会和她说好,这件事谁都不会插手,也不会帮她,所有的问题她自己解决,所有的结果她自己承担。”
张寿点点头,忽然想起了什么的样子,道:“长姊,若不是这几个孩子,你是不是还不准备和我们相见?”
玉荷没来得及回答,思成抢在前面说道:“二弟,你这话是多心了。如果这次你不来找我们,玉荷就准备上京找你们。她是就着孩子们的事给自己铺回家的路呢,她早就想你们想得受不了了。”
张寿看向玉荷,玉荷轻声道:“二弟,若不是借着孩子们的事,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去。”
张寿哈哈一笑,道:“傻姊姊,母亲大人早就放下话了,张家的大门永远朝你开着。父亲大人如果再阻挠,她到了九泉之下都不准备原谅父亲呢!”
一番话,引得玉荷又一次落泪。
几个人正聊着,彩乐、彩笑携手走进屋子。
玉荷忙又让二人见过张寿,向张寿道:“二弟,你先休息会,我把话和彩乐说清楚,说完我们就出发,不会耽搁太久。”
张寿点头。
玉荷拉着彩乐走向里屋坐下,还未开口,彩乐先道:“阿母,这个二舅我见过,十年前他来过我们家。也就是那天夜里,我们悄悄离开原来的家,来到这里。”
玉荷点头道:“那年你才六岁,难为还记得这么清楚。现在你也长大了,阿母觉得可以和你说明一切了——你外祖父是高祖和太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的夫君,赵王张敖。”
玉荷的声音如从前世传来般缓缓讲着。
“鲁元公主!赵王!”彩乐惊呼,“阿母,你是公主的女儿!”
玉荷终于要揭开她神秘的身世,彩乐早已做好准备,依然无法接受玉荷那幽幽的一句话。
玉荷淡淡一笑,摇头道:“公主的女儿年方十四,为当今皇后。阿母与她同父异母。”
彩乐舒口气道:“吓死我了。”
玉荷道:“怎么,你失望了?现在,你外公也不是赵王,他在高祖九年因赵相贯高之事,被捕入长安,后虽无事,却被废为宣平侯。”
彩乐道:“哪儿啊,我高兴还来不及。连鲁元公主的夫君那么亲的人,都险些被鲁元公主的阿翁处死,谁愿意与皇家扯上关系,哪儿有做平民百姓自在!”
玉荷深深望了彩乐两眼,道:“这些年阿母没有白教你。当年阿母也是这样的想法。”
彩乐道:“你是不是经常看到鲁元公主欺负我外祖母,所以如此?”
玉荷摇头道:“不,鲁元公主实是一至善至美之人。公主到我家时,你外祖母已生病去世两年了。当时我和你差不多年纪,你大舅小我一岁,二舅小我两岁。公主来了以后,与父亲恩爱有加,待我们姊弟三人更是视如己出。公主未来那两年,都是我在照顾你两个舅舅,因此上,公主更是怜我多了几分。一直到现在,我和你两个舅舅都视公主如生母,以母亲呼之。”
彩乐这才算是明白,难怪所有人都觉得阿母气质不同一般,原来阿母曾以女儿身份在鲁元公主身边待过。
“阿母,那你后来为何离开他们?”彩乐问道。
玉荷略顿了顿,道:“那还是公主刚到我们家,那天,我瞒着父母,只带着侍婢蓉儿出去玩耍。不觉走至一乡郊,被两个无赖纠缠。你阿翁正好从此经过,拼命打跑了两个无赖,又让我去他家中稍作休息,压压惊。”
事情已经过去十六年了,那一幕幕还是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玉荷脸上现出了和十六年前一模一样的微笑,玉荷沉浸其中,把身边的彩乐忘了。
玉荷望着阿母,她从未见过阿母脸上出现过这样的神情,那种女娃般既羞涩又欣喜的神情。她不忍打扰阿母,停了好一会儿,她才开口道:“就从那天起,你喜欢上了阿翁,可外祖父不同意,所以你和阿翁一起离开了家。”
玉荷从遥远的记忆中回过神来,不觉脸上一红,点头道:“是。你阿翁从小没有父母,和祖父一起长大,我见到他时,祖父已过世,只他一人生活。他不偷不抢不乞讨,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养活着自己。但是你外祖父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喜欢上了这么一个穷小子,又怎么会接受你阿翁!他将我囚禁在房间,不许我再踏出房门,除非我放弃喜欢你阿翁。然后又紧锣密鼓地为我挑选佳婿。”
“那阿母是怎样逃出来,和阿翁在一起的?”彩乐问道。
玉荷道:“公主从蓉儿那里知道了整件事情,进入房间和我见了一面,明白我的心意后,为我准备了盘缠,帮我逃出来,让我和你阿翁远走高飞。”
彩乐道:“阿母,鲁元公主真是一个好人。你和阿翁真勇敢。”
玉荷摇摇头,道:“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当年公主给我的盘缠,我们家三辈子也用不完,但你阿翁不让动,还等着将来好还给公主,你阿翁说我们用双手能养活自己。所以我现在虽和你阿翁粗衣淡饭,但我很幸福,比做囚在金笼子里的鸟幸福,你能懂吗?”
彩乐点头道:“阿母,我懂。”
玉荷笑着摇摇头,道:“你小小年纪怎么可能懂呢?阿母唯一后悔的是十年前你二舅第一次找到我,我怕你外祖父再次将我和你阿翁分开,才装作答应你二舅,稳住了他,半夜里带着你和笑儿悄悄离开,来到这儿。这十年来,我和你们过得很快乐,但我也饱受了和家人的离别之苦,我真的很想你外祖父、外祖母他们。十六年了,他们身体都还安康,我真要谢谢上苍。”
“那阿母这次准备和二舅回去?”彩乐问道。
玉荷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我只是回去看看,以解思念之苦,我还是喜欢现在的日子。不过以后能常常回去看看他们,我这辈子就了无遗憾了。而你,彩乐,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现在,你要为你以后的人生做一个选择,这也是我和你说这么多的原因。这次去长安,彩石会留下来和你二舅习武,你是去是留?”
彩乐的心一阵猛跳:“阿母,你说呢?”
玉荷道:“人的一生能自己选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当年公主和阿母这样说过,阿母现在说给你。你若想等,就和阿母回来继续现在的日子;你若想和一俗一起努力,就留下来,。但我和你二舅说了,你不能依仗外祖父家的势力去解决你的事情。阿翁阿母也不在你身边,一切要靠你自己。”
玉荷看着彩乐,等着她的决定。
彩乐低着头,看不出脸上什么表情。然后,她抬起头,看着玉荷,坚定地说道:“阿母,我留在长安。”
玉荷道:“好。这是你自己的选择,阿母要说的只有一句话,不管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你都不能忘记阿母教你的做人原则。不能让阿母和公主失望。”
彩乐用力点头。
玉荷准备了一顿简单的午饭,一家人吃过后,便收拾行李启程。
早有人备好车马,玉荷一家坐上马车,张寿带着随从,伴着马车,一路不停向长安的方向前进。
就这样早起晚歇,第七天中午过后,一行人终于进入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