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1 / 1)
年底,李孟所在的公司要成立子公司,集团公司的人,除了有意向去子公司发展的,其他都留下,而部门进行调整,业务类的划归到子公司,集团公司只负责公司整体的管理,李孟原在的媒体业务部的业务都移交给子公司,她被调整到企划部。由于具体业务都有子公司承担,企划部也只是对子公司企划类工作进行统筹管理,跟踪一些重大项目的进展。由于她之前做过宣传稿件的采编,新的主管安排她接手部门文案类的工作。
李孟这下有些混乱,从以前广告项目到写宣传稿她都勉强接受,毕竟还有相似之处,而现在,在她工作一月后才算彻底搞清楚她的工作性质,将其他子公司的项目进展做成简报,要么就是一些重点项目的单独汇报材料的加工,基本被埋在文山会海中。
工作本身并不让她头疼,只是这些东西迎合的不是广大观众的口味,而是要满足汇报人的胃口,每次的汇报人都不一定,经常层层修改,处处意见,李孟头一次觉得工作原来如此无趣。
她有时会根张成探讨工作的问题,而她一直以为张成是属于个性自我的,工作思维和模式必定也自我一些,没想到张成到成了时时劝导她的人。
“工作哪能随你心意,兴趣和工作是不同的。”张成耐心说着。
李孟有点不高兴:“你干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当然不会觉得无聊。”
张成继续说:“嗯,也有道理,可是个人爱好也会和工作相违背。”
李孟问:“那如果你的客户所要求的设计与你原有的设想有很大出入,并且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你怎么做?”
张成想了想,似乎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多,很难尽如人意,相对来说,我的工作性质还是比较简单的。你以前也一定有这样的情况吧,那时怎么处理?”
李孟仔细回忆,有,而且有时是很大的意见,整个风格的否决,但是经过沟通,最终都能找到折中的方案。
看李孟认真想的样子,张成知道她大概已相得明白:“不可能都坚持你的想法,只要是与人相关的工作,都会有变数,或许以前是你们互相妥协,而现在,变成你一方妥协。”
李孟不否认张成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来讲,他是对的,可是她仍开心不起来,工作就是这样,她只能一遍遍给自己洗脑。
公司安排李孟和子公司一起做一个文化产业园项目,李孟并不用参与太多,更像是联络人作为子公司与集团公司的沟通协调桥梁。可是李孟很愿意加入这个团队参与进来,似乎死水一般的工作状态有了新的活力,有时会加班,和子公司的人一起讨论策划内容,再整理简报向她的主管汇报进展。
这次的项目策划他们做了三个多星期,从与建设投资方接触到整个园区规划部门调研,确定了以运动文化为主题的商业广场。运动项目及场地规划,商业主体选择等等大致构想通过整理,简明扼要地汇报给主管。企划部主管郭主任,不过三十五六的年纪,看到项目规划情况时还算满意,李孟放下心安心下班休息。
仅隔了两天,郭主任告诉李孟这个项目要改,她很好奇原因,而郭主任只告诉她是公司领导小组会商量的结果。
李孟内心有些失望,因为郭主任告诉她改的内容完全背离了他们的设想,经过一个团队的人打听的小道消息,是说这个方案不太对上层领导的胃口,影响力不够大。
几个人初听到这个消息都打击不小,最开始的大方向是定好的,如果说现在改相当于他们的后期工作都白做了,一切都得重新再来。可是如何“标新立异”?这个很是困扰他们,如果规模再大,需要追加投资。
这天大家都早早下班,李孟和张成约了去打球,却不在状态。
张成关心地问:“工作不顺心?”
李孟放下球拍,坐在场边说:“我们费了好大功夫按照原规划做了一个方案,结果现在领导层对这个规划有些动摇,可能要大改。”
张成递给李孟水杯,问:“定了吗?”
李孟点点头:“今天下午我们部门主任说的,听说不太对老板的口味。”
“有什么问题?”
李孟摇了摇头:“主任也不清楚,据说是不够特别,估计影响不够大吧,现在大家也都在琢磨。”
张成用手拨弄着球拍,说到:“别急着返工。”
李孟有些失望:“现在所有人都在打探头儿的意思,副总也在和我们主任商量,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受我们控制了。”
张成摸摸她的头安慰道:“别郁闷了,大不了重新再来。”
李孟站起来拿起拍子:“来,重新再来一局。”
李孟有时也奇怪,张成似乎对于工作没有抱怨,似乎什么问题在他这里都想得通,她很佩服他的坦然淡定,虽然他一贯如此,可是面对他在意和热爱的工作,这种态度绝不是开始就有的。
张成的医院设计稿已完成,也完成了参赛的流程,接下来的几个月只能等待结果。他内心还是有很多期待,毕竟,这是他一直想要完成的一件事,不算执念,只是为满足一个愿望。
新进了一个实习的学生,财务管理专业,据说是来建筑设计部和结构设计部实习,给她要做的成本控制和风控论文做基础。一般财务专业的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公司,毕竟财务也是一个公司的核心部门,涉及公司运作及秘密,大家都免不了猜这女孩来头。
欧瑾,22岁。先到建筑设计室学习,张成刚接了新的项目,欧瑾被安排跟着他学习观摩。
张成一直觉得年轻人初入职场,如果能遇到一个愿意教他的人,也是种幸运。在他眼里欧瑾也就是个孩子,有什么问题他也耐心解释。但由于欧瑾的专业与建筑设计相差太远,欧瑾的提问都是很基础和常识性的问题,张成只能像教学生一般耐心讲解。刚开始小姑娘不好意思开口,发现张成没有取笑人的意思,也就什么都问,有时搞得他又好笑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