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五(1 / 1)
皇上陷在回忆里越来越深,从天而降的雨也越来越急。由于风向的原因,雨水并未飘进御书房。但他还是能感知到自己的衣衫被水汽微微的润湿。
他也不想从窗边走开,而是情愿贴近去感受这一场秋雨的寒意。
这倾盆而降的大雨,与那年杏花城的那场雨有几分相似。他这样想。都是雨势霸道的遮挡了视线,一层层的雨帘也毫不客气的将观雨者和外界隔绝开来。
如果那年春天,淋雨的是自己,后来事会有不同吗。
这个念头让皇上笑了笑。多年下来,他又怎会不明白,一切的事情都没有如果。抉择往往就在一刻之间,把握住了,便是胜者。把握不住,再幻美的假想都不过是在往后经年里自欺欺人的骗术。
不知那逍逸王妃是否还喜欢看雨。皇上只是这样猜想。
登基之后,皇上广纳贤才,但同时又要平衡朝中势力。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毁了包括杏花城在内的几个重要的城镇,中原大陆的民生和经济也都因此受到了波动。皇上和群臣协力制定合适的方案,希望能让中原的贸易流通重新繁荣起来。
他早已决定不会负了天下,便只有尽力而为。
五皇子在新皇登基前就开始游历天下,皇上还未来得及给他封王。于是他给自己的胞弟写了一封书信,问他想要什么名号。
闻墨给他回信说‘逍逸’二字正好,逍遥安逸,岂不自在。同时,他也在信中写明了自己云游四海的原因。除了想看看这天下美景之外,他想去找寻一位少女。在他同皇上约好在弦歌楼见面的那天,曾与那粉衣少女在烟雨中的杏花城江畔有过一面之缘。他又简单的向皇上叙述了自己和她相约于立秋之日再会的事情。
杏花城已不在,我只有满天下的去找她了。信中最后说。
读罢闻墨的信,皇上的心微微一动。他几乎已经可以确定,闻墨信中所指的那位粉衣少女,就是自己站在弦歌楼上远远望见的那个人。
他记得那少女曾经往弦歌楼望了一眼,然后就转身向另一处跑去。
原来,去了另一处避雨,就遇见了闻墨吗。皇上猜到了事情的经过,却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感叹这命运的安排。
他又记起那天自己在窗边看了一阵杏花城的烟雨,便坐回琴前奏了几首曲子,等再回神,天已放晴。如果当时自己一直守在窗边,是否会在放晴的那一刻望见那粉衣少女和闻墨道别的景象?
过了许久,皇上才轻轻叹了一声。他虽来到了君王之位,有了无尽的权力,可他并不知她的容貌,又如何命人绘制画像,凭画寻人?
因此,他只是提笔回信,出言宽慰了弟弟几句。劝他不要忧心,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若彼此当真是对方的良人,那么总还会有再见的一天。
偶尔也回宫看看,陪皇兄说说话也好。信的末尾,皇上又添了一句。
皇上在高位之上指点江山,逍逸王放下宫廷里的纷争过往,在云游天下的时候找回了年少时脸上的悠然笑容。其间,逍逸王也回宫过几次,每次待不足十天半月,便又潇洒的策马而去。不知不觉,五年过去。自登基以来,皇上日理万机,一心为民,出台了许多鼓励商户的政策,百姓的生活也一点点富足起来。
商政联姻的点子是一位大臣提出来的,皇上觉得可行,便准了他的上奏。那大臣也尽责,仔细查阅了一些近年来新晋大商户的家族资料,从中选出几位待字闺中的适龄女子。他又找来了皇城一些官家子弟的信息,确定了人选,这才把名录呈给皇上。
皇上也乐得点这鸳鸯谱。他登基五年来,已经赐过几次指婚。这次,他和之前一样,看了一眼佳人才子们的出身简介,确保他们门当户对,便亲指了五段姻缘。
这就是帝王的冷漠,因为天下都是他的,所以单独的个体于他而言有时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可同时,这也是帝王的无奈,既然要着眼于天下苍生,那么就难免会遗落了一些角落里的人间烟火。
在收到从柳莺城传来的关于洛家之女抗婚并请求面圣的奏报时,皇上刚刚和几位大臣议事完毕。听到这样的消息,几位大臣一时也纷纷议论了起来。
“陛下,想不到天下竟有这般怪诞的女子。居然胆敢拒绝圣意,真是没有分寸。”一位大臣道。
“说的是,她一个商户之女能嫁给官员子弟,这是何等的荣耀 。”另一位大臣补充说。“她抗旨拒婚,就算不为她自己的性命着想,也该为一家老小的性命想想。”
那一句‘为一家老小的性命想想’让皇上心里一沉,他忽然记起许多年前,母妃曾对自己说的那番话。
“可怎么走呢,家族的荣耀,乃至性命都绑在了我身上,我又如何逃得开,放得下?”安贵妃的语气里全都是无可奈何,脸上的笑容都不见了。
记忆深处的影像在在皇上的脑海中闪现,安贵妃面容里的憔悴清晰如昨。他心一横手一挥,在几位大臣惊诧的目光中下令准了那女子进宫面圣的请求,并命她即刻启程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