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去镇江(1 / 1)
钱庄也叫银号,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商业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轴心,离开它的正常运转,须臾也不行,片刻也不能。因此,官府对这些机构或组织经常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但其属性仍是民间性质,银票交子的发行汇兑由各家银号自行处置。一般三年一期,票面数额不定,有的是随机填写。三年期满,则届时更新。当时的德记、余记、李记钱庄在全国布点广泛,它们大大方便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使人们无论去哪儿都能轻装出行,同时也便利了商家的经营活动,对商品经济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也正因如此,它的正常经营,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出现波动,就会给民众和商家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是灾难。眼下的事就是如此,只是少数人造谣和煽动,就出现了挤兑风波,而这场风波还在不断地发酵,鼓动着更多的人去挤兑。一时间搅得社会上人心慌慌,使银票持有者都程度不同地产生危机感。而受这次风波影响最大的,就属黄家了——因为他们最急需现银和白家一决胜负。可现在却出了这种事,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原来,黄百万那天从衙门里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让人去德记预定银两,而钱庄那边也为他们备好了现银,可当伙计们次日按约定去取时,却遇上了麻烦。因为此时人们早将银号围得水泄不通,掌柜的为了表示自己公正,也是为了不激起群众不满,他采取了每人限兑十两的措施。如此一来,黄家预定的银两便再也无法取出来了。因为这些民众为了兑银,接着便成天成夜地守着钱庄,迫使银号的人有心付给他们银子,又不敢付给他们,这样黄家就真的遇到危机了。
面对眼前的不利形势,黄百万的心里比谁都着急。这天下午,他把吴谦和黄有鹏都找到了议事厅。分别见过礼之后,黄百万愁眉苦脸地道:“真是天下奇事,谁能想得到,手里有银票却兑不出银子,真是见了鬼了,你俩也说说,该咋办?”吴谦安慰他道:“您也不必太着急,不有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吗,我估计官府一定会出手维护银号的正常运营的,听说江上的水军昼夜都在护航,我看用不了多久,外地的银子就会大批运到,那时挤兑风波自然就平息了!”
黄百万道:“等风波过去,等他们把银子运来,咱这儿恐怕连黄花菜都凉了,对咱而言,那好比水里的月亮,没啥用……关键是这几天就得把银子准备好,这才是最重要的……”吴谦道:“您这话很对,咱是得尽早筹齐银子……刚才,我已从附近商号凑来了些,估计有十箱,加上家里的库存,还有从德记挤兑回来的,大概能凑到二十箱左右……”黄百万皱着眉头道:“我估计了一下,怎么也得三十六七箱银子才够用……咱从别处就不能想点办法?比如江对面啥的……”这句话,提醒了吴谦,他眼前一亮道:“对了,我咋把镇江的董掌柜给忘了,别处离得远,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江对面这么近,真不如去那儿瞅瞅……再说董掌柜可是个能人,不够的那十几箱,他一个人全解决了,也说不定呢!”
黄百万听这话,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忙催促道:“那么,你快跟董掌柜联系上,让他尽快行动起来,太晚了,就怕不顶用了!”吴谦道:“事情是得快办,是得派个得力的人去一趟,管他凑多凑少的,随时运到家里来,咱这边也再想想别的办法,这样多管齐下效果会更好些……只是……只是这几天,我实在脱不开身子……不然,亲自去一趟是最好了……”黄有鹏见他这么说,忙站起来道:“既是世叔忙,抽不开身,我不才愿到那边走一趟,凑到银子,马上运来,不知世叔意下如何?”吴谦听这话心里很高兴,道:“有少爷过去,才最好呢!上一回,若没少爷出那主意,哪儿会那么顺利,这回你过去,大家谁都放心!”黄百万也很高兴,道:“你去,我们都放心,不过也要多加小心,千万别骄傲,这一回比上回还重要,你要切记呀!”黄有鹏微微一笑道:“爹,您老放心吧,我会仔细的……”黄百万看了他一眼,脸上越发严肃起来,道:“既去,就事不宜迟,立即动身,要把时间抓紧,扣去来回的工夫,真正用于筹银的时间并不多,这个,你千千万万地记着呀!”“知道了,爹!我这就去!”他说完,冲黄百万施了一礼,冲吴谦拱了拱手,便出去了。吴谦又待了片刻,也到别处筹银去了。
单说黄有鹏,当他再次来到镇江这座美丽的江滨山城时,已无心周围的一切,下了船便直奔了商铺分号。
董掌柜看到少东家来,先吃了一惊。两个人客套寒暄了几句之后,黄有鹏便直接了当地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董掌柜听完他的述说,尤其是听说缺十六七箱现银、而且还是中锭十两的时,不禁也犯了难。他犹豫了一会儿道:‘咱铺子里顶多能凑个两箱三箱的,再多就没了,别处嘛,我再到其它商铺去转转,能凑就尽量多凑些来,只是……只是凑到那个数儿……难!”
听他这么说,黄有鹏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儿,可他又不甘心,勉强笑了笑说:“能凑到手儿的就尽量多凑,实在不行……咱可不可以开拓一下思路,不光找买卖商户,再找找那存银的富家大户啥的也行啊,只要他能兑换给咱们,多出些好处也没关系,你看这样儿的人,咱这跟前有吗?”
这么一提醒,董掌柜不觉心头一亮,道:“还是少爷聪明,我咋没想到呢?这样的人应该是有,尤其是乡下,有的土财主存了一辈子钱,全埋在家里,这种人向来信不过钱庄,最怕存在里面存没了,他们的脑筋非常保守……有,肯定有这种人,一会儿,我让人打听打听去,如果碰巧了,说不定一户就够了!”听这话,黄有鹏立刻兴奋起来,道:“你快去打听,只要他愿意兑,咱多出点儿利息、多出点儿好处啥的都行……”董掌柜站起身来道:“好吧,事不宜迟,我这就找人问去!”说完,便急匆匆出去了。
这董掌柜的确是个能干的人,通过他里里外外地张罗,到了第二天,便凑到了六箱。但是,再往下凑就困难了,因为周围的资源必竟有限,能找的朋友熟人也差不多都找了,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而他们要寻的有钱的大户却一点消息也没有,为此董掌柜心里很郁闷。黄有鹏也无精打采的,到了现在,他也没了主意。
那些凑到手的银两,他们不敢耽搁,当即令伙计运回了扬州。这阵子,由于江上水军巡护严密,盗贼匿迹,所以在安全上一点也不用担心,董掌柜和黄有鹏为此省了不少心思,使得他们能将精力都用在找银这件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