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1 / 1)
阎守信把一颗硕大的猫儿眼从一个精美的盒子中取出,摆在了济宁州官老爷面前的桌子上。州官大人被眼前的珠子震住了,呆呆地看了它半晌,回过脸来审视着阎守信问:“本官不明白,阎老爷这是何意?”
阎守信眯着胖乎乎的眼睛笑了,说:“这是草民新近从京城得来的宝贝,留在我手里怕糟蹋了,就想给它找个主儿。大人,只有您这尊贵之躯才配得上它。大人如果不嫌弃小人的一点心意,就权且留下它。”
州官一脸暧昧地审视着他,闭着嘴一声不吭。阎守信这才说:“大人不必多虑。小民在这济宁洲大大小小的铺子也有好几个,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还不都仰仗着大人您的庇护。所以孝敬一点心意也是应该的。只是小民就是有一事不明白:胡家那个九少爷他明明在济宁洲犯了命案,怎么说放就把他放了呢?”
州官一听这话就不满了,眉头一皱,反问:“怎么,你以为本官徇私枉法,故意放了他?”
“不不……您别误会,别误会,我只是说这小子在台儿庄无恶不作,这回犯了命案,算是善恶到头终有报了,台儿庄也少了一恶。没想到,没想到这小子杀人没杀死,大人您只有把他放了。”
州官对这件事心里也存着一股窝火:那个腾空而起的胡家汉子至今让他心有余悸。可以这么说,胡家那个九少爷他就是一万个该死,可是到那份上,他这个州官竟然没当得了家,硬硬地是让那个大汉从他手里逼下来带走了。想到这里,他的窝火就直頂脑门子。他冷着脸,半天才问:“他们胡家有一个武功高超的人,这个人是?……”
“哦,您说的是他家的武师爷赵一龙。听说,他来过您这儿?”
州官大人不吭。阎守信总算隐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点了点头,心里却狠得牙根直疼。半晌他终于想起一件事来,忙问:“这个赵一龙,您知道他的来历吗?”
“他说他跟当年的幅军有关,至今还跟他们有来往。”
“这就对了,”阎守信忽然心来灵感地兴奋起来,“这个人他就是当年朝廷一直要剿灭的幅军小首领。当年朝廷命官德愣额去峄县围剿这帮叛军时,这个姓赵的带头把德愣额给杀了,自己逃了出来。多少年都不见他的踪影了,直到朝廷对这件事冷了以后,他才回到台儿庄,一直隐居在泰山行宫庙里。如今这个人贼心不死,又开始出来行动。我一直怀疑他跟那些叛军余党有关。大人,这不是小事,应该报知朝廷,把这个人乃至胡家全部抓起来,要不然这个人对朝廷将来祸患无穷。”
州官眯着眼睛像审视一件东西的真伪那样审视了他半天,才问;“阎老爷,你们阎家跟胡家梁子结得很深吗?”
“这?……您老这话什么意思?”
“要是梁子不深,还是别再提什么幅军不幅军的事,那帮人还是少得罪为好。朝廷都拿他们没办法,何况你我。这年月,做事不能太绝了,还是多给自己留点后路的好。”阎守信一脸尴尬,喏喏答应着,好没趣地退了出来。在退出来的那一刻,他在心里早已暗暗下了决心。
正好这年是光绪十四年的九月,台儿庄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洪灾,连日的暴雨导致运河决堤,洪水冲出堤岸如发疯的牦牛向整个城里冲去。在台儿庄人的印象中,这种洪水太频繁不过了,每一两年都会有一两次,据说台儿庄就是因此得的名。原来此庄平地而建,因为频发水灾,于是村民频繁把自家地基抬高,日久年远,就把整个村子的地基都抬高了,于是平地成了高大的台子,这就有了台儿庄之说。至今城中家家门前都有蓄水之汪,就是为了应付城中漫来的水流。至于城中的富户,家家最低也要把楼房盖到二层,但凡贵重物品,无不都放在二楼以上。此地发生的最大的洪水是在同治三年,因黄河决口,河水如千里奔腾的野马,顺着运河滚滚而来。河里不时有尸体漂浮,胡家曾经在河里打捞出来一个八口之家的尸体。尸体被一根碗口粗的绳子连拴在一起,有老有小,有男有女,可以看出是黄河岸边的人,洪水发生时,为了不至于冲散,才用绳子把一家人手扯手拴到了一起。胡继生老爷当时对这几具尸体置以棺材厚葬到了一起。这件事在台儿庄一直传为佳话。
而这次的洪水,虽然比同治三年的那次要小些,但却导致运河两岸的庄稼颗粒无收。此地百姓的生活一下陷入了绝境。洪水下去之后,街上到处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叫花子。胡家在衙门大街设了十几口大锅对外施粥。按梁恒健的指示:这粥不光要从早到晚去施,把仓库的粮食也要开出一部分来对外赊放,利息减免,借几斗还几斗。这样一来,除了整个衙门大街挤得水泄不通之外,顺河街、月河街也一天到晚像赶集似的,随处可见扛着粮食口袋的农民。
阎守信对梁恒健这种做法既窝火又无奈,按他多年的惯例,遇上这种年景,正是他发财的机会,每放出的一斗粮食可以收回三斗,现如今这种好事全让姓梁的给搅黄了。他的一斗换三斗的方式行不通了,他也不好跟胡家别着干,把好名声尽让给胡家,他阎守信落个骂名。他只能随着胡家的步骤,借一斗还一斗。私下里他告诉儿子阎放洲说:“抽空,你去京城一趟,只要找到李大人家的那个门子,让他想办法把这个消息传给李大人,把胡家窝藏幅军余党的事告知他,朝廷非把胡家给踏平不可。”
“可是,爹,这样做合适吗?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姓赵的非把咱爷俩的脑袋给拧下来不可。”
“怎么能走漏风声?你不说,我不说,他听谁说去?你小子,我给你说,这胡家就仗着姓梁的,这姓梁的呢全靠着姓赵的保护。要没有那赵一龙,那姓梁的也没有这么大的胆。所以必须把赵一龙给清理了。没了他,姓梁的就活不长。姓梁的不在了,那胡家还不得自动垮掉。”
阎放洲点点头,犹疑地问:“那,我什么时候去京城?”
“你明天就走。把这个消息想办法直接转到李大人那里。”
梁恒健此时还没有睡,正在核查眼前一摞一摞的账目。胡全赢告诉她:“这是最近三天放出去的粮食总账。另两摞是临清和杭州两个地方所有商铺的收入和支出。”
梁恒健亲自一点一点核实,核实完已近深夜。她又紧赶着把枣庄煤窑的账目清算了一下。胡全赢说:“枣庄那边入股的资金一共是六千两,账全在这儿。爷,这事儿您可想好了,那么多银子在一起合伙能行吗?我听说连朝廷里的大臣李鸿章都在背后支持这件事。但是,自古以来,合伙的生意难做,何况这次是这么多人合伙。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可是第一次听说,什么股份不股份的事。您哪,可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对于中兴公司入股的事,梁恒健已经在几天前就跟冯广兴面谈了一次。冯爷说:“这件事是戴知县领头协调,应该错不了。这个戴知县来历非同小可,他的堂弟戴宗骞是淮军的统领,跟李鸿章有着相当的关系,所以他能征得李鸿章的支撑。崔、宋、黄、梁、金、田、李、王八大家族都已经表过态了,跟戴知县合伙入股,成立什么矿局。这是大势所趋,我看咱们也只好吃螃蟹看大夹(家)了。再说了,外国人最近确实来这个地方有点频,围着个煤窑转来转去的像狼闻着食儿似的。一帮人叽里咕噜地说的什么咱也听不懂,反正谁都能看出来,他们在打咱这些小煤窑的主意。要真没有能人来压着他们,咱这儿能干到哪一天都不好说。”
梁恒健感慨地叹了一声说:“成立股份制,挽救中兴矿局,对于枣庄的煤炭局面也许是一个力挽狂澜的最好的措施。听说现在山东的几大煤矿都让德国人给霸去了,咱们这儿的煤质又是全国出了名的,如果不及早想办法,这个地方迟早也会让他们霸去。所以,成立股份制,又是雄才大略的张连芬大人做董事长,我绝对赞成!再说,小煤窑的风险太大,用人多,出产少。听人说,徐州利国驿那边煤窑都实行了股份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把井下的设备全换成了进口的,每天仅用十几人就能出上百吨的煤量。一天比得上咱们十几天的产量,这种利益是咱们小煤窑永远不能相比的。”
冯广兴对梁恒健的观点深为叹服。连戴知县对这种女中豪杰也是赞赏有加,在和峄县八大家族商量筹集资金商谈合作事宜时,特地邀请梁恒健来。梁恒健依然一身男装,风流倜傥,手握着一把杭州纨扇,大大方方地落座。几大家族中的黄氏家族黄老爷对这位早有盛名的胡家的女当家的有些不服气,所以便语中带刺地斜睨着梁恒健说:“对于胡家的当家的早就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嘿——”黄老爷的笑颇为暧昧狡黠,往下不说了,只是满脸的不以为然。大厅里出现了片时的寂静,大家心思各有不同,有想看热闹的,有想不知如何打圆场的。梁恒健调侃地一笑,朗声说:“黄爷是想说,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吧?过奖了,梁恒健乃一介女流,以男装出面,是一向的习惯,也是为了避嫌男女授受不亲这个规矩。但古来有云:双兔傍低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从军不照样赢得千古青睐吗?梁恒健不敢与花木兰相比,但既然蒙得胡老爷相托,胡家人的信任,我肯定要担负起这个责任,而且一定会担好!”
“那——敢问梁掌柜的在胡家居于何位呀?”黄老爷这话明显是挑衅了。戴知县急忙出来打圆场:“今天只谈生意,不谈其他……”
“慢着!——”梁恒健一下站了起来,目光含着一股清炯环视了在场所有的人一圈,缓缓说,“既然黄爷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在胡家居于何位,那我就告诉黄爷和各位。我——梁恒健,生于一个纤夫之家,后不堪家贫,被卖于台儿庄兰婷书寓。为保贞洁,以绝食自卫。生命旦夕,蒙胡老爷挺身相救。为报胡家大恩,蒙胡老爷临终嘱托,担当起胡家的当家人。奴愿以身相报胡老爷,但胡老爷品如松柏,至死不应允,只把我做女儿看待……”梁恒健说到这里动情了,一颗晶莹的泪珠陡然而出,不觉长叹了一声,喃喃说:“胡爷之品,世间无人能抵,奴已把他敬为终生之师。奴不是胡家人,但此命是胡家人所给,故以终生心血相报。这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吗?”
“好!”戴知县动情地带头鼓掌,“好一个贞洁烈女!好一段人间佳话!诸位,世间真豪杰,非梁恒健莫属!”所有的人都跟着一起鼓掌。
就在那次,梁恒健随同峄县八大家共同协商,每家各筹银两,计划共建中兴公司。戴知县凭借他对整个中国煤矿熟知的行情向大家慷慨陈词,让在座的每一位商家都听得热血沸腾,雄心勃勃。戴知县说:“当前国内煤矿的行情那可是斗煤斗金的价格呀。什么原因呢?中国的煤产量上不来,运输不出去。好多大城市只有用外国的进口煤。上海一天用一千多吨煤,全部用的是英国的煤,一吨煤十一两银子……”他的话未落,四座咋舌惊呼。戴知县接着说,“澳大利亚的每吨煤是八两银子,就是日本最差的煤运到中国来卖,每吨也得五两多银子。”戴知县对这些数字也感到沉重,叹了口气看着大家说,“这些数字都是我从张连芬大人那儿了解到的,不知诸位对这些数字有什么想法?”
梁恒健脱口而出:“用我们自己的煤,把外媒挤出去!与其让外人骑在脖子上勒索我们,不如我们自己想办法。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把矿局办好。到时候,把洋人从我们手勒出去的钱给挤回来,让他们来买我们的煤!”
“好!”戴知县欣赏地说,“有此雄心,不怕中兴公司干不好!”
现在胡全赢担心的是,跟黄爷这样的人合作可靠吗?梁恒健耐心地跟他解释:“不是跟黄爷合作,而是跟张大人。能有这样的机会跟着张大人干是不容易的事。阎家不是做梦都想入股吗?李大户那么推荐他,都没征得戴知县的同意。”
“阎家一定又把这笔帐记在咱们胡家身上。这老死鬼,只要遇到坏事就先往咱身上猜。爷,以后您可千万千万注意了,姓阎的积恨时间长了,怕要来个黑口咬人。”
梁恒健心头也一阵沉甸甸的,她点点头说;“你回去休息吧。”
“是。爷,您也赶紧休息吧。”
胡全赢退出以后,梁恒健才从书房进了卧室。整个卧室灯影摇曳,照映着她的孤形,她的身影被灯光拖得又长又瘦。整个屋里除了那个影子再就是她一个人,一种莫名的无依和孤单包围了她。那一刻她觉得眼睛发酸,她下意识地走到窗前,推开后窗,窗外就是水巷。悠长的巷子,拐了几个弯一直通到阎家。她相信,此时金彪也站在窗口向着巷子的远处痴望着。她心神一阵神往,不觉喃喃吟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终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她相信这吟,金彪可以听到。
金彪确实是听到了这种喃喃的吟,那吟幽沉而凄然,把他的心打得砰然一痛,他将揽着自己脖子酣睡的李如飞的胳膊轻轻拿掉。下了床悄悄走到窗前,窗外那条幽深的水巷直连到胡家房后。他知道他的梁弟此时一定站在窗前对着这条水巷正喃喃苦吟。一种揪心的思念让他那一刻几乎喘不过气来。他深深呼吸了下,在嗓子里如梦一般吟出那句:“何时共泛长河月,一舟一酒一双人。”恍惚中,他觉得梁弟就站在自己身边,他能闻到她的呼吸。他猛地回过身来,正迎着李如飞那双死死盯着自己的眼睛。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在想念一个人。对吗?”她问。
他不愿撒谎,但也不好回答,只以沉默相待。
“说,你梦里反反复复念叨的那个梁弟是谁?你一定要告诉我。”李如飞的语气有些恼恨。
“一个挚友。”他终于说。
“是吗?我就不明白了,一个挚友值得让你这么魂牵梦绕吗?金彪,你别想再继续骗我了,梁弟这个人我已经向姑妈打听过了,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胡家的女人。金彪,你爱上了胡家的一个女人。你好大的本事啊!怪不得你拼了命地给胡家押船,原因就是那个臭女人!”
“不许你胡说!”金彪对“臭女人”几个字极为激动,低声怒吼,“押船是我的行当,跟任何人没关系。如飞,你如果再这么信口雌黄,我……我绝不原谅你!”
“你不原谅我?!”李如飞向后退了一步,伤心地审视着他,“你想怎么不原谅?休了我吗?好哇,你就休。连孩子一块休,你就跟姓梁的一块过去!”
“啪!”金彪一巴掌扇到她的脸上。李如飞愣了,金彪也愣了。他下意识地看了下自己的手,在确定那只手确实闯了祸以后,他急忙上前一步攥住李如飞的肩,带着内疚说:“如飞,请你不要那样想,我们不是你想的那样。世间有一种情,绝非如世人想像的那样。”
“那是什么情?我问你呢,什么情?!”
金彪真的不好回答了。李如飞冷笑了一声说,“除了儿女私情,还有什么情会让你魂不守舍的。金四爷,既如此当初何必娶我?既然娶了我,又何必想着他人?这让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李如飞顺手从床上摸过一条带子转身就要向外走。金彪并不去拦她,只冷笑了一声说:“好,随你去吧。从今后,我浪迹天涯,这地方我永不再来。”
李如飞站住了,呆呆地瞅着他,半晌忽地奔过来,一下抱住他的脖子,哽咽这说:“彪,我爱你。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爱得胜过爱我自己。我不能没有你,不能没有你。”
金彪一阵被动地感动,还夹杂者一种深深地内疚,为她拭了拭泪,他无言以答。
“答应我一件事,”李如飞仰着泪脸,祈求地看着他。
“……”
“从今往后不准再给胡家押船。永远不许,可以吗?”
“我做不到。”他直截了当地,“飞儿,我什么都可以答应你,唯独这件事。胡家的船我必须得押。”
“为了你的梁弟?”
“这是我行走江湖的信条,我跟他们家有契约。”
“好,”李如飞的伤心仅用眼泪也难以倾泻。她点着头,向后退着,怒说,“你的信条真坚决。那,你跟我爹的信条呢?”
“我跟他没有契约。是他失信在先,因为失信才把一个财神给生生送到了别人手里。是他自己所为而致。”
“可如果你肯帮他,湖州的货主肯定会回到他的身边!”
“我没办法帮助他,路是他自己堵死的,别人帮不上!”
屋里一阵沉静,沉静过后,李如飞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梁恒健终于疲惫不堪地上床睡了,恍惚中,感觉正和金彪在一起。又恍惚中,她看见了胡老爷的母亲胡老太太,而意识中又那么清晰地知道那个老母亲就是她自己。她看见胡老太太,不,是她梁恒建坐在算盘前拨拉着面前一摞一摞的账;看见她骑着毛驴在田地间丈量着着胡家新买的土地。天明醒来,觉得浑身大汗淋漓。其实关于自己和老太太,她已经私下里听见不少下人议论了:胡老太太已经转世,就是梁三爷。因为她不放心这个家,所以又回来了。梁恒健对这个说法不置可否,事实她自己有时也不得不为自己天生的经商头脑和应变才能所折服。在折服的同时,也时常有种排不去的惶惑:也许,也许自己真的跟这个胡老太太有种前世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