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天苍苍兮临下土(1 / 1)
几月以来,羲和常常派出几路步跋子袭击蒙军营寨,步跋子轻足善走,上下山坡,出入溪涧,最能逾高超远,令蒙军防不胜防。但蒙军依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是把中兴府围得如铜墙铁壁,近乎连一只飞鸟都不放过,慢慢消耗城中最后的力量。
是日,都罗明光亲自出马,率十几名步跋子悄悄接近蒙军营帐,在营地附近撒下无数瓷蒺藜,后退到一处石堆之后,此时一名步跋子说:“将军你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都罗明光看到一个骑着高头骊马的人,身高体壮,器宇轩昂。
步跋子似有犹豫,不敢肯定地说:“那个人,莫不成是……”
“就是他,成吉思汗。”都罗明光斩钉截铁地说。
一瞬间,没有人再说话,都把视线定在那人身上。都罗明光眼中有种情感一闪而过。看到那人正往另一个方向走去,都罗明光下定了决心,取出弓箭,拉弓搭箭,对准那个人。
人们屏息凝神,见都罗明光眯着眼睛,弓弦拉到极满处,倏然放手。箭带着风声呼啸而去,不巧的是,正有一个蒙古骑兵随在成吉思汗身后,那箭先是不偏不倚正中了他,力道却并未消散,穿过骑兵的身体射中了成吉思汗。只见成吉思汗摔落马背,一群蒙古骑兵马上护在他周围,都罗明光无法获知那人的生死,但看看身后的弟兄,他知道此地不可久留。
“快回城!”一声令下,步跋子以最快的速度后撤回城,有骑兵追来,还未近身,马就踩踏到地上散落铺陈的瓷蒺藜,立时人仰马翻,场面一片混乱。几人趁这个机会马上闪身进城,关闭了城门。
几天过去了,蒙军并未有异动。“看来他没死。”都罗明光恨恨地说。
“就算他死了,这场仗也不会结束。这一次,定是要有个结果的。”羲和说。都罗明光黯然不语。
“粮草物资还剩多少?”羲和问。
都罗明光低下头:“府库已几近告罄。”声渐不闻。
“支持不了多久了。”羲和叹了口气。
羲和走出殿来,远望天空呈现一片铁青之色,蔼蔼重云直压到大殿鸱吻之上,教人喘不过气。他忽然想到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诗句“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民苦。”干戈未平,生灵涂炭,什么时候才能四海止戈,九州翕定?
就在这时,远处仿佛从地下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如奔车、如疾雷,如数十万兵马飒沓而至。顷刻之间,只见尘沙飞扬,黑雾弥漫,天昏地暗,太阳已被烟尘遮蔽。大地剧烈地晃动,动物受惊胡乱逃窜,人也被震得摇摇晃晃,站立不稳,东倒西歪,如置身于波涛汹涌海面上一只危舟。地面出现大裂缝,裂缝中有黄黑色的水涌出,随处可闻人们惊惧的呼喊、哀泣,宛若人间炼狱一般。
羲和站立不稳,跌倒在地,一丝绝望扼住他的咽喉,无法呼吸,无法思考。
渐渐地,震动平息,一切归于沉寂,烟尘渐渐散开,那惨烈的景象令所有人难以忘却。土砺成丘,宫室毁损,树木倒下,宫墙坍塌,尸骨无数。号哭□□,耳不忍闻,目不忍睹。
有侍卫来搀扶羲和,羲和甩开他的手,厉声说:“朕没事!快去帮忙救人,快去看看城中百姓如何了!”
乾元殿尚且完好,其余宫室多有损毁。很快,中兴府大地动的情况不断地传递进来——城垣坍毁无数,自宫殿以及官廨、民居,十倒七八;百姓扶伤出抚循,茫然不得街巷故道,但见土砾成丘,尸骸枕籍……
一件一件,听得羲和心如泣血,他悲切望天,难道腾格里已经不再庇佑大夏了?本就勉力维持,此次百年难遇的大地动更是雪上加霜。
羲和马上骑马出宫巡视,但见一片狼藉,房倒屋塌、断壁残垣、地裂无数,污水的酸臭之气弥漫。尸骸遍地,百姓满身血污,有的相互扶持,目光空茫而绝望;有的伏尸痛苦哀嚎,场面异常惨烈。
羲和看到一个衣衫破败的小男孩,只有五岁左右,站在一座废墟前方,手足无措,放声大哭。他跳下马,把孩子搂在怀里,孩子见到他,止住了哭声,不住抽泣。
他擦了擦孩子的小脸问:“你家在哪?”
孩子茫然看了看前方的废墟,羲和心痛不已,又问:“爹娘呢?”
孩子抬手指了指倒塌的房屋,咧嘴又要哭:“爹娘不见了……”羲和使了个眼色,侍卫上前查看,搬开瓦砾断木找了一会儿,不多时轻声回禀:“都死了。”
羲和无言以对,只是搂紧了孩子,看着满目无助的人们,心内凄凉。终是到了最后了,再也无法维持下去,再撑下去所有人都没有活路。这些百姓,他们都是无辜的,他们的父母、妻儿、邻里、朋友都因为战争,因为天灾人祸受了太多的苦难。这个孩子也好,承曜、沅芷也好,他希望所有孩子都拥有美好而平安的生活,能够健康无忧地长大,他希望所有百姓都安居乐业,所有家庭都完满团圆。
他已经失去了太多,他现在唯一不想失去的,便是百姓。现在,该是重新审视,重新选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