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第十七章(1 / 1)
二公主满月之时,甄婕妤晋为莞贵嫔,与敬妃一同受封,贞嫔、余嫔也晋封为容华。至于出身所限之类的规矩,早被皇帝吃了。
莞贵嫔受宠,又有一位公主,她生日时就操办得很大,甄嬛的母亲也被封为三品平昌郡夫人。
莞贵嫔一系愈发风光,华妃被衬托得很像失了宠,不过这种局面很快就被外力打破了。
慕容家立了大功,华妃也因此更进一步封为皙华夫人,皙华夫人的娘家也得了莫大的荣耀,父亲慕容迥封一等嘉毅候,两个兄长慕容世松为靖平伯、慕容世柏为绥平伯,母亲黄氏封正二品平原府夫人,例比四妃之母。
这么大的荣耀立刻就压过了莞贵嫔,以皙华夫人的性子,不打击报复怎么行?
皇帝带着皇后出宫求雨的时候,后宫就交给皇后之下最高位的皙华夫人暂时掌管,偏偏莞贵嫔非要捋虎须,明明知道皙华夫人正虎视眈眈等着找她不痛快,她还迟到了,这不是亲手递上小辫子让皙华夫人揪?
莞贵嫔跪在地上,辩解道:“回皙华夫人,妾身并非是有意不遵时辰,实在是帝姬突然啼哭不止,妾身身为亲母,最受不得孩儿哭泣,一时心急于帝姬,便忘了时辰,还望夫人见谅。”
皙华夫人最痛的就是小产后再没孩子,莞贵嫔还拿孩子说事,这无异于明晃晃地讽刺皙华夫人,皙华夫人哪里能忍。
果然皙华夫人暴怒,喝令莞贵嫔跪在宓秀宫外的青石板上顶着大太阳诵读《女诫》。
莞贵嫔也是心高气傲之人,跪就跪,就是不说句软话求饶。
或许是知道求饶也没用?
莞贵嫔跪了两个时辰,皙华夫人出够了气,才在安容华求情之下,顺势让人把晕倒在地的莞贵嫔运回了棠梨宫。
但是不妙的是,莞贵嫔回到棠梨宫就流产了。
皇帝回来后,把兴风作浪作妖不止的皙华夫人降为华妃,莞贵嫔尤嫌不够,只是皇帝顾忌着慕容家,不肯再做处理,莞贵嫔就闹了脾气,于是失宠了。
宫里两大巨头华妃和莞贵嫔接连失宠,这岂不是争夺市场的好机会?余容华安容华齐头并进,沈容华倒是静下心来专心安慰莞贵嫔。
莞贵嫔失宠后,有的是嫉妒她的人来找茬,就连宫人们也不复往日恭敬,胧月公主也受了不少怠慢。甄嬛被沈眉庄带到冷宫里增加见闻,又被其他宫妃欺辱,女儿也受委屈,于是便开始走向真正的宫妃之路。
莞贵嫔慢慢复起,安容华余容华也不甘示弱,华妃失宠,皇后神隐,宫里也就这三个最出风头。
不过后宫这些争斗都与予漓无关,他在四位师傅的教导下越来越出色,屡得夸赞,皇帝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唯一的儿子,大皇子开始变成抢手货,连带着悫妃也母凭子贵,封为恭悫夫人。
恭悫夫人确实不聪明,很容易被人挑拨去干些蠢事,予漓没少给她收拾烂摊子。比如前些时候她给恬嫔下毒,这事要是翻出来,恭悫夫人估计会失去儿子的抚养权,毕竟皇帝不希望儿子被一个不喜欢的女人教歪了。
为了防止恭悫夫人干蠢事,予漓安排了一个宫女给她,叫她一定听话,如果她听话,过几年就给她一个孙子抱。
然后恭悫夫人就老实了。
说实话,予漓实在搞不懂他父皇,当初选妃都不挑的吗?连恭悫夫人这样的都能选进来,这得是什么眼光啊?而且给孩子挑妈应该更慎重吧?什么样的女人都让她生孩子?那可是你的孩子,基因不好你不会别生?生下来再嫌弃是怎么回事?妈的有病。
随着予漓渐渐长大,也有宫女勾引他了,对这些宫女来说,不管予漓多么不得皇帝喜爱,他始终是宫人们只能仰望的一座高峰,再不受宠,也比她们为奴为婢的好。现在予漓作为皇帝目前唯一的儿子,又是时常得到夸赞奖赏的,就有许多贵夫人来找恭悫夫人拉家常,希望能结个儿女亲家。恭悫夫人一边得意,一边十分得罪人地开始挑拣,予漓真是想以头抢地,这女人真是没脑子吗?怎么活下来的!
后来没几天,恭悫夫人就消停下来了,因为皇后那边传出了喜讯。
是的,皇后怀孕了。
早知道这个穿越女不会安安分分做个背景板,不然她也不会拉拢余容华了。皇后怀孕,自然是天大的喜事,虽然真正高兴的人不多。大概除了皇后自己,也就太后皇帝和朱家高兴。最不高兴的,应该算华妃了,其次恭悫夫人也十分恐慌,她担心万一皇后生下一个皇子,那就是嫡子,到时候她儿子往哪儿搁?眼看着恭悫夫人要做蠢事,予漓赶紧拉住,开玩笑,皇后这胎多少人盯着,就恭悫夫人这智商,明晃晃地找死啊。
为了彻底让恭悫夫人安静下来,予漓悄悄扯了谎:“我找大师算过,并没有透露身份,他说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继承家业的不二人选,所以你就别瞎忙了,皇后要不就生个公主,要不就干脆生不下来。皇后这胎,太后和父皇肯定看得很紧,稍有不慎就会败露,到时候白白便宜了别人。何况比咱们更急的是华妃,她跟皇后针锋相对了这么久,皇后有孕,最愤恨和着急的是华妃才对,咱们就悄悄看戏得了。”
恭悫夫人见儿子说的有道理,何况还有大师的话,也就不再憋坏水儿了。
这时候的人都对鬼神很敬畏,对得道高僧大师道长之类的也很信服,若遇到个不把鬼神僧道当回事儿的,那绝对不是一般人。比如斩白蛇起义的刘邦,自称赤帝子,这是一般人干的出来的?还有汉武帝他娘,人家梦大日入怀然后生了个儿子。类似的事多了去,当然,也不能说人家一定是在说谎,万一人家说的是真的呢?
嗯,恭悫夫人肯定不在其列,于是她就又消停了。
皇后怀孕了,华妃的势力进一步遭到打击,更糟糕的是,在华妃还没想好对策的时候,慕容家就倒了。
莞贵嫔自前些时候失宠尝到冷暖之后,就不再甘心做一个被皇帝宠爱的小女人,她开始意识到,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皇帝的心意上,于是她在谋求复起之时,也希望在前朝有所支持。看看华妃,凭什么长盛不衰?不就是慕容家给力吗?甄嬛想得很清楚,要想打倒华妃,慕容家就得先倒下。再说,她如果能得到强有力的前朝支持,不就代表着慕容家的势力缩水?这样此消彼长,不信搞不倒华妃。
于是莞贵嫔向皇帝推荐她的兄长甄珩,甄珩也是有本事的,混进军营里得到对方信任,成了皇帝的一个间谍。
莞贵嫔立刻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她不仅是皇帝后宫的一个宠妃,不仅有皇帝的宠爱了,还有皇帝的倚重和信任。
皇帝安排莞贵嫔的兄长与汝南王一系周旋,等到了时机,就派清河王与甄珩里应外合,夺取了汝南王的兵权。没了兵权的汝南王就没什么可怕的了,皇帝处理起来也不用忌惮,直接夺了汝南王尊荣,贬为庶人,终身幽禁于府中。而汝南王一倒,慕容家作为汝南王的心腹,也立刻就倒了霉。
慕容氏的爵位全部被夺,华妃的父亲和两位兄长一等嘉毅侯慕容迥、靖平伯慕容世松、绥平伯慕容世柏被斩首,母亲二品平原府夫人黄氏及其他十四岁以上女眷被流放,十四岁以下女眷没入宫廷为婢。
予漓想,父皇真是艺高人胆大,把慕容氏放到宫里为婢,就不怕人家找个机会干掉你?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
华妃的靠山全没了,她自己自然是风雨飘摇。大公主之母曹婕妤出首告发华妃,其中多项罪名,比如私交外臣这是皇帝早心知肚明的,陷害沈容华假孕一事是早已被揭发过的,其余飞扬跋扈打压陷害嫔妃之类,皇帝又不是没有眼睛,他早就知道,以前姑息了,现在一股脑清算。还有给大公主喂木薯粉陷害莞贵嫔一事,估计是曹婕妤最恨的。
而曹婕妤出首有功,晋为襄贵嫔。
皇帝一时想起了华妃所有的可恶之处,半点不念旧情,把华妃降为选侍扔到永巷去了。
慕容家倒了,甄家就上来了。甄远道、甄珩等人都迅速上位,还有其他站在皇帝这边的功臣们,都跟皇帝做了亲家。甄嬛也从王牌升为昭仪,圣旨已经下了,就等着举办了册封典礼,甄嬛就是九嫔之首的昭仪了。
皇帝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收了四位娇美可人的小老婆,突然想起儿子还是光棍,于是给予漓也赐了一个侧妃,是随国公打算献给皇帝的养女许氏。
甄嬛是不弄死慕容选侍不罢休,苦肉计陷害慕容选侍,却被余容华三言两语差点拆穿,皇帝显然也是起了疑心,但他还是处罚了慕容选侍,把她降为更衣。
甄嬛虽然恨余容华恨得牙痒痒,但也不敢再使阴谋,就亲自跑去永巷,跟慕容更衣说了欢宜香的秘密,终于是把慕容更衣弄死了。
甄嬛志得意满,再接再厉要弄死襄贵嫔,一是除掉这个不会叫光咬人的狗,以防哪天像慕容更衣一样被她咬一口;二是用大公主拉拢端妃。
结果被余容华发现襄贵嫔喝的汤药有问题,把温实初牵扯进来,温实初被处死,温家也被赶出京城。
好在温实初至死也没有供出甄嬛,甄嬛没事。
等到举行甄昭仪的册封典礼,甄嬛的礼服出了问题,正好皇后有一件旧时的礼服可用,甄嬛顾不得这是皇后旧物,穿着就去应急了。
结果这不是皇后的衣服,是纯元皇后的东西,皇帝大怒之下把甄嬛降为莞嫔,遣回棠梨宫禁足。即便有沈容华好安容华求情,皇帝也丝毫不曾心软,后来甄嬛诊出有孕,皇帝才稍稍提高了些待遇。然而这有什么卵用,甄嬛都茶饭不思了。
正在此时,甄家身后的小弟管家告发甄家结党营私,甄家布了慕容家的后尘,甄氏一门爵位都被夺了。好在人倒没事,甄远道被贬为江州刺史,远放川北,兄长甄珩充军岭南,甄嬛的母亲妹妹和嫂子侄子都跟着甄远道远赴川北,煊赫的甄家一时再无痕迹。
甄嬛受了刺激,本来就不太好,去找皇帝求情时又得知了纯元皇后与自己的关系,一时难以接受,早产生下一个女婴。
然后甄嬛就打算自请出宫为尼,皇帝本来要同意的,被余容华说了几句,就把甄嬛扔到永巷去了,反正都是吃斋念佛,在宫外还是在永巷都一样。
予漓想,这下清河王叔怎么跟他老婆私相授受啊?这余容华什么人啊这么会找事。
不过显然予漓是小瞧了姻缘的威力,甄嬛在永巷念佛,一样跟清河王搭上了,只是在宫里人多眼杂,两人不得不更小心。不过甄嬛有沈容华照顾,身边还有崔槿汐、流朱、浣碧,日子倒不太艰难。
皇后生下了一个公主,正打算再接再厉再生一个,却得到消息说,皇帝吐血了。
还是傅如吟,皇帝迷恋傅如吟那张脸,而傅如吟见竞争对手太多太强大,实在不放心,于是用五石散固宠,至于五石散哪里来的,安容华深藏功与名。
皇帝被伤得很严重,即便太后处死了傅如吟,也不能让皇帝健康起来。
皇后这才急了,要给皇帝喂些灵水,却不料皇帝身体太虚弱,受不得灵水威力,一命呜呼。
太后得知此事,一面痛恨皇后害死儿子,一面又实在顾忌着朱家的未来,只能吐着血压下此事,把朱茜葳许配给予漓为妻,算是给朱家留条路,然后秘密处死皇后。
等予漓在灵前登基,太后也心力交瘁薨了,予漓不得不同时操办皇帝太后皇后三个人的国丧。
不过也幸好是一块死的,守孝可以重叠一块守,要是一个接一个的来,那可真要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