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第十三章 玄溆(1 / 1)
2
其实皇帝也可以没有皇后的。先帝废了皇后之后就没有皇后,后宫也从来没出过问题,所以现在也不急着立皇后嘛。
尤其皇帝还没有亲政,大事都是摄政王把持,虽然摄政王十分卖力地边处理朝政边教导皇帝,可皇帝并不介意摄政王大权独揽。
摄政王忠心度很高的。
先帝在时,摄政王忠心度几可见底,到了玄溆登基,忠心度跟吃了兴奋剂的野草似的窜起来。所以也不怪皇帝看不上先帝而把摄政王当爹了。
玄溆从小跟着摄政王,由摄政王教导他学文习武,相比小时候根本不认识的隆庆帝,摄政王不是亲爹胜似亲爹。
当然,玄溆知道很多人都认为摄政王培养一个皇子是没安什么好心的,他也这么想过。不过他当皇帝一时勤快一时懒散,与其有什么外戚、权臣尾大不掉,还不如就从小生活在一起的摄政王只手遮天比较亲切。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最次的结果,也不过是摄政王篡位,把他废了。然后还是会好好养着他,跟以前也没什么不同,换个别人肯定让他暴毙。皇帝刻意将感情因素排除在外,首先摄政王跟先帝是一个爹生的,篡位也不是完全名不正言不顺,历史上也有哥哥传位给弟弟的嘛;更重要的是,摄政王手里有军队,威望高,他要篡位不难,实力强大嘛;所以他不会杀掉皇帝,毕竟以摄政王的实力,完全不怵一个废帝,也就没必要非杀掉不可。换了外戚权臣,名不正言不顺,为了防止有人拿废帝的名义找事儿,就不会留着他这个名正言顺的废帝;而内心不坚定实力也不够强大的人,肯定也没信心能搞定废帝带来的麻烦,暴毙没商量。
皇帝不急着亲政,也就更不着急大婚,二十岁才是弱冠,弱冠之后结婚才比较合理,现在皇帝才十六岁,美丽的二八年华,不必急着走进婚姻的坟墓。虽然皇帝有了几个妃子了,但理论上来说他还是只单身汪。
皇帝将两个表妹都赐婚给弟弟,弟弟才十三岁,可是也不能拖了,两个表妹都及笄了,再拖也脱不出别的结果来。
明和元年九月,甘妃、苗妃、齐妃相继入宫,各掌一宫。十月,冯贵嫔进宫。
明和二年四月,松阳王玄淩纳侧妃小朱氏,十月,迎娶王妃朱氏。
太后还在为皇后的人选头痛,摄政王也在挑选合适的皇后,暂时还没结果。
要皇帝说,齐妃就不错,长得不太符合他的审美也将就了。甘妃苗妃充其量能做个高位宫妃,没脑子没手段没心胸,能进宫完全是拼爹,不出意外,这俩二十年之内只能待在正二品的位子上了。而且这样傻的女人,皇帝不想给她们个孩子糟蹋。皇子养成空有野心的草包,公主养成刁蛮跋扈的毒妇。生下来都是他的孩子,作为父亲,教不好孩子是要有报应的。相比之下,齐妃就非常好了。聪明平和,算是他的四个小老婆最好的了,虽然她长得不太符合皇帝的喜好,可是,一把泪,她已经是四个人中长得最顺眼的了!
可是太后不同意立齐妃为皇后。
也没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因,就是觉得,一开始太后是属意朱柔则做皇后的,即便最后定的是纯妃,那么等朱柔则生下儿子之后也是会晋封皇后的。所以太后一开始就把齐氏定位为妃子,从小养着齐月宾,是为了拉拢她爹,而为了不让齐月宾压制了朱氏女,太后还一直潜移默化地往妃子方向教导齐月宾,现在要是立齐妃为后,那不是打太后的脸嘛!想想看吧,太后一直暗示齐月宾你是妃子,到最后人家封后了,这多尴尬。
就是这么个原因。
皇帝也不是多么坚定地要立齐氏为后,太后不愿意那就算了呗,皇后再慢慢找吧。
没多久,齐妃怀孕了。按旧例,嫔妃怀孕就要升一级,生了孩子再升两级,有时皇帝很讨厌又没有靠山的可能升一级。可是皇帝觉得挺无理取闹的,生不生的下来就不说了,这万一生下来是个畸形儿、死婴什么的,就该翻脸不认人了不是?想想都觉得不是人。再退一步说,皇帝宠幸了一个宫女,封了最末等的更衣,若是这个宫女生育能力强大,她只需要生下五个孩子,就能做到正一品四妃了。若是不升,不是跟“规矩”互相矛盾吗?所以皇帝决定不按这个旧例走了。
太后也并没有主张给齐妃升职,若是现在升了,那就是夫人,那孩子出生后还升不升母亲?升了就是皇后了,不升你现在升什么?
现在齐妃怀孕,宫里就剩下苗妃甘妃了,冯贵嫔才十一岁,还得过个两三年才能变成小老婆,现在,皇帝还没修炼成禽兽。
皇帝不喜欢这俩,但其实二人也还好,在皇帝面前也并没有对着别的的嚣张跋扈和牙尖嘴利,虽然她俩的小女儿娇嗔让皇帝有些不太受不了,不过也没别人可选了呀。
明和三年的选秀,因为没有皇后,就由太后和皇帝主持。皇帝看着没什么喜欢的,兴致缺缺,整个过程心不在焉。太后心疼儿子,矮子里面拔高个,挑了十几个塞进后宫。本届秀女没什么出彩的,太后也觉得委屈了儿子。不过皇帝只觉得轻松,坐在上面一波一波地看人实在是太无聊了,还不如去书法看摄政王办差呢。
哎呀,皇帝突然想起来,摄政王还没有老婆!
真是的,这么大的事怎么就给忘了?!
皇帝把摄政王当爹,把太后当妈,爹妈都有了就忘了这爹妈不是一家的。太后看着暮气沉沉,很容易叫人想到她是个寡妇;但是摄政王还是男人四十一枝花,玉树临风谈不上,也能称得上高大英俊了,怎么就没人提摄政王的婚姻大事?这完全是个单身汪啊!
选秀结束,皇帝火急火燎地奔回书房,找到伏案努力的摄政王:“王叔,你想娶什么样的老婆?”
摄政王被一下子问住了,换了一会儿,放下笔,道:“怎么突然想问这个?担心我娶不到老婆?我想娶谁还娶不到,我不娶老婆也不会少女人,你还是先把皇后定下来吧。”
皇帝道:“长幼有序,王叔还没娶媳妇,做侄子的怎么好意思。”
摄政王道:“长幼有序,玄淩都有王妃了,你这做哥哥的也不该太慢了。”
皇帝道:“咱俩谁跟谁啊,不跟玄淩比,就咱俩比。我先定下皇后的话,难道要侄媳妇给王叔选王妃?乱了吧?不如王叔先娶王婶,再由王婶给侄子找媳妇。那些小姐们的品行什么的,总还是女人去看比较好吧?”
摄政王说不过他,哼了一声,用了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结束对话:“你爹都没能找个人嫁进王府,你也别白费心思了,等叔叔娶媳妇了,少不了你的份子钱。”
唉,由于对方耍赖,此次对话夭折。
虽然没有皇后,好在多了几个小老婆,皇帝也不必对着苗妃甘妃的娇俏少女脸了。只不过新人中也没有个长得很漂亮的,连有脑子的也没有,还是得历练历练才能成才啊。
齐妃生下一个女儿,封为端妃,后来有个吕才人生了个女儿,就封为欣嫔。欣嫔稳重大气,心志坚定,看着就像个狠角色。当然这是皇帝看来,其他人都认为欣嫔只是沉稳知礼了点。公主们的名字是不太重要的,一般玉牒只需记录她们的封号,名字基本上都是各自的母妃来取,很得皇帝喜爱的例外。端妃给大公主取名良玉,欣嫔给二公主取名鲁元,小名元儿。
皇帝想,欣嫔暴露了什么。
鲁元公主,姓刘名元,封号鲁元,父汉高祖刘邦,母汉高祖皇后,或称,吕后。
皇帝想,难道朕的后宫终于要被玩坏了吗?查了一查,欣妃家还有个妹妹吕盈风,这个欣嫔不是玄淩的那个欣嫔,人家是吕后。姓吕的皇后太后还有别人,可是这俩字完全就是人家专属。
牛就一个字。
啊,这下不怕没有皇后了,实在选不出来的话,欣嫔估计能杀出重围。
明和六年的选秀,也并没有什么显眼的秀女,太后挑出来十几个给皇帝过目,皇帝没仔细看就过了。后来才发现有些不对,龙床上那个武氏,总觉得她怪怪的。特意去系统仓库里翻出了“慧眼”,一看,喝,武则天!
算了,有个吕后再多个武后也没什么。
最多是生的孩子不让她们教,省的教出一对鹌鹑。
皇帝派人将未央宫收拾好,等有了儿子就放到未央宫里养。未央,未尽也,取其延伸义为延绵不绝,给儿子们住最合适了。皇帝收拾未央宫的动作,让端妃和欣嫔紧张了一阵,生怕皇帝把孩子从她们手上夺走塞到公主们住的瑶光宫去。不过还好,皇帝没把女儿们抱走。毕竟端妃人品脑子都过得去,让她教女儿肯定是不错,欣嫔就更不用说了,教出个跟她一样有本事的公主才好,正好嫁到赫赫去,陪嫁十万铁骑,顺便把赫赫作为聘礼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