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十三章 手机(1 / 1)
对于手机,韩枫是一窍不通的。
他接触到最早的手机,还是在2000年。那时候,哥哥在上大学,带回来一个三星的翻盖手机,黑白屏的。每天,哥哥都喜欢在手机上摁来摁去的,韩枫还小,问哥哥在干嘛,哥哥说了一个他觉得很陌生的词——短信。
后来工作后也一直萌发过买手机的念头,但那时候手机不像现在这样普及,甚至存话费都可以免费送手机。每次在手机店前,都要徘徊许久,后来还是说服不了自己,父母辛苦做上大半年,才能买得起这样一个小东西,太奢侈了!
于是一直拖到现在,今天是周六,韩枫拉上了他们九个男生中的老大——龚凯,一起直奔国美电器。
龚凯对于车、电脑、手机算是比较了解,而且为人特别热情。兄弟几个,有想买衣服的,没人愿意陪,就拉上老大;有想去什么电子城溜达溜达的,也拉上老大。总之,老大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
韩枫从卡里取了1000元,他不知道买手机需要多少,但是他只能接受这样的价位了。他一边走路一边想着要做什么兼职,能够赚一些,心里也能好过一点。
因为是周末,人特别多,在进商场的时候,他手放在了装钱的口袋里,手心里满是汗。这时,龚凯提醒他不要老是摸自己的口袋,韩枫还是有些紧张。
龚凯问韩枫,喜欢什么样的牌子的,韩枫想了半天,说:“三星吧。”其实他也不知道有哪些牌子,只是可能自己的哥哥当时用过这个吧!
于是,龚凯领着韩枫来到了三星的柜台。
柜台营业阿姨一看见两学生,就立马走上前来,急忙的推荐,在她看来,龚凯应该是买手机的或者是能拿主意的,于是向龚凯热情的介绍这款有什么特点、那款有什么优势。龚凯在比较了一会后,用征询的眼光看着韩枫,韩枫是被三星的价格吓到了,觉得有点高。
龚凯看出了韩枫的心理,就和营业阿姨说了一声:“我们再看看。”
那位阿姨一听这话,顿时笑容就收起来了,可能是觉得浪费了她十分钟的口舌。
龚凯带着韩枫继续看,韩枫不好意思的告诉他兜里只有一千块,龚凯表示理解的笑了一下。
“老大,我的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就好了。”在韩枫的眼里,每一样东西都有它最本质的功能。比如说手机,现在有的MP3、录像、甚至卫星定位,尽管给人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但是就好像手表哪怕是百达翡丽,论功能也只是用来看时间一样。
“好的,三哥,有品位呀。”龚凯也喜欢这么称呼韩枫。
韩枫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
后来买到了诺基亚的一款机子,很简单实用,不过也不至于只能打电话发短信那么简约。随后,龚凯带着韩枫到附近的移动大厅去办了张卡,这样,韩枫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机。
对于龚凯一上午陪他东奔西走,韩枫很是过意不去,执意要请他吃饭。龚凯不让,最后笑着来一句:“加上这顿钱不如回去买一部N73了。”
韩枫不知道N73是什么,知道老大不愿意让他多花钱,也只好作罢。拿到手机后回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笔记本,把首页的电话号码存进了手机。
一般大学的学生买了“大件”后,都要被同寝的或者同班的室友摸上一遍,韩枫的手机也不例外。吕超的哥哥是卖手机的,所以他很懂的,凑过来看,然后拿在手上把玩,看见里面只有一个号码——fei。然后就听见他用特有的辽阳腔,大声嚷嚷:“哎呀,三哥,不对呀,你这有情况呀!”
韩枫一看手机,暗叫不好,立马把吕超从隔壁寝室直接抱回了自己寝,然后告诉吕超这是他高中的一个同学。吕超一脸半信半疑,但也总算不嚷嚷了。韩枫暗自庆幸,幸亏还没学好切换中文输入法。
在熟悉了半天后,他终于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条短信,还是给叶晓绯的:
晓绯,你好,这是我的号码,敬请惠存。
发完以后,觉得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就看见屏幕一闪,这是他接到的第一条短信。是叶晓绯回过来的:
那请问你是谁呢?
“该死!”韩枫一拍自己的脑袋,“我怎么犯这种低级错误?”只好再编辑一次短信,告诉对方自己是谁。
叶晓绯在那头笑个不停,在她心里,这个“邻家大哥哥”虽然沉默的时候很多,甚至有些冷冷的,但有时候真的好好玩!
其实每个人都有两种形象两种面孔,有一种是面对大部分人的,还有一种是留给自己至亲至爱或者非常贴心的人的。比如说,现下许多女粉丝称呼梁朝伟是“极品男人”一样,但那只是他在银幕上留给大众的感官印象,真实的他,就像刘嘉玲说的一样:“只有我这个天天和他在一起的人,才知道。”
大多看似沉默寡言的人,并非真的寡言少语,有可能还是个话痨,只是他没有展现给别人他真实的一面而已。韩枫给人的感觉是老成持重,话不多,有想法。但是他在叶晓绯前面就老是觉得自己很滑稽,坐立不安,行为老是失常,以至于他每次和叶晓绯见面后,都要不停的问自己很多“为什么”“合适吗”之类。
和叶晓绯发完短信后,韩枫又开始一个一个给之前的朋友,发信息告知自己的号码,一共发了有40多个人。这些人和韩枫关系都很好,有些还是高中时候有过暧昧的女同学。
在整个大一上学期,他们都经常打打电话给韩枫,节日问候,或者间或发两条搞笑的信息,又或者合计合计在寒假的时候聚聚会。到了大一下学期,韩枫明显的感觉到和自己之前的高中同学联系少了,也只有十来个同学还在保持联系,但是频次比之前少了很多。到了大二以后,就只剩下和他特别铁的几个朋友还和他有交流了。
可能每一个走过大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在大一的时候,什么都是陌生的,于是都想起了高中的同学,互相安慰取暖,诉说大学里的世故不如高中时代的纯情。等到后来,一切都熟悉了,有的人恋爱了,有的人拼命学习,也有人及时享乐终日与游戏为伍,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也就慢慢的淡忘了过去的朋友。其实一个信息很难吗?一个电话有多贵?但是,很多人就是不愿意这样。
韩枫在晚上八点多给了家里一个电话,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已经从田里回家了。父亲识字,用圆珠笔在电话机旁韩枫的奖状上,记下了号码,母亲在旁边不停叮嘱千万别记错了。交谈的内容其实都是和以往一样的:父母和韩枫说的是好好学习,不要担心家里,也不要老想着赚钱;韩枫对父母说的是注意身体,多买些好的吃,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的,家里的田该扔就扔给别人做了吧!
韩枫的父母都已经50多岁了,还做着二十几亩田,在现今,别的人家都丢了田,出去“搞副业”了。父母没有,他们眼里,田是庄稼人的命,所以人家把田让给他俩时,他俩一个不落的都接下来了。每年有三季稻,光是耕田、插秧、施肥、打药、放水、割稻就够两个老人累的了,而且还不舍得花钱请自动收割机。每每想到此,韩枫就恨不得立刻就能大学毕业,然后自己能赚钱养家,让父母在家好好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