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番外一、风雨楼里的那些真相(1 / 1)
风雨楼中那些真相
一散步
“戚少商在王小石流亡之时,独守“金风细雨楼”。尽管他只有一只手。而且要应付这么多双在暗里伺机而发的毒手。所以,他今晚就在“金凤细雨楼”的红楼下院子里踱步。突然,黑夜里飞来了一颗人头! 他抬起了这颗人头。这是个死不瞑目的人,给人一剑砍下的人头! ”
其实戚少商经常在在晚上白楼与红楼间散步,这是楼里人共知的。像这样突然捡个人头也不算什么,何况他一向有桃花运,古云:“投之于木瓜,报之于琼瑶。”虽然不知道投之以人头,会报之什么,但于戚少商楼主来讲,这不是大事。投什么过墙,他也顺便会投回去,有时候碰到暗杀的人还会打上一架活动一下。再说,家里供着一尊玉面修罗,他怎么可能对头投过来的阿猫阿狗,阿桃阿花报以辞色?
说远了,我们这里重要说的是散步,戚楼主下午会陪顾公子散步这是定例,但是晚上散步却是一个人,而且不定时。其散步的原因和时间长段也不定。这要看他今天和顾公子谈了什么,比如李师师传他君子,封宜奴夸他磊落,孙三四赞他豪杰。这样的话传到顾公子耳朵里,他就要散步了。因为这个时候他进不了屋,虽然他有登云计,但顾公子总是准备了过墙梯。
不过有时候他进不了屋是因为顾公子在害羞,比如戚楼主在众人面前说我家惜朝如何如何了,或者某日某些行为太过激烈了,他便又会散步。只不过时间会略短一些。他家惜朝镇定镇定,他就可以回去了。
至于他怎么知道屋里可以进得去了,当然不是他一边散步一边又溜回去看看能不能进得去。顾惜朝总是会舍得他太长时间在外面,所以他们之间有个别人不知道的小暗号。你问我是什么?都说了是别人不知道的,我怎么可能知道呢!
于是,当戚少商再次面色沉静,闲庭信步的地楼里散步时,一边的人就心中暗叹,又生气/害羞了吧!不过,对于这两个人来讲,这似乎只是一种让人乐在其中的斗智的小游戏。比如,这天晚上,戚楼主就兴冲冲地提前跑回楼,在门外叫:“惜朝,开门,居然有人抛过墙一个人头!”
顾惜朝:“==!”用这种方法是不可能提前进门的,大当家,就算你拎着个人头也没用。
二夜探
“这段日子以来,他找过李师师已不止一次。很多次。他有时易容前往,比较方便,既方便自己,也方便李师师。有时扮作商贾、贩夫、乃至公子王侯,径自扣访醉杏楼。有时他以原来形形貌去找李师师,更多的时候,是他以高妙的轻功,夤夜造访李师师的香闺。不过,无论他是以哪一种身份访她,他都一定先得过李师师的首允才会进入李师师的闺阁中。 ”
江湖上盛传,戚少商迷上了李师师,在息大娘另择佳偶之后,终于传出了戚少商对某一个女子非常感江苏兴趣的传闻。这段时间,他也确实去找李师师多一些,这让风雨楼的人都惊讶不已。但其实,他们还听说,白楼上住的那们顾公子,其实也经常去。于是他们猜测,是二男争一女,还是顾公子拎楼主回家?甚至知道情况多一些的弟子,更为困惑,平日里戚楼主对那位公子基本都捧在手心里,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传闻呢?
直到有一天,李师师居然失踪了,然后,这二位也就不去了。大家就更奇怪了。再过了些时日,江湖上又传师师姑娘失踪是因为与浪子燕青私奔了!楼外那些好事的人都窃笑,没想到戚楼主风流名声在外,看上的女人却总是另栖梧桐。
戚少商窝在白楼里,看着顾惜朝:“我这次牺牲可大了。”他们本就是去以夜探为名,与师师姑娘讨论如何帮她离开京师。
顾惜朝嗤笑:“大当家还怕这种名声,你不是一像称风流天下么?”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牺牲。
戚少商低笑:“这次可是奉命风流,不一样的。”李师师是与顾惜朝与交换条件的,他帮她,她提供京中富商的名单于他,并为他引见。
顾惜朝看他,突然很惆怅地说了一句:“其实,相处这些时日,我也挺欣赏师师姑娘的。”
戚少商不由如梗在喉了,顾惜朝看他那种样子,心中暗笑:看你还传那些花言花语这里来。
三剑
“就算前些时候,他跟八大高手月夜在古屋旧宅的飞搞上决斗“战神”关七,所使的剑,也是“痴”。‘青龙剑’许久未现江湖。而今戚少商却用上了。”
戚少商长于剑法,他的一字剑法让他与铁手初见之时双双一战成名,而更早时,他单手一剑挑了连云寨七大寨主。而他的剑也很有特色,最早的时候他用的一把普通的剑,而自佯叛出小雷门后,他便一直用的是青龙,这把剑曾作为信为与李陵换回了逆水寒,便引出了许多事端,之后这把剑重新作为佩剑出现陪着戚少商在六扇门,直到后来戚少商满怀心事地将他送给了顾惜朝,之后入主风雨楼,他便一直用的是痴。
在这时,在与六分半堂谈判之时,在众多各怀心计,似敌非友的人前,他突然又用了青龙,对战天下第七文雪岸。他轻快的身形,绝妙的剑法让众人都心中称奇,尤其那一套“身无彩凤□□翼,心有青龙一点通”更是让人赞叹戚少商这段时日剑法又有精进。
只是,只有风雨楼的人才知道,戚少商为何用这把剑,为何剑术突飞猛进。
这么好的剑术可虽戚楼主日日练剑的结果啊!难道练武之人日日练剑有何不对么?上文说过戚少商散步的原因,其实,戚楼主也常在别人准备就寝之时练剑。这是因为顾惜朝身体不好,对于某种事情是要减少的。而戚少商本就是精力旺盛的人,对于自己需要关爱一生又偏偏日日在枕边耳鬓厮磨的人,他实在是气血上涌。
这么旺的精力,尽管风雨楼事多也不是总都能用得完的,当大多数情况下,戚少商还非常精神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练剑!
于是戚楼主日日奋发向上,努力练剑,便练出了“身无彩凤□□翼,心有青龙一点通”这样的剑法。
这一战后,戚少商回到楼中,天色已微白,他轻轻推开房门,顾惜朝还在睡。他悄声放下剑,洗了把脸,躺在他身边。顾惜朝到底睡觉轻,立时便惊醒了,便低声咕哝着:“赢了?”
戚少商轻笑笑,吻吻他的脸颊,拉好被子:“当然,不是拿着‘你的’青龙么?”
顾惜朝抿抿唇,勾住一个清浅的笑意,靠进他怀里,继续好眠。
这才是戚少商为什么在这样重要的一战中重新用青龙的原因,也是那剑法为何有这样的名字的原因。
四缺点
杨无邪认为戚少商一切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未婚。
这并不是他表示叹息,也不是说他多事地想为戚少商说媒,想当初孙青霞不知与戚少商讨论什么风流事,让顾惜朝听到了,才出主意让孙青霞被打包带上三合楼。而且戚楼主与顾公子的事,在这些比较近的人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他只是觉得,他们不用总是对这件事保持沉默,其实哪怕举办一个很小的仪式,让大家都知道这两个人是有主的人了,就好得多了。
毕竟楼里的书信往来太多,大多都要他过目,在众多的书信中还要挑出数不清的情信来,这是加大他本就已经很多的工作量啊。只要他们二人表示“已婚”,这些信至少可以少掉十之七八,再有那些不死心的,也不是什么大数目了。
听到戚少商越来越小声地说着这个情况,顾惜朝则面色无波。半天过去,才终于从那一摞帐本中抬起头:“那就让杨军师办这件事吧,我倒也想看看,他准备如何让天下知道呢?”
这句话说得有些随兴,听起来似乎颇感兴趣,但其实有点冷。戚少商想了想,还是应该通知一下杨无邪这个情况,别出些什么怪,最后让自己兄弟倒霉也对不起他们啊。
于是,杨发邪在几日后,发帖宴请天下,共商白道之事。顺便正式介绍一下新上任的楼主与……咳,楼副!(这其实就是楼主夫人的缩写吧!!)
五不在
“他们在做一件同样的事:“一剑发财”。——杀戚少商!他们也有同样的失败:一齐杀了个空!戚少商不在轿里。”
为什么这轿里没人,应该说为什么戚少商没有在?而敌人攻击另一座轿子里,里面竟坐的是朱大块,四位剑神中的几人到死也没有想清。
但其实,何人见过戚少商坐轿,他若不是以他绝妙的轻功行走于京师中,便是长身安坐于那白马之上,怎么会坐轿?别说白轿,就是七宝镶嵌的轿他也不会坐。
只是,那个时候,戚少商到底在何处?
时间退回到半个时辰前。
小弟子在门外叫楼主启程,戚少商淡淡地带着几分懒散地说:“让他们先行,我很快就会追上的,绝对不误事。”
小弟子犹豫道:“但这一行中毕竟没有楼主您的身影啊。”
里面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让他们抬个空轿子,外人不就看不出来了?”
这事报于杨无邪,杨无邪想想:“让他们多抬几个轿子,其中一个坐上人人吧,不然太轻就看出来了。”顿了一下说:“我先处理些事,一会同楼主一起走,不和这一趟了。”
呜呼,难怪罗睡觉对戚少商恨之入骨啊!
六粮价
宋都南迁后,王小石从归风雨楼,戚少商则回到江湖,带着义军于淮河一线抗金。而诸葛神侯操劳过多,不幸早逝,四大名捕也并为未新帝筹划,铁手投军,追命逍遥江湖,冷血隐居乡野,唯有无情辞官后仍居于闹市,时时有人请他出谋。只是陪在他身边的,居然是当年众人都以为他会效力金国的方应看。
顾惜朝曾对很是惊讶的戚少商说过,方应看与金国谋划,不过是想在京中拓展自己的实力,真遇到家国衰亡,他毕竟是宋人,投金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处处听那蛮人的指挥,何况对方也不过只让他当个傀儡。不若与大宋一同南迁,即使老一辈的人都帮去了,他的势力仍是早打下了,还是有一方天地的。
只是大家想不到的是,方应看竟买下很大一片地,不知其过去的人都习惯称已近中年的他一声方员外。只是方员外最近很郁郁。因为他庄子的东西,在被收购时,总是比别人低一份利。现在粮油全在玄妙阁手中,而茶叶生意则是漕帮主占,会让他不得不低价卖出的人,只能有一个,顾惜朝!
他决定立即起身西下去找顾惜朝。
顾惜朝听了他的话,抬头看他,微微一笑:“方小侯,我明人也不做暗事,你总记得当年我仍在东都时,你几次借我生风雨楼之事,我不过稍报复一下,你便如此,你可知我当时心中有多么不快?君子报仇,自然十年不晚。”
方应看不由一噎,但仍是不肯就此罢休,几费口舌,终于顾惜朝同意抬高价格,才算走了。临行前,顾惜朝突然道:“方员外,这算看着成兄的面子,毕竟我也不能让你养不起家不是?”
方应看咬着牙应酬几句,便匆匆离开。
近无战事在江村小住的戚少商从后堂慢慢走出来:“这么多年,何必还为难他?他也常为义军捐粮。”
顾惜朝冷笑一声:“有我捐得多?”戚少商一时住嘴,只听顾惜朝轻哼:“他捐粮不是因为无情,毕竟铁手也在军中。”
戚少商微微笑起来:“我怎么觉得你整的原因不是你说的那样呢?”
顾惜朝微微笑着:“我只是想借此告诉他,掌握了钱粮有多重要而已,让他当时嘲笑我什么努力半生不过是个奸商!哼!我让他明白一下奸商的厉害!”
戚少商深以为然,他们义军也是借着这里吃饭的。
自然,一千年后,有位姓马的大胡子胡人总结这句话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